07.14 孩子成绩的好坏,是由这个决定的

现在跟多家长都很关心孩子的成绩。

其实孩子的成绩,在他还没有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

大多数的孩子上的都是体制内的学校,我们回想一下自己上学经历就知道了。

在课堂上,老师讲课,孩子在听,一个班,五,六十人,有的成绩好,有的成绩差。为什么?

要么就是学生不想学,要么就是老师不会教。

其实很多家长都没有看明白,认为孩子的成绩的好坏是学校造成的,当然不否认,学校的不同,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有差异,但是相等,相同,的情况条件下,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同一个班,前后桌,一个班级第一,一个班里最后,同样的教学资源,同样的时空。却有如此大的反差。为什么呢?

从小学开始,中国的教学课堂基本上满满当当。一节课接着一节课,老师面对的是四五十个学生,他只能保证孩子不在课堂上睡觉,搞小动作,至于个别孩子到底有没有学进去,有没有听懂,教师是无法预知的,就算知道个别孩子不会,教师也不会在课堂上停下教学任务单独的辅导你的孩子,毕竟还有那么多孩子在边上呢,他需要面对大部分。

至于说课后辅导,课间休息十分钟,下节课马上就到,难道为了上节课的内容,放弃下节课的知识,这个似乎不现实,那还有什么时间可以补缺?一是,自习课的时候学生自己去问,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二是,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家长辅导。三是,教师根据作业的反馈对学生进行辅导,前提是,学生不抄作业。

以前还老是有人提,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现在没什么人讲这句话了,毕竟老师面对的是群体学生,不是个体,面对的是面,而不是点。如果一对一的教学,当然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可是现在的学校教育,是没有办法专门为哪一个人设计教学方式的。因此就突显了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过程,和孩子的性格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简单一点来考量就是,你看哪个孩子的桌面最乱,那个孩子的成绩肯定不理想。没有秩序,杂乱无章,无所谓的心态,在学习上就突出的表现为,学习的无规律性,认识的混乱,对知识,书本的不重视。对于大人而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孩子而言,一桌不齐何以齐自身。

小时候养成的拖拖拉拉的习惯,学习上自然会表现得拖拖拉拉。养成不整理玩具的习惯,学习上自然会表现出知识的不系统。养成随便乱放东西的习惯,学习上就体现出马虎特点。

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绝对不是靠哪个人说教就可以养成的,需要身体力行,需要各方面努力培养,而不是盯住学习成绩。

只关注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性格养成,其实是本末倒置。

每当有老师对我说,你的孩子很聪明,就是不愿意学习的时候,我就很紧张。我知道我的孩子虽然算不上聪明,但是绝对不是傻瓜,智商绝对正常,可是不愿意学,自然就学不好,这属于内在的因素。比笨更可怕。

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家长的我们更要注重孩子的习惯,性格的养成,良好的习惯,性格一旦形成那么学习成绩的提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不在日常的生活中多注意,孩子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没进学的时候就拿到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