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悲惨的“天”二代,司马迁都不为其单独列传

自古以来天二代有很多,但是混到司马迁都不为其单独列传的就此一位,西汉时期的汉惠帝刘盈。



刘盈出身于公元前210年,西汉刘邦与吕后所生的嫡长子,也是西汉的第二位皇帝,真真实实的天二代。可貌似虽贵为嫡长子,可从小都不被父亲待见。

前205年四月,刘邦与项羽交战与彭城。刘邦仓惶逃跑,途中遇见刘盈和他的姐姐鲁元公主,带着一起逃跑。因楚军追之甚急,刘邦多次把儿女提下车用于拖延楚军的追击,辛亏当时作为马夫的夏侯婴多次救回,不然也没有刘盈这号人物了。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六月,刘邦立刘盈为王太子,令守栎阳。三年之后,刘邦在定陶即位,以王太子刘盈为皇太子。

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英布谋反,刘邦生病了无法带兵前去平叛,想要太子刘盈领军出征,可是遭到了朝廷大臣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让太子带领的将领都是追随刘邦打天下的莽夫,让太子带领无异于羊领群狼,而且太子仁慈而懦弱,这样一定无法成功平叛,于是刘邦就只有亲自带兵出去平叛。

平叛归朝一年,刘邦因病去世,刘盈继位。按理说少年得志,天下也百废待兴,这样一个局面是很容易做一个名流千古的皇帝的,可在史书上只留下了惠爱百姓的名声呢?要知道,爱百姓这一特点,也很有可能是来充数的,不然司马迁在史记中怎么没有单独为其列传呢?

这里就不得不说,刘盈的命运之不幸,有两个重要的人物对其影响很深。



第一个当属丞相萧何,萧何原是沛县主管法令制度,在随同刘邦入关时颁布过法令:“约法三章”,废除了无理的秦朝苛法,而维持社会秩序的法令制度都一律保留。而后又根据秦律制定了汉律,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教导刘盈无为而治。刘盈继位的第二年病逝,并推荐他的学生曹参继任丞相之职。曹参继续沿用萧何之前制定的法律,并教导刘盈只需要遵守法令即可无为而治。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这也就是著名的典故“萧规曹随”,胜在爱民,但是同时也遏制了刘盈自己的一些政治意图。



第二个就是刘盈的母后"吕雉“,吕后文治武功皆为上层。据说刘邦被匈奴大军围困于白登山,大汉朝廷群龙无首,吕后却能运筹帷幄,终使刘邦全身而退。吕雉在其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和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这就为后来的”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司马迁在《史记·吕后本纪》:"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给予吕后施政极大的肯定。

在后来,吕后担心韩信功盖盖主,无法驾驭,于是趁刘邦外出之际,骗于韩信到宫中,指使太监宫女将其活活打死。其余的开国功臣看到这一情况,知道吕后是一位心狠手辣之后,渐渐的也就屈服于吕后的淫威之下。

在刘盈继位后,吕氏家族基本已经权倾朝野,很多政务其实都是吕后的势力在处理,甚至连刘盈自己的皇后都是吕后帮其选定的。说到这,还有个小的插曲。

根据记载,刘盈的皇后为张嫣,在张皇后死后被其收拾仪装的宫女发现竟然还是处女之身。这就不得不说明刘盈真是一个天性纯善的人,为什么不碰她呢?其实张嫣是刘盈亲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也就是刘盈的亲外侄女。这种婚姻本就不符合常理,做为一国之君竟然能够接受,其实太皇后吕雉是因为考虑到鲁元公主的驸马张敖被免爵位,才想了这么一个亲上加亲的主意,用以安抚朝臣而已。刘盈虽然不情愿,但知道吕后心狠手辣,威夫人和赵王刘如意吕后都敢下重手,在母亲的压力之下,汉惠帝刘盈只好违心依从。

从这看来,刘盈就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自己没有自由,只是光鲜亮丽罢了。没过几年,二十三岁的刘盈就郁郁而终了。

正如史记上的记载:”惠帝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