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攻坚克难 下半年医改重点聚焦“痼疾”

政策解读

本报记者 李海楠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工作任务》),明确包括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大力推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切实加强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等七个方面共计50条的任务部署。

《工作任务》要求,下半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聚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重点难点问题,勇于突破政策障碍和利益藩篱,集中力量打攻坚战,抓落实、见成效,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投入保障可持续、健康事业得发展。

理难点

从此次《工作任务》明确的七个方面不难发现,根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痼疾需要从体制根源抓重点、找原因,解决之道也早已分布于业界已明确的分级诊疗制度以及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药品供应与医保制度的不断深化完善等工作任务当中。

论及医改,包括民众在内的各方舆论往往会把各类庞杂繁复的系统性改革归咎于“看病是否难和贵”的表象上来,须知道,这正是我国新医改实施明确提出的近期目标。2009年印发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尽管新医改明确提出了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但就目前而言,民众就医体验中抱怨最多的集中点仍在于此。究其原因,可归咎于医改推进遭遇体制机制阻碍以及转诊制度、基层诊疗缺位、以药养医模式长期存在等多方面原因之上,但客观而言自新医改实施以来,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的积极成效,正为医改的深入实施不断奠定坚实基础。

2016年11月印发的《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重点表述了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经验与要求,其中包括“三医”联动工作机制的推进、破除以药补医、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其中明确提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规范社会办医等方面。

如今,相关部署深入推进的同时,此次《工作任务》重申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无异于择重点攻坚,以期克看病之难,痼疾去除亦将指日可待。

抓要害

分级诊疗,可以说是近年来屡被提及且被公认为根治看病难题的必然之举。《工作任务》提出下半年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其中包括进一步规范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完善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分级诊疗考核,落实牵头医院责任;完善医保支付、人事管理、服务价格、财政投入等配套措施,促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远程医疗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激励机制,落实保障政策等具体内容。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育德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中央决策提出分级诊疗,包括推动和鼓励家庭医生的发展,就是意在将急病、慢病分开,鼓励一般常见病在基层就诊。但做好分级诊疗,还需要医院、医保支付方以及患者自身的多方合作和共识。

陈育德认为,分级诊疗可以有效改变当前病人“用脚投票”选择医院和医生的倾向,从而切实改善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现状。

而与看病难同期存在的另一痼疾——看病贵,背后则直指包括长期存在的以药补医以及医疗从业者难以获得应有报酬等顽疾之上。为此,在经过对一些地方实行探索破除以药补医模式、提高诊疗费用等一系经验的基础上,诸如发挥医保作用和调整医疗人员薪酬的要求在此前政策内容中早有体现,此次《工作任务》强调要推动各地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思路,加快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及时灵活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医用耗材等费用腾出空间,优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优化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当前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下降到30%以下,正是院方摆脱以药养医模式,通过取消药品加成,建立科学补偿机制的直接作用,但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医保基金压力问题仍然存在。

根据此前部分试点城市的医药分开改革实践,将“医保支付”作为补偿医院收入和提升“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主要来源成为普遍路径,而对于“医保基金不足以补偿”的情况则普遍将财政作为兜底方案。要知道,医保基金的统筹使用是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常运转的首要条件。高效、科学地统筹医保基金,不仅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更事关全体民众和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大计。因此,不能孤立地看待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的问题,还应强调医改多方任务的齐头并进,即必须统筹推进包括医保支付、异地结算、医药分开、监管体制等在内的一系列综合改革。

此外,陈育德认为,很多医学毕业生放弃从医,主要是因为医生这个职业投入大、风险高、报酬低。更为严重的是,医生薪酬过低导致医疗人才流失的同时,也助长了医生开大处方拿高回扣事件的多发。他指出,符合行业特征的薪酬制度要能充分调动医生按照规范执业的积极性,如此势必能有效避免医生牟利事件的频发。同时,需要规范医师执业应与整体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配合,完善相关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