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清朝时,山东人是如何进入东北的?历史上最早的“闯关东”

闯关东已经被拍摄成为了电视剧,在古代的时候,从明朝开始,就逐渐的出现了闯关东。通常来说,闯关东都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到山海关之内生活的中原百姓。广义的来说,闯关东就是指山海关之内生活的百姓。

历史上的闯关东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只不过在当时来说,闯关东有很多的局限性。大规模的闯关东是在清朝开始的。闯关东大部分是指中原百姓,其次大部分中原百姓都来自于山东地区。时至今日,根据研究发现,大部分姓氏的起源,都在山东。


东北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在清朝时期,清朝的皇室将这里看成是“龙兴之地”。不可否认的是,东北在当时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东北产出的粮食是非常好的。现如今看来,当时的中原百姓前往东北,为得就是能够“生存”下去。


最初的时候,清朝皇室是不欢迎中原百姓前往东北的,只不过由于战争的缘故,导致了东北的人口骤然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朝皇室开始让中原百姓前往东北。史书记载为“荒城废堡,败瓦残垣,沃野千里,有土无人。”


战争的出现导致了东北人口骤然减少,这肯定不是清朝皇室愿意看到的。顺治帝在位期间,此时的清朝已经走向了稳定。这时候,闯关东的人就开始出现了。从此开始,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就出现了。这就是为了填补战争所带来的人口损失。


当时的东北就是“沃野千里,有土无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口迁徙无疑是成为重中之重。能够将东北的沃土进行耕地,这无疑是非常好的。闯关东出现后,东北的荒地就有了开垦的机会。顺治十年,清朝颁布《辽宁招民开垦条例》。


《辽宁招民开垦条例》发布之后,中原百姓看到了前往东北的各种优惠政策。这其中包括可以给予耕牛、种子和口粮。即使是朝廷官员,也是有升迁条例的。在这样的人口迁徙中,大部分都是山东人。其次就是河北、山西等地的人。


这其中以山东人为多。顺治帝颁布的《辽宁招民开垦条例》中,给了这些迁徙人口非常多的政策。对此《辽宁招民开垦条例》中记载了“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其后史书记载了“鲁民(今山东)移民东北者甚多”。


也就是说,山东人前往东北的人口是最多的。康熙七年,康熙帝下令“辽东招民授官,永著停止”,对关东实行禁封政策。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关内还是关外,都是不允许自由通行的,两地的文化交流也停止了。现如今看来,这也是清朝闭关自守的一个表现。


后来清朝的人口骤然上升,乾隆五十七年,中国人口数量破3亿。在乾隆帝时期,山东的人口数量达到了2400万。可是当时清朝出现了灾难,就是粮食减少,不过这没有影响到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人口的增长,让山东的荒地变得开垦完毕。


没有了土地的情况下,山东只好迁徙四方的流民,这成为当时山东常态。河南、北京、东北是山东人逃荒的主要方向。当时的山东人为了生存下去,选择了闯关东。最早的闯关东虽然在明朝出现,但是闯关东的一个巅峰是在清朝时期。

可是闯关东之后,带来了很多问题。就是“原有土著,多以恶言相向”,“然因族类各异,言语不通,情意未能浃洽,蒙古多欺凌之......”。不过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逐渐减退。在清朝时期,大量的山东人前往了东北谋生。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人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下,竟然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辽阔的关东地区,闯出了自己的天地。不得不说汉人在当时的智慧是非常厉害的。在当时来说,山东人的出现也让东北地区得到了发展。比如说在种植技术、养蚕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