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

商鞅是卫国人,还是个庶出公子的后人。本来是姬姓公孙氏,叫卫鞅,还是个贵族。人家出身还是很好的。所以能够在魏国相国公叔痤手下担任其中庶子。

商鞅喜欢研究刑名之学,也就是法家思想那一套。公叔痤知道他有才干,但还未来得及向魏惠王推荐。

商鞅


当时是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公叔痤病重了,魏惠王亲自前去探望公叔痤,公叔痤就向魏王推荐商鞅来接替自己的位置。

可是魏惠王并不认可公叔痤的想法,公叔痤又向魏王出策,不用商鞅就杀了他,不能让商鞅活着离开魏国。看来这个公叔痤还是很懂得用人之道,所谓人才是不能放的,要么就用,要么就杀了。

魏王眼里压根就瞧不上商鞅,怎么会杀了商鞅呢。魏王走后,公叔痤将刚才的事都说给了商鞅,劝他赶紧离开魏国。

商鞅当然明白了魏王的意思,既然魏王不听你的话用我,怎么会听你的话杀了我。商鞅没有离开魏国,可是公叔座一死,商鞅在魏国也就没了靠山。

商鞅雕塑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痤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痤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

这时秦国那边传来了消息,秦孝公继位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秦孝公发布了一则招贤纳士的公告。

大概的意思就是秦穆公实行了霸业,东边平定了晋国的内乱,西边打败了戎狄。连周天子都来问候,诸侯们都来贺喜,这是多么光荣的事。

到了后来的国君,什么厉公、躁公、简公、出子这些王八蛋昏庸国君的上台,国家内忧外患,让魏国夺取了我们秦国河西的土地,连诸侯都瞧不起秦国,这是多么大的耻辱。

到了献公的时候,励精图治,将国都迁到了栎阳,废除了很多不合理不合法的事。要重新光大秦穆公的事业。

寡人知道献公的想法,非常心痛。如果大臣们有能出奇计强大秦国,寡人将会用最尊崇的官职来对待你们,和你们平分土地。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商鞅收拾好东西就离开了魏国,西去秦国。

来到秦国的商鞅并不能直接见到秦孝公。怎么办呢,商鞅投靠了秦孝公的宠臣景监。通过景监的门子去见秦孝公。这景监还真是会办事,他这么往秦孝公身边一说,秦孝公就答应见商鞅了。

秦孝公


秦孝公接见了商鞅,跟他聊了很长时间,商鞅说了一大堆东西。结果秦孝公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什么都没听。秦孝公很愤怒,将火撒到了景监头上。

秦孝公说:“你推荐的这个人真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受了气,转过头又来责备商鞅。商鞅说:“我用道家思想黄老之帝道来劝说主上,他对这个不感兴趣。”

过了五天,景监又在秦孝公面前推荐商鞅。商鞅也想再见孝公。两人见面,商鞅滔滔不绝说了很多。结果还是没有说到秦孝公的心里,还是还合不上孝公的心意。

秦孝公再一次责备景监,景监又来问商鞅。商鞅说:“我用儒家思想尧舜禹汤,文武周召之王道来劝说主上,让我在见见主上。”

景监果然很能干,秦孝公再次召见了商鞅。两人又一次进行了交谈,这次商鞅说到了秦孝公的心头上。秦孝公虽然认可商鞅的说法,但是并没有任用商鞅。

这一次会谈结束后,秦孝公夸了景监说:“你推荐的客人非常优秀,可以和他讨论国家大事。”景监问商鞅怎么回事。商鞅说:“我用法家思想齐桓晋文之霸道来劝说主上,他很想用这种办法来强大秦国,如果我能再次见到国君,我就能确定了。”

兵马俑


很快,商鞅和秦孝公再一次见面了。秦孝公跟商鞅谈的非常融洽,秦孝公着迷了,不知不觉中移动自己的膝盖,拉进了和商鞅的距离。两人谈论了好几天,秦孝公都没有感觉到厌倦。

景监问商鞅:“你到底说了什么,让国君中了你的道,国君非常高兴。”

商鞅说:“我用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劝说国君,建立夏商周三代那样的事业。但是国君说‘时间太长了,我等不了那么久,更何况贤明的国君都希望名扬天下,怎么能够等待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再成就帝王大业呢!’我用法家富国强兵的方法来劝说他,他很高兴。然而这样一来,就不能有殷商和周那样的国祚了。”

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秦孝公和商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是有原因的。古代没有文凭,所以像秦孝公这样的用人单位需要去识别人才。这样商鞅才会被召见三次,秦孝公需要考察人才。

商鞅也很小心,想要在秦国成就一番大事业,功成名就,就必须推销自己,而不是什么诸子百家的思想。但是秦孝公并不认识商鞅,所以一开始商鞅和秦孝公两人都在互相试探。

第一回合见面,商鞅其实就和秦孝公随便谈了谈,混了个脸熟。第二回合加深影响。第三回合说出自己的所学。因为两人初次见面,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总不能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秦孝公没有这么傻,但是秦孝公还是想考察一下商鞅。几次见面都没有流露出要重用商鞅的意思。其实这就是试探,看商鞅你是不是人才,能不能接受考验,接受挫折,接受失败。

还有就是商鞅你这个人才有没有傲气,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两人一见面,一交谈。秦孝公并没有重用商鞅,商鞅拂袖而走。自以为是一点挫折都接受不了那么这种人才干脆不要了。

商鞅也在考察秦孝公,虽然秦孝公发布了求贤令。但是他是否是个雄主,能不能够重用自己,值不值得自己效命还另一说呢。如果秦孝公是个魏惠王那样的人,怎么办。

商鞅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就在于商鞅是个推销大师。他很有恒心,不怕挫折,既善于推销自己,也善于推销法家富国强兵的办法。

那么商鞅是怎么去推销变法内容的呢?秦孝公果然不是魏惠王,非常支持商鞅。为了统一秦国朝廷内的思想。让商鞅和甘龙杜挚进行了朝堂大讨论。

结果甘龙杜挚说的全是那些抱残守缺,墨守陈规老掉牙的东西。商鞅用商汤和夏桀的故事来反驳。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秦孝公同意了商鞅的说法,而且正式任命商鞅为为左庶长,专门负责变法事务。商鞅制定了这些法令。全都是法家治国强兵的,商鞅进行了第一次变法。

内容是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二十等爵制、严惩私斗、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改法为律制定秦律、推行小家庭制等改革方略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商鞅最开始就从政治改革入手,对松散的民间基层进行了组织,而且对军事赏罚体制进行全面改革。政府鼓励生产,取消了很多王公大臣的特权。

秦国铜车马


法令虽然制定好了,还没有颁布,害怕民众不相信。商鞅没有强力去推行,而是在国都市场的南门立了三丈长的木头,说了如果有人能将木头抬到北门就给十金。市场这里人最多,消息发布传播最快。

周围人越来越多,但是人都感觉非常奇怪,不敢抬动木头。于是说能够抬到北门就给五十金。有个人真的做了,直接给了五十金,明确表示这不是欺骗百姓。这样法令就颁布了。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商鞅很会营销,这样做,法令推行非常顺利。推行了几年后,太子犯法了。商鞅认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太子是国家的储君,不好用刑。于是将太子的师傅公子虔用刑了,将太子的师傅公孙贾的脸上刺字。

商鞅变法也是两只手,一手软,一手硬。两手双管齐下,效果非常好。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

商鞅于是升为大良造。带兵攻打魏国安邑,攻克了安邑。秦孝公和商鞅将国都迁到了地理位置更好的咸阳。商鞅在距第一次变法十八年后,进一步变法,变法走进了深水区。到了壮士断腕的地步。那就是经济改革。

其主要内容有: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制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推行县制、初为赋、统一度量衡、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禁游宦之民、执行分户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等改革方略。

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於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彊,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

任何变法改革如果强力去推行,那么就会形成强有力的反对力量,这样会对变法造成很大的阻力。不利于变法的进行。

总结一下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首先商鞅很会营销,在变法初期就取信于民,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反对派。顺利地推行了法令,进行了政治改革。

其次,商鞅通过战争转嫁了变法带来的国内矛盾。在对魏国的战争中秦国取得了胜利,收复了秦国失去的河西之地。这进一步加强了变法在秦国上下的支持,让这些人都意识到变法确实能够强国。堵住了一些反对变法的人的意见和嘴。

商鞅雕塑


而且很多人通过战争获得了财富或者是当了大官,他们现在掌握秦国关键的部门,这些通过变法和战争升官发财的人成为了变法的支持者。

最后就是商鞅是全面变法,而且将变法进行了分阶段的执行。先政治改革,后经济改革。政治改革为经济改革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