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为了一个演员上能大学,五个官员丢掉了性命!

戏曲演员

现代演员的人们追捧的对象,古代则被称作“ 戏子”,跟澡堂搓背的、失足妇女一起被归入 “下九流”。

传统社会尊崇什么呢?读书做官,这才叫上流社会。

“戏子”能不能走读书做官的道路呢?制度不允许。

戏曲演员

平龄是清代的一个满族旗人,也是一个伶人——戏曲演员。由于社会上没有地位,平龄便想改变身份。唯一的方法就是参加科举考试,有了功名社会地位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但是,《大清律》是禁止伶人参加科举考试的。这个问题倒不难,弄个假身份也能解决。

最难的是考试成绩,演员的文化水平,肯定是不能与真正的读书人比的。能不能作弊呢?有可能,但太难。

戏曲演员

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进考场前得从头到脚搜一遍。进了考棚,想抄袭,找不着人——每个考棚里,只有一人,并且吃喝拉撒都不准出来。跑出来抄别人?欠揍了,外面监考的,不光是戴眼睛的老师,还有带大刀长予的军士。

交卷后,有五道程序:吏员将试卷弥封、糊名, 交给受卷官, 盖上戳印后送至弥封所;弥封官将试卷折登、弥封、糊名、编号, 送到交誊录所;誊录官将考卷用朱笔誊录后, 交对读所校对,对读后再交收掌所收藏。接下来,改卷开始,试卷先交同考试官评阅,考官手里拿着的试卷,是专人誊抄后的副本,字迹完全是一样的。同考试官看中的试卷, 向主考试官推荐。最后, 主考试官再将这些被推荐的试卷进行评阅。整个过程, 均由内外监试官监督。

戏曲演员

平龄既然动了这个心思,那只有继续作弊。难度再大的事能不能办成,关键是看钱多不多,并且砸的是不是地方。

清咸丰八年(1858),平龄顺利参加了“戊午科”高中第七名。,(戏剧从业人员)是不能应考有一名中举者为为,按清律,伶人(戏剧从业人员)是不能应考的,遑论中举,所以舆论哗然,御史孟传金上奏皇帝,说平龄的考卷遭人涂改、调换过,一调查果然发现朱卷和墨卷内容不符,还有许多错字遭到修改,可能也是柏葰家人靳祥动的手脚。平龄被提审,不久死于狱中。

戏曲演员

清咸丰八年(1858),的“戊午科场案” 顺天府(北京)乡试,也就是省一级的考试。乡试揭晓时,平龄高中第七名。

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平龄的成绩太好了,全省第七名,太了不起了,这人平时在读书人的圈子里都没听说过。

戏曲演员

考生们都很好奇,平龄到底是哪路神仙,平时没听说过,居然一鸣惊人。这一查不要紧,平龄在读书圈没名气,在文艺圈名气还是有的。平龄的戏子身份,很快暴露了。戏子高中,在京城引起了轩然大波。

御史孟传金则非专业,他调出平龄自己写的墨卷,又找出誊录官抄写的朱卷,再一比较,本来应该是完全一样的,结果发现:平龄的墨卷不仅不全,而且还有错别字,在朱卷居然被“订正”了。

太明显了,绝对是舞弊,并且是内外勾结。

戏曲演员

孟传金上奏咸丰帝,要求勘察本次乡试的所有试卷。这一全面核查,问题更大:有五十多个考生,墨卷与朱卷都存在问题。

还有更严重的,主考官柏葰居然将一位优秀考生的墨卷,换成罗鸿绎的朱卷。这么干,罗鸿绎就是文盲也能考中。

戏曲演员

主考官柏葰此是文渊阁大学士,咸丰帝让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户部尚书全庆、兵部尚书陈孚恩等负责调查。纸哪能包住火,真相很快水落石出。柏葰等人果然收受了贿赂,数额却少得可怜——只有区区28两银子。

问题不在钱的多少,而是事情性质严重。最终,正一品高官柏葰被处死,另有4人被处决,受到惩处的其他人员多达91人。

“演员”平龄本来只想改变一下身份,结果害死了一批人,自己有大牢里也被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