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带你了解西方政治制度的起源:首相与责任内阁

君主的反击

王党叛乱被镇压之后,乔治很恼火,首先对苏格兰进行了报复,有120名贵族被处死,几百人被流放,这些人的爵位被剥夺,家产被没收,此外还规定苏格兰人不准携带武器,天主教徒不得担任公职,剥夺苏格兰人的司法裁判权,苏格兰人不的穿裙子(破坏苏格兰的文化与生活方式)

苏格兰裙

此外对托利党在叛乱中所起的作用,乔治也很恼火,由此产生了对托利党人的不信任,辉格党乘机大肆的对托利党进行报复,把他们从内阁,上议院,下议院,还有地方政府中清除出去,使他们成为彻底的在野党,由此开始了辉格党长达半个世纪的执政。

乔治一世这个人

据说乔治在汉诺威刚执政的时候,他的妻子跟一个军官私通被他抓住了,军官被他碎尸万段,王后则被囚禁起来,长达30年,不许跟儿子见面,乔治二世跟乔治一世的关系非常不好。乔治一世有很多情妇,其中他最喜欢的是一个超级胖的女人,脖子上的肉能垂到胸口,这令以纤细为美的英格兰人非常惊讶,他们嘲笑道说,国王的情妇一登上英伦岛,海水就会漫到陆地上来。

乔治知道国民对他的嘲讽,他也不喜欢在英国呆,经常的呆在汉诺威。不愿回来。

即使在英国,乔治也不愿意参加内阁会议,因为他不会说英语,说的法语带有浓重的,充满泥土气息的德语口音,后来索性就不参加内阁会议了,乔治二世也好不到哪去,也不会说英语。他也不愿意参加内阁会议。

首相

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怎么办呢?总要有一个主持开会的人呀,因为经济事务最重要,一般内阁会议都是由财政大臣召集大家开会,时间一久大家开始称财政大臣为首相,这个时候他们是平级的,这个称呼是调侃的感觉。但是当沃尔波尔当上财政大臣之后,这个首相才真正的开始有了实权。

南海泡沫事件发生以后,沃尔波尔妥善的处理,保护了王室,深得乔治一世赏识,乔治二世继位时沃尔波尔把国王的年金提到80万英镑,乔治二世激动的说:你对我的好意,必将惠及你自己。

他利用财务大臣之便,留出秘密活动经费,大肆的贿赂,操控议会的选举,使辉格党人进入议会,并且以官职,特权,荣誉,对议员进行拉拢与控制,沃尔波尔的腐败遭到人们的诟病,但是客观上却强化了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当时的内阁有将近20人组成,开会讨论的效率非常低下,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每次开会前,沃尔波尔总是要找6,7个最有权势的内阁大臣事先商议,先商量出一致的看法,再召开内阁会议,他们一旦决定内阁肯定就通过了,后来除了对外宣战,缔结合约,征税等重大事件,内阁会议一般不常召开了,有事就是他们几个小内阁碰一下,然后照会内阁成员,慢慢的国家的行政权力就转移到小内阁手中了。

首相也就是在沃尔波尔当政时期,才真正的具有实权,作为内阁会议的主持人,首相的意见往往起到决定的作用,如果有哪位内阁大臣,与大家的意见不一致,他就必须保留自己的意见,否则就会被首相开掉,后来作为一个传统保留下来,就是内阁大臣与大家意见不一致时就要辞职。

内阁一致性原则,内阁发出的重大决策,内阁就必须对这个决策集体负责,如果内阁的提案遭到国王或者议会的否决,内阁就必须集体辞职,就是内阁集体负责制。

1739年英国卷入与西班牙的战争,英国上下群情激愤,沃尔波尔对英西战争持反对态度,当沃尔波尔的提案交给下议院时,遭到下议院的反驳,沃尔波尔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下议院的支持,就直接提出辞职,这是内阁集体负责制的首例。当决策出现失误时,政治家背锅,从而挽救所在政党的危机。

威廉皮特

乔治一世入主英国时57岁,他的一生都在为汉诺威奋斗,他的思维也是围绕着汉诺威的利益,拉着英国先是围剿那个吊炸天的瑞典国王,瑞典国王死后,又帮着围堵那个开挂的俄国的彼得大帝,这与辉格党的基本国策,与法国争夺海外殖民地,相悖。因此遭到了威廉皮特的抨击。

威廉皮特跟乔治一世那个不孝的儿子乔治二世一起,跟乔治一世对着干,等乔治一世死后,乔治二世依然是以汉诺威的利益为重,这又引起了威廉皮特对乔治二世的抨击。乔治父子恨透了威廉皮特。

但是威廉皮特代表了辉格党的利益,代表了英国人民的利益,乔治二世坚决不许威廉皮特入阁,内阁,议会,英国人民坚决要求威廉皮特入阁。双方妥协,威廉皮特入阁,不能担任重要角色,威廉皮特以审计大臣入阁,实际上在掌控着一切,行驶了首相的权利。

从这以后又形成了一个规矩,内阁大臣的任命,国王必须与首相商量,经的首相的允许才能上任,慢慢的随着君权的衰落,内阁大臣就变成首相任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