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解放碑背后的“贫民窟”,藏着最后的老重庆

在人声鼎沸的解放碑

藏着这样一个地方

100多米长的街道

藏满了重庆的市井气息

拥有着百余年古老历史

这个地方

悠悠闲闲安然度日

伴着机器轰鸣声活在当下

这个地方

早已打上大大的“征”字

或许它终将消失在岁月里

这个矛盾与纠结打出火花的地方

就是鲁祖庙

较场口地铁站出来之后走到民生路的交叉路口,右转拐两个弯,便是鲁祖庙。

鲁祖庙鲁祖庙,名字带着“庙”字,却既不敬道、也不供佛,而是供奉着鲁班。

据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飞机轰炸重庆,旁边的解放碑,较场口一带被炸得面目全非,而鲁祖庙附近的商铺住家却安然无恙,一次次灾难都离它而去。

炮火都没能炸掉的鲁祖庙,却在时光的流逝中逐渐崩坏。抬头仰望,老旧的楼房像是旧伤上再添新伤,风雨飘摇。

安插于解放碑核心商圈的鲁祖庙,四周尽是低低矮矮的楼房、略显脏乱的街道小巷,与鳞次栉比的高楼显得格格不入。

但这条历经百年沧桑的老街,依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四周“叮叮当当、噼里啪啦”的机器轰鸣声炸聋了耳朵,这里的人却全然无视这一切噪音,依然悠悠闲闲的过起小日子。

住在在这个片区的人们,每日的生活依然像从前一样,他们半踩着解放碑的繁华喧嚣,同时享受着山城老街区里的市井氛围。

鲁祖庙街的神奇之处在于:即使它有岁月打磨的痕迹,但这里的市井与烟火,不出百米就能感受得到。

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小天地里,藏满了厚重的山城文化,总能在不经意间感受到老重庆的市井气息。

它就这样默默地藏在灯红酒绿的解放碑背后,散发出迷人又温暖的光芒。

本就不长的鲁祖庙街道被狭窄的道路平分为三列,蔬果、肉类的摊主们在拥挤的小摊前,用力生活。

摊主的叫卖声此起彼伏;顾客的讨价还价不绝于耳;就连家禽也在争先恐后的“嘎嘎”叫着。

那充满着生活气息,热热闹闹的气氛,根本不输一墙之隔的解放碑。

道路两旁底层的住户们,将自己的小房间改造成理发店、杂货铺、五金店…

即使环境颇为简陋,但价格却吸引了左邻右舍,来来往往的人塞满了鲁祖庙,在这里逛街,总能让人感到惬意舒适。

转角可见的鲁祖庙花市,不到一公里却花香四溢。

时光流转,花市一条街成了鲁祖庙新的代名词,成为了重庆三大花市之一。

年轻人听到鲁祖庙第一反应就是“买花去!”要是说起鲁祖庙背后的老故事,怕是只有老一辈才熟知。

大红叉用力在鲁祖庙的每个门前打上大大的“征”字后,只怕是以后连“鲁祖庙花市”的名头都成了空想。

在城市急速的发展中,老街老巷总逃不过被拆迁的命运。趁着它还未完全消失,再回到鲁祖庙去寻觅一口当年舌尖上的记忆吧。

白天,这里是周围居民的“粮食补给”;中午,这里是白领丽人的“心灵慰藉”;

到了夜晚,这里便成了无数好吃狗梦寐以求的地方。

一进入黑夜,便让众多的美食老店相继登场,充当了放碑地区深夜食堂的扛把子,不见平日工作中的疲惫之相,用杯老茶叶大摆龙门阵。

从街口永远被外地游客攻占的花市豌杂面旁往内深入,经过一间间鲜花摊与水果店,藏在内里的环球集市才是吃货们最大的惊喜。

茶壶、留声机、复古沙发…环球集市细微之处都流露着浓浓的民国风范。在这里煮一壶清茶,听一段小曲,闹中取静惬意人生。

走出灯火灿烂的环球集市,再回头看热闹又破败的邓记莽子老火锅,这样的场景多么适合大哥领着小弟在火锅店里谈帮派生意,一言不合追杀到巷口来。

你还记得二十几年前解放碑深巷子阁楼里那家肚子鸡汤银丝面不?

点一碗陶记面庄的干溜豌杂,再来一杯花生热浆,滑沙的豌豆和咸香的杂酱裹挟着劲道回弹的面条下肚,这是鲁祖庙土著居民老牌吃法。

对于重庆人来说,存活于鲁祖庙片区的馆子没有个多少年的历史,在他们这里也过不了关,巴掌大的小地块都可以吃出花儿来,老店美食在这里才有江湖传说。

从高耸入云的解放碑窜入低矮密集的鲁祖庙街道,时尚与老街混搭得合理又随意。

饱餐一顿后,起身走出饭馆,带着重庆的老味道,藏住了山城的回忆。

# 今日话题 #

你对鲁祖庙的印象是?

摄影 / 阿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