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匈奴成为“飞将军”,但为何后人称“李广难封”?

我们都知道,唐代才子王勃在《滕王阁序》里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一生屡经磨难,战功卓越,但却为何未得封爵呢?

《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战无不胜的匈奴人又耀武扬威地挥兵南下,入侵上谷郡(今河北省怀来县),在那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面对匈奴的恶行,上次在马邑因为保密工作做得不到家功亏一篑的汉武帝,早就憋足了一股劲,要和匈奴大干一场,以扫积郁。

于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初出茅庐的卫青为车骑将军,并寄以厚望,击退匈奴。这次用兵,汉武帝还煞费苦心地兵分四路。

一路卫青从上谷郡出兵,二路骑将军公孙敖从代地出兵,三路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四路就是引人注目的飞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他们手中各带一万精骑,合围屯兵在边贸市场附近的匈奴军队。

结果除了首次出战的卫青高奏凯歌,直捣龙城(此是匈奴人祭扫天地祖先的圣地),斩敌700人,打破了多年来匈奴不败的神话,历史意义非常重大,也大大鼓舞了汉人的斗志。

只可惜,另三路汉军却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返。公孙贺空手而回,公孙敖损兵七千,最丢脸的居然是很会打仗有“飞将军”美名的李广,他不仅败得一塌糊涂,甚至于作为主将的他居然还被匈奴人活捉了,这就糗大了。

曾经把匈奴人戏耍得灰头土脸的李广,最后靠装死麻痹敌人,才机智地夺得匈奴人坐骑,打马狂奔逃回汉国,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公元前129年的这一次战役,李广被匈奴活捉逃回之后,还差点被军法处斩,最后用钱赎罪才削职为民,逃过一劫。

这样的“战绩”,难怪唐朝诗人王勃也曾留下“李广难封”的慨叹,毕竟你是一个实打实的败将也,无话可说。

有人曾总结了李广一生倒霉的深层原因,大致是生不逢时、运气太差、性格缺陷,最终被竞争对手挤兑,又被对他观感不是很好的皇帝摒弃,最重要的一点可能就是太追求战斗的随心所欲,常常别出心裁,输在了没有纪律和毫无章法上。

李广虽然很会打仗,也很受士兵的拥戴,但李广最大的问题是不大会“治军”(相对于正统而言)。李广治军,官兵平起平坐,你拍我胸脯我拍你大腿,大家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其乐融融,没什么纪律可言,李广一生与匈奴军队大小战斗70多次,威振敌胆,却难封侯,最后还以最悲壮的自杀了却残生,大概和他的治军模式有关。

为此,司马光曾评价李广的战法是凶多吉少。这从李广一生的坎坷从军经历可见一斑。一生历文帝、景帝和汉武三帝,终生与匈奴作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让匈奴畏惧如虎的猛将,最终还是因为用兵飘忽经常出现状况,而在漠北之战中迷失道路,失期未能参战,因怕受审对质愤愧自杀,让人扼腕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