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手握40万重兵,为何兵败西北,蒋介石又怎样护短?

胡宗南是近代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胡宗南生于1896年,祖籍浙江宁波,原名琴斋,字寿山。年轻时追随斧头帮的王亚樵。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毕业。后来参加北伐,逐渐成为蒋介石的心腹,位列"十三太保"第二位。

1937年,胡宗南任国军十七军军长,后来还担任了第一战区司令,手握40万重兵驻守陕西,号称"西北王"。

胡宗南进入甘肃以后,立刻对红军进行猛烈的进攻。当时红军长征才刚刚结束,兵力只有3万人左右。面对胡宗南的凶猛攻势,彭德怀挺身而出,担任起前敌总指挥兼政委的重任。

此时情况已经万分危急,红军已经退到了靖远,再退中央总部就要暴露了。国共双方的目光都死死地盯在靖远,决定生死存亡的一战就要到来了。

彭德怀在靖远布下口袋阵,希望引诱胡宗南进入陷阱,胡宗南却狡猾地兵分多路,拿下靖远。胡宗南以为胜利在望,放松了警惕,希望一举拿下延安。

彭德怀只能背水一战,再次在山城堡设伏。胡宗南手下的丁德隆七十八师,大意冒进,进入了伏击圈。随着彭德怀一声令下,红军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一举歼灭敌军两个旅和一个团,除少数部队突围,敌军几乎被全歼

,这完全打乱了胡宗南的计划。

不久之后,双十二事变爆发,山城堡之战的胜利也成为了促成事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挑起内战。1947年,国军的全面进攻战略失败,只好转入重点进攻战略,准备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

毛主席曾称赞熊向晖:"一个人能顶几个师"。

蒋介石飞到西安见胡宗南,计划奇袭延安。胡宗南的秘书熊向晖是周总理早年布局的重要地下党员,他急忙把情报秘密送往延安。

毛主席面对这样紧急的情况,绝妙地指出:"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胡宗南大军兴冲冲地赶来,面对的却是一座空城。

在随后的一年中,胡宗南一直找不到红军的主力部队,拿下了延安之后,胡宗南好好在蒋介石面前吹嘘了一番。但除了让自己升了官,对战局并没有实际的效果,反而使得主力被牵制在延安附近。


蒋介石和胡宗南

面对胡宗南的20万部队,彭德怀只有两万西北野战军,利用游击运动的方式,连续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三次战斗的胜利。面对失利,胡宗南采取了战略守势,彭德怀见胡宗南不主动进攻,立即提出了新的战略。兵法有云,攻其所必救。而围点打援,向来是红军的拿手好戏。

红军以张汉初为诱饵,吸引胡宗南派兵救援,胡宗南果然上当,派出刘勘的三万大军救援,彭德怀布下天罗地网,一举全歼了二十九军。再回头乘胜拿下宜川。之后,双方各有胜负。但胜利的天平已经明显的偏向了红军。

1949年4月,胡宗南撤到浙江溪口,5月,西安解放,1950年3月,胡宗南无奈飞往台北。

胡宗南晚年曾感慨地说:"我有两个克星,如果周恩来是我的政治克星,那么彭德怀则可以说是我胡宗南的军事克星。"

包庇弹劾

1950年,监察院内李梦彪等50多名监察委员,联名对胡宗南提出弹劾,弹劾胡宗南"受任最重、统军最多、莅事最久、措置乖方、贻误军机最巨之胡宗南,一无处分,殊深诧异。"大意就是你胡宗南带兵数量最多,时间最久,把仗打成这个样子,必须要承担责任。

蒋介石视胡宗南为心腹爱将,不愿意让人动他,但也不好直接出面。六个月后,国防部军法处宣布弹劾不成立。最终,胡宗南凭借着蒋介石的包庇,弹劾的事也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