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都”南京,到底埋葬了多少帝王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南京因其得天独厚的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成为古代不少帝王的理想定都所在。229年吴大帝孙权定都于此,开启了南京作为国都的辉煌历史,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在此定都,故南京又有“六朝古都”之称。而那些曾经主宰过这座繁华古都的帝王又有多少是长眠于此地呢?



南京这座城市成名很早,3100年前便是西周周章的封地。公元前571年楚国已在今南京市六合区设有棠邑,这是南京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地方建制,也是南京建城的开始。春秋末期,吴、越先后称霸,分别在南京筑冶城和越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这是南京古称金陵之名的来源。

三国时期,东吴的建立者吴大帝孙权定都于此,改名为建业,南京正式开始了其作为国都的历史。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在此定都,南京故而又有“六朝古都”之称。唐亡以后,杨吴政权及南唐先后定都于此,北宋末期,康王赵构建炎南渡建立南宋,定建康为留都。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南京为京师,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祖即位后,迁都于北京。清末太平天国和民国时期,南京又两次成为国都,故而南京又有“十朝都会”之说。南京能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喜爱,被盛赞为有“帝王之气”,跟南京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是有很大关系的。

历史的年轮在不断的前进,曾经的繁华也早已烟消云散,只剩下宏伟的帝王陵墓,在向我们述说着这座繁华古都的陈年往事。


吴大帝孙权是第一个埋葬于此的古代帝王


第一个被埋葬于此地的古代皇帝,就是我们熟悉的三国时期吴国的创立者吴大帝孙权,太元元年(252年)吴大帝孙权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被葬于南京近郊的钟山独龙阜玩珠峰下,陵墓称为蒋陵。奇怪的是,蒋陵竟然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孝陵的月牙形神道环抱其中。相传,在朱元璋建孝陵的时候,有人主张把孙权的蒋陵迁走,但是因为朱元璋敬仰孙权的为人和创立的江东基业,就拒绝了迁陵的建议,最后变成给孝陵“看大门”了。

东晋和南朝宋、齐、陈、梁共五个朝代的君主都定都于南京,这些君主在南京城建造了许多庞大的帝王陵墓,另外,还有为数甚多的王公贵族的陵墓也分布在南京城各地,形成了规模宏大的东晋南朝陵墓群。这些陵墓的重要特点就是墓前多是一些巨大而生动的石刻艺术品,为我国的石刻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陵墓的建制方面,东晋更多的是沿袭了西晋的旧有制度,而南北朝因为有足够的财富作为物质基础,所以在陵墓的建造上更追求奢华,地上的建筑规模也比较宏伟大气。


南朝第一帝宋武帝刘裕


从南朝时期的第一个皇帝宋武帝刘裕建初宁陵开始,陵墓的地下宫殿和地上建筑规模就开始日渐庞大起来。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洗礼,战乱兵火的破坏和天灾的影响,很多帝王陵墓已经已经难见原貌,但是今天我们从陵前的神道两旁的天禄、麒麟这一双石雕上来看,还是能够显示出一种庄严古朴凝重的感觉,雄浑如生,十分威严勇猛。作为南朝第一个朝代,刘宋王朝共享国六十年历经八代帝王,大多数的的皇帝都安葬在建康。而南朝百余年时间共历四朝,也唯有刘裕这个从草根出身的皇帝的政绩可谓称为是一代雄主。初宁陵也是刘宋皇陵中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一个,而其他刘宋的陵寝,除了第五位皇帝,大昏君宋孝武帝刘骏的景宁陵在1960年被挖掘出来,尚还存有些许遗迹之外,其他的帝王陵寝大多因为历史的变迁和战乱的毁坏,大多已经再难以寻找了。

刘宋之后,南齐和南梁的各位帝王都姓萧,侨居至丹阳郡南兰陵,形成著名的世家大族南陵萧氏,这些帝王死后都归葬于旧居地。其中齐朝的帝王陵寝中现有宣帝的永安陵、高帝的泰安陵、武帝的景安陵、明帝的兴安陵和景帝的修安陵五陵还是有迹可循的。隋唐时期南京作为南方繁华大都会没有成为帝王的国都,直到五代十国时期,杨吴的掌权者李昇废吴王杨溥建立南唐,定都于江宁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南唐烈祖李昇和中宗李璟死后都安葬于此,分别是李昇的钦陵和李璟的顺陵,即著名的地下陵寝“南唐二陵”。


南京帝王陵的代表明孝陵


要说南京保存最好的古代帝王陵,自然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孝慈高皇后马氏的合葬墓明孝陵。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规模恢弘,气势磅礴,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明孝陵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开始修建,先后调用军民十万,一直到永乐三年(1405年)才告建成,前后历时长达二十五年。明孝陵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对后世的帝王陵墓建造影响巨大,被称为是“明清皇家第一陵”。

作为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古城,南京的繁华已经历经了一千多年,作为都城的历史也有数百年,历史留给我们的,也只是帝王将相留在世间的片片废墟,斑斑痕迹。如今当我们踏足这些帝王的陵寝,依然可以在脑海中浮现出那个时代的盛世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