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有个“京星”农场

在贺兰县黄河岸边有一个具有60多年历史的现代化农场——京星农场。

如今,京星农场依傍黄河,沟壑纵横,麦浪滚滚,稻谷飘香,昔日荒滩已变成米粮川。

60多年过去了,当年从北京来建设京星农场的年轻人大都已是上了岁数的老人了。他们乡音未改鬓毛衰,依旧操着一口地地道道的京腔京调。老京星人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为之耕耘的京星农场。

20世纪50年代,为了支援大西北建设,2000多名北京市民在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动员下,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满怀豪情壮志来到银川落户。

1955年5~8月,在4个月之内,有468户2025名北京人陆陆续续分8批从北京火车站出发,坐硬座沿京包线西行,千里迢迢赶往银川。

他们举家从繁华的大都市净身出户,房产被没收,携妻带子,一路穿过人迹罕至的茫茫戈壁和寸草不生的毛乌素沙漠,到达终点站包头站。

当时宁夏银川没有通火车,人们到银川只有到了包头再转车。北京移民下了火车,银川专区派来的汽车早已等候在内蒙古包头车站。

从没出过远门的北京人,扶老携幼,身背肩挎,再转乘搭着帐篷的汽车沿包兰公路进入银川。

从包头到银川,人们朝行暮宿,两渡黄河。汽车进入当时属甘肃省管辖的宁夏境内后,艰难前行,崎岖不平的土路把汽车颠簸得左右摇晃,汽车过后尘土飞扬。

当时正值夏日,天气炎热,搭着篷子的汽车把人们闷得上气不接下气。

车行到半路时,上到七八十岁的人,下至嗷嗷待哺的婴儿,都开始出现上吐下泻的晕车反应。

一时间,车厢气味污浊,但人们都以关爱之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在困境中度过了那段最艰苦的行程。

汽车经过三天三夜的长途奔波,第四天终于到达千里之外的银川专区贺兰县东北角的黄河滩上。

贺兰县属河套地带,东濒黄河,旧时“宁夏八景”之一的“黄沙古渡”就在这里;沙鸥翔集,苇毛飞白,轻舟短棹,漂浮水面。号称通八堡之通义,通济(通吉)河滩,因住有熊氏人家,故称熊家滩。

新中国成立前,此处沙丘刺丛遍地,为野兔獾狐提供了藏身之地。天苍苍,野茫茫,一片荒凉。

曾经风华正茂的支宁青年

1954~1955年年初,银川专署遵照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指示,决定在贺兰县集体安置北京移民2000余人。

1月21日,贺兰县人民委员会制定了安置北京市移民的计划,对安置移民的各项经费概算、安置地点、房屋修建等诸项工作,做了认真细致的安排。

为了加强对移民工作的领导,县上成立移民安置委员会,县长杨玉玺为主任;下设办公室,抽调干部11名,又聘用懂农业技术的老农4名,具体指导垦荒工作。

根据银川专署的指示精神,县上经过认真勘查,首选二区七、九(通义和通吉)乡一块风水宝地——白熊家滩至昌润桥,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1公里。

这片黄河滩地虽已荒草没膝,沟渠颓废,但土地曾经垦殖,平坦肥沃,开发起来要比开垦原始荒滩节省投资。

建房工程分3个基地施工,于2月11日开始准备,统一调集建房工人500余名,在二区14个乡购买垡拉(旧时农村盖房的一种建筑材料)32万块。

3月1日动工至5月21日,第二片基地所规划的住房245间全部盖好,第一片基地月底将修建完竣,第三片基地已打好基础。

5月14日之前,对立岗堡至二区九乡的道路与部分桥涵,组织民工全部整修,可使汽车通行。

在首批北京移民到达之前,雇用民工开垦荒地近4000亩,播种黑豆、豌豆、扁豆、胡麻、洋芋等作物,其收获将用于调剂补充移民粮食和牲畜饲料之不足。

1955年5月24日,辛勤筹备了多日的干部和立岗附近的群众一大早就等候在接待地点。

下午3时许,第一批55户230名北京移民到达安置地点,其中就有著名作家张贤亮及其母亲和妹妹。

移民到达时,群众夹道欢迎,搬行李、抱孩子,像接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京星农场的北京移民中有民国时期的作家、画家、翻译、医生、工程师、复转军人、学生、商人,有旧社会耍把戏的、说书卖唱的,还有国民党时期的军政人员。

最著名的有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的名徒、著名画家韩致中,著名作家张贤亮,民国政府总统袁世凯的六姨太叶蓁,袁世凯的儿子袁巨勋、孙子袁家伟等人。

这些人,在京星农场留下了他们难忘的人生足迹。

随后,当地政府按移民家庭人口情况,给一家一户分配已盖好的土坯平房。分配标准是1户3口人分平房1间,1户4~6人分平房2间,7人以上的户家分平房3间。

屋内盘着占有半间屋子大的烧火土炕和一个土炉子,炕上铺着竹席子,土台子就是板凳,吃饭用的桌子是用炕面子砌的桌子。

一家三四口盖一床被子,没有木制家具之类的摆设。

一家一户分配好的锅、碗、碟、盆、煤油灯等基本生活用具都已在地上摆好……

当时的农场土坯房

这些北京移民离开城市,身处他乡,举目无亲,倍感凄凉。

滔滔黄河岸边杂草丛生,一望无际的黄河滩地荒凉贫瘠,这就是要他们去开拓耕耘、为之奋斗终生的黄土地。

为了解决移民儿童上学问题,1955年6月6日,县人委会即专案上报银川专署,拟在京星新建完全小学一所;6月17日,又上报建校所需经费和设计方案,请求北京市拨款2.3万元。

翌年春,贺兰县新建小学建成开学,首任校长由县教育科长吴锡禄兼任,师资配备从全县教师中选派,设备配置较好,成为全县一流的小学,使330名学生就近上学,并免收学杂费。91名中学生到银川中学(今银川一中)、银川女中上学,享受助学金等特殊待遇。

移民初到,水土不服,患病者较多。

村社与临近医疗站(所)签订合同,移民凭介绍信治疗,费用可先记账,后由村社统一结算。新建乡成立后,建立了乡医疗所,选拔并培训接生员8名。

在4个自然村各设夜校1处,进行扫盲。冬闲之时,乡上成立业余剧团,排演了评剧《刘巧儿》《小女婿》《罗汉钱》等剧目,应邀到县城以至银川、石嘴山、巴音浩特巡回演出,博得好评。

这批京城子民来宁后,许多人有了用武之地,一些知识分子和有一定技术专长的人,被介绍到机关、学校、煤矿工作,共有56人。张贤亮、尚义、宋多儒等12人被甘肃第二文化干校聘为教师。

后期的发展出人意料,尤其是1959年、1960年两年的连续歉收,绝产;1960年的“双反”运动,移民干部被逮捕,使移民产生心理恐慌,京星大队移民再次掀起外逃风潮。

到1961年,全大队人数减至640人,仅为安置时的1/4。

为扭转这一状况,县委于1961年1月决定成立地方国营京星农场,以顺应民心。

农场设党支部,直属县委领导;管委会下设8个农业队,1个林业队和1个副业队,调派国家干部17人,担任书记、场长等职。

农场先后并入支宁浙江青年220人、陕西移民570人、河南移民210人,实行统一管理,劳动力全部转为农工、按月发放工资。

工资等次分为5级,最高者35元,最低者18元,移民生活有了保障。县上又投资9.5万元,调拨拖拉机3台。

但时间不长,陕、浙移民强烈要求返乡,后经上报批准,陕西和浙江的部分移民分批返回原籍。

到1979年,全场共有移民295户1311人,其中北京移民113户451人,浙江移民14户63人,河南移民21户106人;其他147户691人则是从邻县和本县自行迁入的当地公社社员。

移民最大的痛苦是政治上的压抑。

从1955年安置到1979年的20多年中,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移民在政治上一直受到歧视,心灵上留下了创伤。

过去,对京星移民的评定是不公平的,被视为“社会渣滓”。

老一代移民叫苦不迭,至今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京星移民好悲伤,村村有危房,家家都缺粮,户户都欠债,没钱穿衣裳”。

北京移民初来乍到,由于对当地农业生产、气候环境、生活习俗、语言交流等都极不适应,又从未参加过农业生产劳动,更不懂农业生产技术,再加上水土不服,思乡之情愈加浓烈。

刚来时,国家还对他们进行救济,移民生活实行供给制,每人每月供应17.5公斤口粮和1.5元菜金,但他们每月没有现钱收入。为了改造自然,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填水坑、打蒲草、割芦苇,实行人海战术围湖造田。

经过一年多的日夜奋战,终于在黄河岸边种植了5公里宽、10公里长的防护林带,这为京星农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让移民尽快掌握生产技术,政府有关部门从各生产大队抽出种田能手,手把手教移民犁地、种田、收割。

但是,由于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从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到1980年改革开放前,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移民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粮食亩产一直徘徊在100公斤上下,人均年收入只有100元左右。

那时没有自留地,副业又少,家庭没有经济来源。加上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使得许多有“问题”的京星人在劫难逃。

特别是在1957年“反右运动”和1960年的三年困难时期,他们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绝境中的京星人为了谋生,纷纷出逃,在那个最困难的年代,出现了两次返京回乡的大高峰。

一些北京移民三五成群、拖儿带女结伴而行,扛着铺盖,拎着行包,沿途风餐露宿,徒步向北京方向走去。

他们没钱买火车票,身强力壮的就扒火车,实在走不动了就找个栖息的地方安家落户。至今,在银川、包头、呼和浩特等城市,还有许多当年中途落户的北京移民。

1984年1月,京星农牧场正式成立,仍为国家支持下的集体经济。

此后,政府年年投资,使民房和小学校舍翻修一新。

京星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1984年,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前夕,北京日报社、北京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派遣记者不远千里来到京星农牧场采访,给京星移民带来了首都人民的关怀。使移民更加坚定了扎根宁夏的信心和决心,坚信党的政策。

他们感慨万分地说:“党和政府千方百计帮助我们解决困难,今后我们再不能把手伸向银行,把嘴朝着国库要救济、吃补助。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生产,建设家园。”

为回报故乡人民的关怀,贺兰县北京移民汇报团一行6人于1984年年末赴京汇报。

1985年1月4日,北京市副市长封明召集市政府办、民政局、经济技术协作办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在北京丰泽园饭庄接待了汇报团。

封副市长在听取汇报后说:“你们到宁夏35年,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为国家做了贡献,北京市政府没有忘记你们……”,并对汇报团的要求表示支持,当即指示由北京市民政局牵头,联合有关部门,对汇报团提出的问题逐一落实。

是年,自治区投资40万元,北京市资助20万元,贺兰县自筹15万元修筑了立岗至京星的柏油路。

后又免征5年的公购粮,使京星人能得到休养生息。给京星每家每户拨专款修建新砖瓦房,改变居住环境;拨专款购置农业机械,发展农业生产。

又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在贺兰县黄河岸边,纵亘黄河西岸,长10公里,宽2.5公里的京星地域,已呈现出了一派繁荣景象。

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罗昀编著的《贺兰史话》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