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自信:破一人难,破二人易2020-03-07

曹操的经验之谈,其中就有:破一人难,破二人易。人们很多时候迷信人多力量大,迷信集思广益,可是结果经常不理想,人多反而分化成几个派系,最终谁都不想担责任,谁都想捡现成。最坏的结果是,一群龙聚在一起却变成了一条虫,更别提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一等于零的情况并不少见,内耗把各自的努力都抵消了。历史上那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弱小者以命相搏,团结得如同一人;强大者则顾虑太多,都想让别人做出牺牲,结果谁都不出全力,反而被各个击破,最严重的是,见势不妙临阵脱逃,结果人人效仿,人再多也只有自相践踏的份。

曹操征讨马超时,因为以步兵为主,对付马超的骑兵部队非常被动,马超的长枪快马打得曹操割须弃袍,夺船避箭,连老命都差点丢了。在曹操焦头烂额的被动防守时,坏消息又传来了,韩遂发兵十万,来增援马超。曹操的部下大多劝曹操暂避锋芒,干脆撤回去。因为韩遂的部队同样以骑兵为主,与马超部同属西凉派系,马韩联合,其势更盛。现在曹操连防守都艰难,死扛马韩联军不是自取灭亡吗?但是曹操却哈哈大笑,欢欣鼓舞。众人谔然,曹操志得意满地解释说:破一人难,破二人易。

因为马韩联合,首先就涉及到谁做主的问题。韩遂与马超的父亲马腾是结义兄弟,论资排辈也该是韩遂做主,但是性烈勇武的马超看不惯韩遂的优柔寡断,,而韩遂也必定不会在小辈面前示弱,所以折中的结果必然是二人在权力上五五开,凡事商量着来。

其次,二人的立场不同。因为马超的父亲马腾被曹操杀害了,马超和曹操就是不共戴天的仇人,是要和曹操死磕到底的。而韩遂又不然,他和曹操没有解不开的死结,他看见马超占据优势,自然想凭关系来捞点好处。韩遂主要是想保全自己的地盘,增援马超,以打促和才是其最终目的。因为韩遂非常务实,就算他和马超联合拼尽全力,也只能和曹操打成持久战,拼消耗根本就不是曹操的对手。

曹操认定马韩二人的想法完全不一致,必然互相牵制,彼此防范,最后同室操戈都极有可能。只要略施小计,就可以离间马韩,破敌指日可待。曹操不愧老谋深算,对人性的把握很准确。结果果然如曹操预言,很快破了马韩联军。

曹操能轻易破了马韩联军,得益于他扫清袁绍残部的经验。当年曹操以弱胜强,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强大的袁绍。袁绍一死,其残部投靠了辽东公孙渊,残部由袁绍的儿子袁谭和袁熙各带一支。曹操当时本着“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思想,想趁胜追击,一举消灭袁氏和辽东公孙氏的势力。幸好有谋士郭嘉力劝曹操暂缓进攻,郭嘉认为一旦冲上去,袁氏兄弟必然和公孙渊被逼得团结在一起,拼死力战。即使能胜,也是惨胜。

如果放着他们不打,他们没有了外部的压力,就会内耗起来,因为争地盘就会从同舟共济变成同床异梦,最终变成同室操戈。等到他们乱起来后,才是进攻的好机会。结果如郭嘉所料,不久这三派人马就内讧斗得元气大伤,曹操趁机一举平定了辽东,灭了袁氏兄弟和公孙渊。所以在 面对马韩联军咄咄逼人的气势时,曹操才能举重若轻,信心十足。

一些小公司最初凭着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发展很快,可是一旦发展成了大公司,还引进了各种规避风险的制度,反而发展速度持续下滑,甚至在下坡路上刹不住车,内耗也层出不穷了,最终可能破产垮台了。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破一人难,破二人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