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被曹操所害,孔融是直言敢谏,还是“柠檬精”附体

大家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年幼的他把梨子让给哥哥吃的举动,从此被传为兄友弟恭的佳话。但是这个看似乖乖牌的小孩,长大后可一点都不“温良恭俭让”,还成为三国时代有名的嘴炮王,就连当时天下最有权势的曹操都被他的伶牙俐齿扎得浑身刺痛,最后还因为这张嘴实在太没有把门,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

嘴炮王初露锋芒

那孔融是什么时候显露出嘴炮王的天赋的呢?十岁!

孔融十岁那年,随着爸爸到京城洛阳,要拜访当时的首都市长李膺,但是这个市长有点宅,不太喜欢与人打交道,如果不是有百万粉丝的名人或是自己的亲友,通通都要吃闭门羹。

孔融家族虽然是孔子的后代,但是孔爸爸也不过是个地方官,粉丝最多也只有千百人,根本上不了台面。不过这时年幼的孔融却向李膺家门口的家丁说:“我们两家族是世交,请开门放我们进去。”

李膺见到“自来熟”的孔融父子后,非常纳闷,连忙问他们到底是打哪来的世交?

这时十岁的孔融,初次展现出他一本正经鬼扯的绝妙天赋:“我们的祖先孔子,曾经向你的祖先老子(李耳)求教,所以我们两家当然是世交啊!

”在场众人无不对这位嘴炮神童感到惊呆。后来太中大夫陈韪也到场了,他听闻孔融的事迹后啧啧两声,不以为然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时候聪明,不代表长大会有出息啊!

但嘴炮神童孔融却马上反击了回去“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那你小时候肯定很聪明吧!陈炜瞬间脸色一沉,沉默不语。这时一旁的李膺捧腹大笑,指着孔融说:“这小子以后一定是个嘴炮王啊!”

小时候让梨给哥哥,后来哥哥因自己被杀死

不过这趟洛阳之旅后没两年,孔融的爸爸就过世了。他悲痛欲绝,伤心到要人搀扶才站得起来,乡里之间都称他是孝子。虽然失去父亲的陪伴,但孔融仍然勤勉好学,丝毫不敢怠慢“孔门后裔”的招牌。但过没几年,家中这时又出大事了。

在东汉末年,发生了历史上第一起学生运动,士大夫、太学生抗议朝政被宦官把持,没想到却反被宦官滥捕、杀害,史称“党锢之祸”。其中一名被通缉的学者张俭因为与孔融的哥哥是好朋友,于是逃亡到孔家想寻求庇护。当时哥哥不在家,张俭看到来应门的孔融年纪还小,觉得不该透露实情。不过观察力敏锐的少年孔融早觉得张俭神色不对,于是就将他留下来。

后来事迹败露,孔融一家都被抓了,在被审问时,却得到了惊人的答案:

孔融说:“张俭是我放进来了,要杀就杀我。”

哥哥说:“张俭是要来找我的,要杀就杀我。”

这时候妈妈说话了“我是家长该负全责,要杀就杀我。”

一家三人抢着被砍头,这种要求判官从来没听过,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请示上级,最后判决书下来,朝廷决定将哥哥处死。孔融也因此声名远播。

直言极谏的下场,就是调去做炮灰

在东汉末年,是个有名声、背景就能当官的年代,身为当时的网红孔融,当然也有很多人找他当官。但孔融即使进入官场,仍是不改其本色,他弹劾贪官污吏毫不手软、完全不怕得罪其他朝中权贵,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总是直言顶撞或嘲讽,若是被要求拍长官马屁,或是跟上司不合,甚至还会丢下辞呈一走了之。

但因为孔融的名气实在太大,官员都很怕他乱说话,所以每次辞官都很快就被回聘,而且还加薪升官(最快升官纪录是3天)。另也有官员看孔融不爽,想找刺客杀他,但没想到刺客不但不接单,还劝说委托人:“杀了孔融,小心你被融粉刷屏、负面声量爆表,到时全天下都会唾弃你!”

但靠著名声行遍天下的孔融,还是有踢到铁板的时候。当时董卓进京凭着自己的意志废立皇帝,愤青孔融因此屡屡跟董卓对骂。但长年雄霸西北跟游牧民族打仗的董卓可不吃关东读书人这套,一怒之下把孔融外放到黄巾贼最猖獗的北海(今山东一带)当地方官。

要比唇枪舌剑,确实没人比得上孔融,但如果真要舞刀弄剑外出打仗,可就真的不在行了。孔融率领少量的兵马对抗数十万计的黄巾军,每次出征都输得丢盔弃甲,好在后来有刘备、太史慈等将领来救援,不然这一代嘴炮王恐怕就要死在乱军之中了。

祸从口出,满门抄斩

后来孔融所管理的北海城,还是被袁绍军团攻打拿下了,但他很快地又被成立新政府的曹操找去做官。但是回到朝中当官的孔融仍不改本色,屡屡发言跟曹操唱反调,虽然尽是酸言酸语,但仍可引经据典、妙语如珠。

像是曹操要到北方攻打游牧民族乌桓的时候,孔融说:“去打那种边疆小患做什么?那周武王时候不进贡的古国肃慎、偷走苏武牧羊群的丁零要不要也顺便处理一下啊?”

另曹丕要把袁绍儿媳、绝美人妻甄氏娶回家时,孔融对曹操说:“你知道武王伐纣的时候,纣王把妲己赐给了周公吗?”曹操顿时满头问号,学养丰富的曹操从没听过这典故,于是问孔融是从哪里看来的?不料他回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从今天发生的事来看的话,推测以前大概也这样吧!

种种酸度爆表的发言,让曹操火冒三丈,他发誓一定要除掉这个嘴炮王,不然耳根永远不清静。于是曹操命他的亲信罗织了好几条罪状上奏,将孔融全家都处死,就连未满十岁的孩子也不放过。

说书客有话说:是犯傻,还是敢言?

孔融可以说是个名言制造机,“孔融让梨”、“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想当然耳”、“覆巢之下无完卵”等成语都跟他有关。另他当时也是文坛偶像团体“建安七子”的成员。

如果活在今天,孔融应该是各大电台节目都争相邀请的名嘴,他不畏权势、敢说敢骂、酸度爆表、金句连发,绝对能够成为收视率的台柱。但在东汉末年的官场,孔融虽然靠着自身的名望、运气度过劫难,甚至升官发财。但也许是他屡屡踩人痛点不留情面,使最后他仍是祸从口出,让即使是以爱才为出名的曹操都容不下他。究竟犯傻与敢言的界线到底在哪里?孔融的故事值得我们好好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