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发脾气,如何积极聆听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允许孩子有发泄自己情绪的权利。我们大人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何况是个孩子。作为家长在面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首先应该从心底里认识到这一点。

其次,给于孩子发脾气的空间。也就是说,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大人最好先不要干预,静静的等孩子发泄完。因为当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需要有一个情绪发泄口。

最后,当孩子发泄完情绪。家长再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为什么发脾气,为什么不听话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怎样处理才是最好的。家长要引导孩子有些事情是可以避免发脾气来解决的。

整个过程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来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希望你的孩子是什么样,你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希望他听话,不乱发脾气,那么我们是否该反思当我们遇到一些事情,是否在孩子面前乱发了脾气?

希望有所帮助,谢谢~


潇洒云朵朵


我们总认为孩子不听话,总是乱发脾气,其实是孩子需要家长的关注和爱。


我想介绍几点我作为一个八岁妈妈的经验:

首先,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家长不能也火冒三丈,如果我们和孩子一样发脾气,那我们其实也退化成了孩子。

平时,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建立一个“冷静角”(此处推荐绘本:《杰瑞的冷静太空》),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喜欢布置一个角落。当孩子再次发脾气的时候,问问孩子愿意去冷静角独自待一会儿吗?(注意:此处不是命令)。

你可以温柔问孩子:“宝贝,你需要冷静一会吗?要不要陪你去冷静角呢?我们一会再来解决问题好吗?”

因为孩子处于情绪当中,是无法处理任何问题的。

我们都知道,只有感觉好,才能做的更好。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什么都听不进去。


其次,孩子冷静之后,可以给孩子一个爱的抱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最后,引导孩子来解决问题。可以采用启发式提问来帮助孩子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问孩子放学之后玩一会的话,我们该怎么安排时间呢?” “嗯。宝贝,你是想小兔子一样蹦跳着去刷牙,还是像大象一样咚咚去刷牙呢?” “哇,你解决问题的办法很不错呢,还有吗?“

其实,只要我们有耐心好好说话,一般来说,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爱读书的莫莫


孩子会倾听别人谈话,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不要忽视对孩子的倾听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学会倾听孩子讲话是交流的基本要求。尊重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能够创造更多与孩子交流的机会。

要当一个好听众。很多人认为小孩子讲的话都是。然而我认为如果现在能听取孩子所关心的事,将来当他到十几岁后也能分担父母所操心的事。 一个离家出走的十几岁姑娘的母亲深有感慨地说:“我不该去打断她的话头,不管她如何。这样当她长成十几岁大姑娘时,有事就会和我商量了。” 一个孩子说:“老师,请您耐心地听听我所提出的问题。只有您肯听我讲,我才能向您学习去听别人讲。”善解人意的人是能够听得出这番话是隐藏着委屈和挫折的。

现在,耐心地听孩子讲话的父母似乎越来越少了。常常看到有的人在当小孩子靠近时不得不应酬一下,并说出“不善于与孩子打交道……”之类的话,说完就急忙躲开了。而作为孩的父母,不是面对孩子主动说话,而只顾看着报纸或电视地聊上几句,很少看到父母面对面地耐心地听孩子说话的情景。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常常听到父母叹息说:“孩子有什么话也不给我说,我说什么孩子也不入耳。”孩子也抱怨说:“父母什么事也不给我们讲明白。”“父母光说自己想说的话,可我想说的话,父母都不听。”这种令人担忧的状况在不断蔓延之中。

我们都渴望有人听自己说话,家的诊所挤满了需要别人聆听的人。在大多数的情形下,人与人不能沟通,因为只有人说话而没有人听。一个挽回家庭关系成绩优良的调解人说:“我令一家人言归于好,真不费什么劲。我只是让每个人有发言的机会,别的人都在听——但不准插嘴。往往这是全家人多年来初次细心聆听彼此说话。”

聆听是表示关怀的一种方式,可以使亲子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并建立友谊。

学会倾听也是了解孩子最有效的途径,应该引起父母足够的重视。家长有必要定期抽出专门时间来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孩子对你的信任感会越来越深。他会向你袒露内心世界,让你知道他对事物的看法和感觉。

学会倾听不光是听孩子讲话,而是一块儿“交心”,孩子和大人共创一个共享快乐的世界。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要听他说话,还要注意他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让他选择题目,表示谅解和同情,对于他的感受或意见不要作出轻率的结论。

许多家长与孩子打交道感到苦恼是因为还没有与孩子真正交心的缘故。如果能够与孩子交心谈心,大人和孩子就处在没有“墙壁”、“互相理解”的安全感之中;如果孩子从幼小时期就有这种体验的话,那就决不会出现家长与孩子断绝关系的现象了。

只有把耐心倾听孩子的话作为日常生活的行动,孩子的世界就能渐渐地看清楚了,做父母就会从中发现乐趣而不是苦恼。

有经验的父母提出,通过听孩子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感受,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方式。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空闲时间再说。与孩子谈话,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立即倾听孩子的谈话,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他所有的事都告诉我们。而对我们来说,了解孩子头脑里想的是什么,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当孩子与我们谈话时,我们要尽可能地立即与他交谈,这样孩子就不会失望了,他可以感受到他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他也就会更多地把心里话告诉我们。


燚燊焱炎火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进行适时的纠正。小明是个三周岁的男孩,他胃口不好,给他喂饭的时候总是毫无原则,只要肯吃一口,他爱怎么玩都行。后来他把碗夺过来摔地上了,还大哭大闹。他的妈妈把地面收拾干净,不理他,走开了,他哭着闹着,累了在地上睡着了……下一餐,全家人顾自己吃饭,小明等了好久没人喂饭,也没人叫他吃,便跑过来说要吃饭。妈妈说饭很烫,碗被摔破了,是去垃圾桶里捡一块来用还是用手抓着吃呀?

小林三岁不到妈妈就离开(回越南老家)了,跟着爷爷爸爸一家三代人生活,虽然没有奶奶妈妈,但他一点不缺爱。吃的,玩的,只要他开口要的都没有得不到的,同样他说不要或不干的,你必须听他的。好不容易熬到八年级(经常逃课,期末成绩总分不到100分),最后一年不读了,爷爷爸爸说他不听,打也没用,零花钱支付不起,老师不敢批评。后来他的叔叔从天津赶回带走,先是连续几天领他去大公司找工作,让他读招聘信息(使他明白自己学历的低下),然后问他咋办?在超市里干?童工不许雇佣,只能白干不给工资,给口饭吃,在店里睡地铺。回家吗?打电话回去,叫爸爸车费汇过来。小林选择了打电话回家:你好,你所拨打的电话已停机……最终,小林向叔叔说了自己多年来的所作所为,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请求叔叔帮忙买车票让他回家继续读书。


余生好好读书


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孩子发脾气,你也发,比ta脾气还大,那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ta为什么会不听话,为什么会发脾气?

比如ta不想写作业,原因要么是作业太多或者写不好不愿意重写又或者是贪玩儿想看电视。

针对这些,家长可以从责任感出发,严肃告诉ta不写作业那你明天自己去跟老师解释为什么不写!孩子会感受到压力和责任感,会主动去写作业。

推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里面许多观点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但都可取,是本很好的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学习书。


Summer夏丹丹


孩子心理健康比孩子学习成绩重要,我坚信心理健康学习也不会差到哪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30700003a370e67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