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山东、河南交界处的“濮范观朝”抗日根据地,都包括哪里?

如果有人喜欢研究我国的抗日战争历史,就一定不会忽略河南、河北、山东省交界处的这一片抗日根据地的存在,因为这片抗日根据地在1938年5月的时候被毛主席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是作为在平原地带能够发展游击战争的证据存在的:“河北平原、山东的北部和西北部平原,已经发展了广大的游击战争,是平地能够发展游击战争的证据。”,不只如此,这一片抗日根据地从1938年成立之后一直到抗战结束,就一直存在没有被击垮过,并且还为解放战争输送了大批子弟兵和粮食给养,为我国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就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在其核心地带也称为“濮范观朝”根据地。

这一带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跨黄河两岸,是鲁西、冀南、豫北联系的桥梁和冀鲁豫与山东根据地的交通枢纽。在这里创建根据地,虽然无高山,但却河流纵横、沙丘起伏、蒿草丛生、树木茂密,并且由于地处三省交界处,距离敌人统治区域较远;还由于我党在这一带活动较早,与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有着亲密的合作,群众工作基础良好;再加上此地由于黄河灾害频繁,人民生活困苦,民风强悍、行侠仗义、崇尚勇武、定于反抗精神,这些条件加在一起就成为了建设抗日根据地的坚实的基础。

而这一带还是因为黄河的原因,导致区划调整频繁、不定,特别是民国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比历史上出现极大的变化。

“濮范观朝“四个字是四个县的名字:濮即濮县,范即范县,观即观城县,朝即朝城县。

在清朝时候,这四个州、县均属于山东省曹州府,其中濮县在那时为濮州,在雍正时还为直隶州,曾管辖过范县,后降为散州又不管辖。

到了民国时期,废府、州存县,濮州降为了濮县,与范县、观城县、朝城县一起归山东省,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今天的山东西南部、河南省北部曾经成立过平原省,这四个县均属平原省濮阳专区。到1952年平原省撤销,这四个县又同属山东省聊城专区。

时间到了1956年,这一年国家的区划调整力度巨大,这四个县的命运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明清时的濮州,曾经管辖过范县的濮县,被撤销了,辖区划给了范县,成为了山东省范县濮城区。

濮城1970年和2019年卫星图

其次是观城县、朝城县在1953年8月时合并成观朝县之后,又迎来了极大的区划变动,观朝县撤销,隶属于山东省聊城莘县。

今天的观城镇、朝城镇卫星图

在经历了这次大变之后还不算结束,到了1964年,国务院为解决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地区水利问题进行区划调整,将范县由山东省聊城地区划给了河南省安阳地区。1983年9月1日划归濮阳市。

这样,“濮范观朝“根据地的四县的最终结果是这样的:濮县成为了濮城镇,和范县一起从山东省的属县到了河南省。而观城、朝城两县在合并成一个”观朝县“之后又被撤销,成为了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的观城镇和朝城镇。因此这四个县,目前只有范县还是个县,但也由原来的山东省划到了河南省,其他三个县则被合并到了其他县,县城则成为了乡镇政府驻地。

你了解的情况是这样的吗,欢迎在文章询问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