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于凤至传》,这一次我只想为那个痴情的女子哭一哭

于凤至(1897年6月7日-1990年3月20日),字翔舟,富商于文斗之女,生于奉天怀德(今吉林四平公主岭),5岁入私塾,11岁时与张学良定下婚约,16岁考入奉天女子师范学校。

于凤至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却也充满曲折。由奉天的于家大小姐到张学良明媒正娶的妻子,她也是张作霖最看重的儿媳,在公公去世之后,更是成为张学良的左膀右臂,妥妥的东北第一夫人,晚年在大洋彼岸甚至成为闻名的东方股神。

于凤至的一生,有荣耀,有低落,然而最令人动情的是她与张学良、赵一荻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三个人的感情,终究需要一个人退出。

而太过痴情的人,总是被辜负的那一个。

01

于凤至和张学良的婚姻并不是你情我愿,而是由上一辈之间的交情而来。

于凤至之父于文斗是一个颇有经商头脑的生意人,于家的家业在他的手上继续发扬光大。但是,在乱世之中,想要立足,广交朋友是于文斗的生存之道。无论是江湖草莽,还是达官贵人,都是他的朋友。其中与他最投缘的就是张作霖,他看出了张作霖的能力和潜力,两家一直有往来,直到于文斗救过张作霖一命后,两家之家的往来更是频繁。

于文斗虽是一个商人,但是在子女的教育上却是毫不含糊。特别是对长女于凤至的教育,手把手地精心调教,不仅包含琴棋书画,还包括古董翡翠的鉴赏,在父母的精心培养下,才11岁的于凤至已经知书达理、成熟稳重,俨然一个“上的厅房,下至厨房”的大家闺秀模样。

张作霖见到老友家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孩子,甚是喜欢,一来,是答谢老友的救命之恩;二来,是听说凤至有帮夫运,且父亲又是一方富商,门当户对,正好配自己的长子。

于是,宜早不宜迟,张作霖当下就和老友表明心意,于文斗也是欣然同意。

面对突如其来的订婚,于凤至并没有过多的异议,那个时候,对于女子的婚姻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于凤至平静地接受了,甚至在看到张学良之后更是认定此生为之一人。

与于凤至态度截然相反的是张学良,由于受到新的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他更向往自由与民主,而不是素未谋面的包办婚姻。反抗的结果是父子二人各退一步,正妻由张作霖选定的人,至于婚后张学良的其他感情生活,张作良不做干涉。得到父亲的保证之后,张学良才勉强同意了这桩婚事。

造化弄人,命运就这样将两个完全不认识的人绑在一起,也许开始的开始,就注定有人会被辜负。

02

6年后,当两人渐渐长大。此时,于凤至18岁,在一个女人最好的年华里,她怀揣着一个女子对美好婚姻的想象嫁给了那个比她小三岁的男人。

当时就在心里暗暗地想:“从今以后,我就要为他束起发髻,洗手羹汤,生儿育女,相伴到老。

命运的转轮还在不断前进,于凤至至此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也是充满痴情和苦楚的一生。

婚后,于凤至随张学良住进了大帅府。在帅府内,于凤至当属小字辈,但处事不惊,待人彬彬有礼,而且博学多才,在长辈、同辈乃至佣人面前,口碑极好。就连张学良本人也渐渐被于凤至的有爱、知情所感动,但是,也仅仅限于感动而已。

在生活上以及帅府的琐事上,张学良依赖于凤至,甚至直接称呼她为“大姐”,而对于于凤至而言,张学良是此生唯一的爱人,婚后一直亲切的唤他为“汉卿”。

俗话说: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也许是太多深情,也许是年龄上的成熟,在这段感情中,于凤至一直是那个妥协、退让的人,一直用包容的心来温暖她的汉卿。

作为妻子,第一次听到张学良在军中有随军夫人的时候,她并没有大吵大闹,而是在心里反复告诉自己,只要不带到帅府,不在自己跟前晃动,她就不计较。面对张学良的用情不专,她从来没有疾言厉色的责怪他,而是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这份感情带来的苦涩,甚至一如既往地贤良恭顺,无微不至地照顾张学良的饮食起居。

她坚信,付出就会有回报,坚信她的汉卿终有一天会看到她的好。

03

你若不离,我必不弃

天有不测风云,西安事变发生后,正在国外安排子女读书的于凤至立刻着手联系各方亲友,以保护丈夫安全为第一要务,然后自己匆匆赶回国内。

见到过很多“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的例子,但于凤至的做法却截然不同,她开始四处奔走,为张学良寻求一线生机,也在无法改变的当口争取到陪伴张学良的权利。

由副司令转为阶下囚的巨大变化中,于凤至始终陪伴在张学良左右,在长达4年的辗转幽禁中,于凤至始终不离不弃,用陪伴诠释了她对丈夫的深情。

颠肺流离的生活,艰难困苦的环境,再加上心里的巨大落差和苦闷的心情,于凤至的身体渐渐承受不住,患了乳腺癌,危在旦夕。在不得不走的关口,这个痴情的女人亲自打电话给自己的情敌赵一荻,让她来继续守护张学良。

在她的心里,始终把自己的丈夫放在第一位,哪怕亲手将他送到情敌的手上。

治疗的过程是痛苦的,她失去了曼妙的身材,失去了黑亮的秀发,但是她不曾后悔,在心里还想着要好好活着,还可以有机会陪伴自己的爱人走遍天涯。

病愈之后,她强打起精神,始终在为营救张学良做准备。于是,她加入美国国籍,这样才能够帮张学良申请到美国绿卡,争取自由。为了有足够的资金,她走进美国金融交易市场,开始了金融上的传奇。

一个女子,为了自己的爱情和爱人,能够做到这个份上,着实不易。

最难能可贵的是,即使被迫与张学良离婚之后,于凤至也始终不曾忘记营救张学良的计划,甚至在弥留之际倾尽所有在比佛利山顶,买了两座别墅,一座自己养老,另一座留给张学良和赵一荻。

但是,心里想的那个人却始终没有出现。

临终前,她交代女人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下:张学良先生之发妻于凤至女士之墓。她始终不忘自己曾是他的妻。她甚至在自己的墓穴右边留了一个空穴,谁都知道,那是留给张学良的。

但是,她的这一幻想终究还是破灭。

她始终在为他考虑,她一辈子都在为他而活。

此时,我只想为那个痴情的女人哭一哭,为没有爱情的婚姻,为操劳的一生。

作者:我是鲲鲲爱写作,情感领域创作者,关注我,与你一起写尽世间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