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年少时,给地主刘德放牛,他当皇帝后怎样对待刘德?

朱元璋、刘邦都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草根皇帝,两个人虽然都是农民出身,相对而言,刘邦的命运似乎好很多,他从小不干农活,到处混吃混喝,人脉又很广,还混了一个泗水亭长的职位,在穷困潦倒时,还娶了一位富家女。而朱元璋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连饭都吃不饱,为了维生替地主家放了十几年的牛,后来还当了和尚,四处乞讨,可谓是历经人生酸甜苦辣。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的一生可谓是富有传奇色彩,他从一个出身微贱的农民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成为草根成功逆袭的典型励志人物,用现代话说就是不拼爹,完全靠自己的能力打出一片天地。

朱元璋幼年吃不饱饭时,有好心人接济他,也有人落井下石,其中刘德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朱元璋年幼时父母给刘德家种地,他给刘德家放牛,但是刘德对他并不好,常常打骂,朱元璋幼小的心理受到严重的创伤和挫败,可以说在朱元璋悲催的人生中,刘德是最早创伤他心灵的那个人,那么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怎么对待刘德呢?首先要从朱元璋的童年生活开始说起。

(一)朱元璋原名为什么叫朱重八?

致和元年(1328年10月21日),在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县)有一户贫困农家,男主人叫朱五四,这一天对于朱家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这天在朱家诞生了一个改变历史走向的男孩。

按照元朝法律规定,没有文化,没有做过官,以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贱民是没有资格取上文雅的名字。

清代著名学者俞樾在《春在堂随笔》写到“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意思是在元朝平民百姓没有职业的人,按照父母年龄相加取名,比如父亲30岁,母亲29岁,相加得59,孩子取名叫五九,当然还有些按照数字来取名。

朱五四给刚出生的儿子取名时,因为儿子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故而取名叫朱重八,就是朱八八,后改名朱元璋。

朱元璋剧照

(二)草根皇帝朱元璋从小就是孩子王

朱元璋祖上三代务农,在当时是佃户,也就是古代租地主地的农民,朱五四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地主刘德家种地,由于家里孩子太多,靠种地并不能解决温饱问题,朱元璋也算是个懂事的孩子,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几岁就给刘德家放牛,自此当上了放牛娃。

当然给地主刘德干活的佃户并不是朱五四一家,自然放牛娃也不止朱元璋一人,大家都是打工仔嘛,在放牛期间朱元璋结识了徐达、汤和、周德兴,这些后来成为朱元璋集团的老股东。

在朱元璋的童年生活里,也不只是放牛,常常跟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这也不难理解,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这群熊孩子中,朱元璋虽然不是最年长的那位,但是他特别讲义气,也很有话语权,大家都听他的指挥,心甘情愿奉其为“孩子王”,可见朱元璋从小就很有领导能力。

朱元璋幼年剧照

(三)朱元璋偷吃刘德家的牛

刘德虽富但不仁,而且还非常抠门,自己每天大鱼大肉,却让这些给他放牛的孩子们吃不饱饭,朱元璋也是常常饿着肚子干活,饭不给吃饱也就算了,刘德还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常常对孩子们打骂,招来朱元璋的记恨。

朱元璋本来家里就不富裕,饭都吃不饱,别说吃肉了,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能够吃上一顿美餐,是他们最单纯的愿望。朱元璋嘴馋,加上本来对刘德就不满,于是打起刘德家牛的主意。

著名史学家吴晗在《朱元璋传》中提到,朱元璋找来小伙伴徐达、汤和、周德兴烤了刘德家的牛,美美地吃了一顿,事后他们才意识到没法交差,刘德可是每次都要清点牛的,此时朱元璋挺身而出,说他一人承担,朱元璋把作案现场清理干净,只留下牛尾巴,他把牛尾巴插入石头缝,对刘德说小牛钻进石头缝里去了,拉不出来。

这怎么能骗得过刘德呢?骗骗小孩子还差不多,这次朱元璋被刘德毒打了一顿,也因此丢了工作。

地主刘德剧照

(四)朱元璋请求刘德赠地安葬家人遭拒

公元1343年,朱元璋的老家,淮北地区发生严重旱灾,紧接着第二年又发生蝗灾和瘟疫,本来老百姓就吃不饱饭,灾难一个接一个的发生,致使疾病四处蔓延,让老百姓走上了绝路。

很快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朱重五死于饥荒,家里的男丁,只剩下朱元璋和他的二哥,此时朱元璋只有17岁,面对亲人的离世,对朱元璋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

古人非常重视死者的身后事,才有了“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的说法,对于穷酸的朱元璋来说,他没有能力安葬家人。于是他和二哥抬着父亲的遗体找地主刘德帮忙,苦苦哀求刘德,希望他看在自己一家子为他卖命干活的份上,施舍一块地和一口棺材安葬父母,朱元璋所做的一切没能唤起刘德的恻隐之心,反而遭到刘德的恶言相赠。

朱元璋为找不到墓穴安葬家人感到伤心欲绝,可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此时刘德的大哥刘继祖见朱元璋非常可怜,主动提出赠地安葬朱元璋家人,刘继祖的施恩让朱元璋记住了一辈子。

刘继祖剧照

(五)刘德结局

古人都讲究衣锦还乡,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自然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怎么地也要回去看看,当了皇帝也算是光宗耀祖。

朱元璋回到家乡以后,乡亲父老不可思议地看见昔日的朱八八变成了皇帝,都跪拜在朱元璋的车马仪仗前,地主刘德这次傻眼了,他怕被发现,躲在角落里,万一朱元璋秋后算账,他可吃不了兜着走。

结果朱元璋还是发现了躲在人群角落里的刘德,说来朱元璋也不是一个大度的人,看他怎么对功臣就知道了,但是朱元璋对刘德却无比的宽容,他面对昔日刻薄的地主刘德说道: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

意思是你当年所为乃人之常情,我当时那么穷,你怎么知道我将来能当皇帝呢?朱元璋赏赐刘德三十顷的地,还免除他十年的赋税和徭役。

朱元璋剧照

(六)结语

朱元璋在偷吃地主的牛时,吃尽苦头,也丢了饭碗,但是却得到了小伙伴的信任,也体现出他敢于担当的性格,后来这些小伙伴都跟着朱元璋打天下。

所以说朱元璋在笼络人心方面堪称一绝,他后来处理地主刘德时,更加表现出他的大智慧,刘德无权无势,是个小人物,杀了他除了解心头之恨,并不能带来什么好处,不杀还能赢来贤名,朱元璋是当今的皇上,干嘛跟一个小老百姓过意不去,这就是政治家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段,也体现了朱元璋的大智慧。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