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后的蒋介石:指示外交部严重抗议,并准备调兵北上抗日


(电视连续剧《东方战场》)


“九一八”给予了国民党宁粤双方完全不同的处境——南京政府离十恶不赦的坏人政府已经不远,而广州政府则向为民鼓吹的好人政府迈进了一大步。

抗日,并且一定要强硬,俨然成了全国通用粮票。处于这种舆论氛围下,南京政府要再说一句不积极抗日的话简直就没法活人了。为了挽回影响,不被广州政府压倒,老蒋在指示外交部对日本提出严重抗议的同时,紧急召开会议,决定暂停和广州政府的“相互讨伐”,做出随时准备抽调中央军北上抗日的姿态。

这种口头上的喊打喊杀当然主要都是做给舆论和民众看的,其实老蒋心里对此完全没有着落。全国军队说起来有百万之多,但他实际能指挥和调动的很有限,而且如果都调去前线和日本人打仗,胜负且不论,江西的红军怎么办?广州那个开除他党籍的国民政府该怎样对付?

打就一个字,份量却重得只能暂时说说而已。这时真正被老蒋寄予希望的只有国际联盟(国联),在等着让国联为自己说公道话期间,他特地电告张学良,要求不得背着中央政府对日本作出任何领土让步。他怕就怕这位兄弟被逼急了,又和在当年的中东路事件中那样,自作主张地弄一个“伯力协定”出来。到时候,背黑锅的毫无疑问还是他老蒋。


(电视连续剧《东方战场》)


一提到国际联盟(国联),大多数人恐怕都要嗤之以鼻。因为我们通常印象中的国联,就是一个英法操纵的傀儡,一个啥事也干不了的国际软蛋。

然而国联并没有我们想像的这么糟糕。不错,它没有武装部队,缺乏常驻组织,决议需要全体会员一致通过才能有效,对国际事务反应缓慢,这些都是它的缺陷。可是它在当时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也很大,大到没有一个国家敢于随随便便绕开它,去走自己的阳关道或者独木桥。

大家都知道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赢了,却不知道日本其实赢得非常侥幸,算是惨胜。惨胜了以后,日本希望俄国能多少给点好处,以便让它体体面面地收场。没想到,老毛子不服气,一个子不肯给不说,还气乎乎地甩了一句:要打的话奉陪,咱们重新来过好了。

“胜利者”日本早已累得半死不活了,根本就没力气再打下去,这时候只好去求美国人,让它出面做工作,劝俄国谈判,这才勉强争来了一个南满铁路和旅大港。当时出头干这个好事的是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不是二战的那个),西奥多.罗斯福也因此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人。


(电视连续剧《东方战场》)


国联是谁第一个鼓捣的出来的?就是美国。虽然后来因为参议院不同意,美国自己反而没有加入,但从日俄战争这件事上,日本算是对国际调停人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它在要求加入国联时也是热情有加。

日本人是有这个特点,谁比它厉害,它就服谁。它能服国联,说明国联并不是一块不中用的嫩豆腐。对于其时大多数国家来说,国联就是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代表,说的话还是有人听的,而且在此之前,确实也有过成功的解决案例。

比如欧洲的保加利亚和希腊曾为领土争端打得难分难解,国联把双方都说了一通,先让他们停火撤兵,然后做调解和仲裁,最后就把事情给摆平了。如果说东北当局执行“不抵抗”政策是错误的,那么至少中央政府在找国联帮忙这件事上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甚至可以说,不找国联就傻了。


(电视连续剧《东方战场》)

今日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