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导演的,一场旨在“分裂”中国的“闹剧”,是如何破产的?

乾隆二十四年(即1759年),在茫茫无际的帕米尔高原上,散落着成片成片的尸体,

一部分尸体身着清军棉甲,其他大部分尸体着各色衣裳,颜色各异,参差不齐。高原上常见的秃鹫,在上空高高地盘旋。地上那些没有燃尽的火堆,在即将到来的黄昏中,一闪一闪地,从老远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一些失去主人的战马,在这片早已死寂的战场上,漫无目的闲逛,完全不在乎地面上,散落着的残刀断枪,时不时还会发出几声哀鸣,好像是在诉说刚刚结束的那场厮杀,是多么惊心动魄



几个月后,远在万里之遥的紫禁城内,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拿着前方800里加急的军报,手不断颤动,不禁自语道:“经此一役,我大清西北百年可无虑了。”几十年后,已是垂暮老者的他,

将这次战役,记入了自己“十全武功”当中。



一、英国佬来了

时间进入了18世纪,远在欧洲的英吉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由此带来的大量财富,充实着英国的国库。同时也让英国殖民者有了侵略他国的实力和野心。工业革命也使英国军队的装备焕然一新,中世纪的武器逐渐被拿破仑炮、阿姆斯特朗舰炮、滑膛燧发枪等一系列近代武器所取代。



因此,英国殖民者凭借着船坚炮利,占领一块又一块殖民地。大笔大笔的财福,被英国殖民者所攫取。无数的鲜血,不断浇灌着英国殖民者,日渐膨胀的野心。在取得一次又一次殖民战争的胜利后,英国殖民者逐渐将侵略的枪口指向了中国。

二、英国佬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终于有人肯“卖身投靠”了!

18世纪初阿富汗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几十年后,英国殖民者被阿富汗人民赶跑了。)此时有一个来自中亚浩罕国的年青人,进入了英国殖民者的视野。这个人名叫张格尔,是前文提到的,大小和卓叛乱中大和卓的孙子

由于其祖父大和卓在乾隆年间,发动叛乱,企图分裂中国,

最终兵败身亡。其子率家人奴仆仓皇逃至浩罕国,苟且偷生,以图再举。张格尔从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从来没有改变他所谓“分裂国家”的信念。



然而到了张格尔

这一代时,其家族无论是声望,还是财力,早已是大不如前了。但是这些困难,重来没有动摇过,张格尔所谓“做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经过几次碰壁之后,张格尔终于在喀布尔,找到了自己的“金主”。

18世纪的中国,在英国殖民者眼中,充满着种种神秘!就像几十年前,法国皇帝拿破仑说的那样“中国是一头睡狮”。此时,英国殖民者非常想杀死这头狮子,但又怕斗不过这头看似凶猛的狮子。英国殖民者最害怕的是,“没杀死狮子,自己反而丧生于,狮爪之下”!

所以先需要有人去做试探,谁愿意冒着这个丧命于“狮爪”的危险呢?



这时张格尔粉墨登场了。英国殖民者大为赞赏,他的“牺牲精神”!不久,英国人拿出了“真金白银”和“洋枪洋炮”,给他作为军费和军械。依靠西方的大力支持,张格尔在中国边界附近,招降纳叛,广罗了一大批乌合之众

二、挟洋自重,数典忘祖,祸乱华夏

道光六年(即1826年),张格尔率500名全副武装的骑兵,以拜扫古墓为名,进入中国国内,意图乘机聚众叛乱。在之后的几年间,张格尔依靠英国殖民者,所提供军火和金钱的支持,逐渐纠集了上万叛乱武装。

张格尔的军队成分非常复杂,他们中有流民、土匪、逃犯、浩罕国的逃兵、以及裹挟的牧民和一些地方封建武装。这些所谓的“军人”,在英国殖民者眼里,也只不过是群毫无组织与战斗力的“

兵痞”罢了。



事实也确是如此,在叛乱期间,除了一场围城战以外,张格尔与清军数次较量中,基本上都是屡战屡败,而且每次都是伤亡惨重。不久,英国殖民者帮张格尔攒的“家底”,基本上也快被他败光了。

张格尔面对清军大兵压境的态势下,早已被吓破了“狗胆”,只能带领着几百人的残兵游勇,龟缩于境外,试图等清军撤兵之后,东山再起!不过,张格尔的“小算盘”,早已被清廷猜中,便派出大批军中细作,在边境各隘口放出“清军不日班师回朝”的谣言,以迷惑张格尔之流。

张格尔的叛军残部果然上当了。道光八年(即1828年),张格尔冒险率数百残部,深入中国境内,准备集结旧部,发誓要“大干一场”!不过,早已等候多时的固原提督杨芳,随即派兵征剿残匪余部,数千清军将张格尔残部打得大败



混战中,张格尔被杨芳生擒,可惜的是仍有一些“漏网之鱼”,侥幸逃出境外,不过这些人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残匪,不会掀起什么“大浪”了。道光十一年(即1831年),张格尔押赴京师,道光帝御审,处以碟刑(将犯人的四肢割断,之后再割断喉咙的酷刑)

至此,祸乱中国西北边疆数年之久的张格尔叛乱,彻底平息。中国西北边陲,又迎来了几十年的和平!



结 语

清末张格尔叛乱是不得人心的!罪魁祸首张格尔,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当然他得结局,是不值得同情的。但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英国殖民者却毫发无损,只不过损失了“一只小白鼠”而已。

在之后的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进北京、抗日战争等历次中国抵御外辱的战争里,这种“小白鼠”层出不穷,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当然这些民族败类的下场,也就像文中提到的“张格尔”那样,万劫不复,为千夫所指!



小编在此真心奉劝,那些“精日分子”和“牧羊犬”们,没事多读读史书,千万不要走中国历史上,“张格尔”们的老路,赶紧悬崖勒马,回头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