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测评:亚瑟士近几年偷工减料?论本人的第一双GT-2000 8

跑鞋测评:亚瑟士近几年偷工减料?论亚瑟士转变态度后本人的第一双GT-2000 8


创作立场声明:本文所测商品为自费购入,与其他品牌跑鞋对比公正客观,是商品本身真的好,才让我有了兴趣写这篇评测。

购买原因

看亚瑟士最近出的鞋款都颜值十分的高。估计是给设计师加鸡腿了。

但是网上却有很多人说亚瑟士近几年的鞋款都开始偷工减料了,一代不如一代。最让别人诟病的就是亚瑟士原先的o记鞋垫被换成了普通的EVA鞋垫,然后就是gel用量的逐渐减少,一代比一代少。一天在逛淘宝商城的途中,突然看见亚瑟士的新款GT2000 8正处于打折,不到600的价格入手最新款还是挺香的,我于是买回来,看看亚瑟士的新款,是不是有网上人们说的这么不堪

。买的时候也挺忐忑不安的,如果不如以前的怎么办?

GT 2000本身

Gt2000本身是亚瑟是跑鞋矩阵里最畅销的一款,经历了8代的更新,途中经过第5代第6代网面容易破的问题,第7代改进了这个问题之后,鞋型基本上稳定了下来(实际上就是k系列的简配版),没有太大的改变。这次第8代应该也是锦上添花的一代。就在今天他到了。

这个配色本人觉得仅次于东京限定配色好看。

配色10分的清新。

淘宝酷动城入手。

收到鞋,我先怀着满怀惊喜的目光看着这亚瑟士近几年的颜值巅峰。心中不断感慨,亚瑟士终于会配色了,终于不是大红大绿大蓝大紫,把全部鲜艳的颜色全部堆到一双鞋上了

穿上之后,诶!居然不硬,跳了跳觉得蛮有弹性的,前掌的弹性有点像鸿星尔克的非牛顿流体跑鞋,弹性非常好,鞋垫是没有以前软了,毕竟也换成了EVA的。于是我再感受了一下后跟的缓震,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我竟然觉得这双鞋比c19还要软。

鞋垫问题

接下来就来说一下最为人诟病的o记鞋店的问题。

实际上,o记鞋垫是真的被取消了,But,o记泡棉是没有被取消的,接下来请看:

先看一张图。

Gt2000第8代的鞋底。

里面的泡棉

实际上这款亚瑟士的o记鞋垫只是下置到了中底,代替了原先的中底speva罢了,而且厚度,我用手指甲去按大概有5毫米的厚度,也就和之前鞋垫的厚度差不多了因此减震效果应该是差不多的,除了透气性会下降,并不像是网友说的完全取消。我相信这个地方会有很多人杠:“亚瑟士以前的中底不也长这个蓝色的样子吗”接下来再看两张图:

这种光滑的材质很明显是spEVA,而且刚买的时候,他也是上面写着speva,只是后来磨掉了罢了。

这是c19的中底和c19原装的o记鞋垫,可以清楚的看到,Gt2000第8代它的中底是跟o记泡棉是一个材料的,而c19的中底,则是EVA材料。我相信很多人在网上喷取消o记泡棉的都是云评测,没有真正的拿到这双鞋来看。

接下来再看看很多人诟病的EVA鞋垫:

大家千万不要误以为这个的EVA鞋垫,和阿迪达斯ub,小椰子,耐克伦敦跑鞋配的EVA鞋垫是一样材料的。首先,以上几双鞋我都买过,并且穿了有一段时间,我有亲身体验过那种鞋垫的衰减速度和弹性。在我看来,亚瑟士这个EVA鞋垫,应该不是纯的EVA,而是往里面混入了PU,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有一双李宁的螺母鞋垫,李宁的螺母,鞋垫的材料是PU。从手感上来说,这个鞋垫让人感觉很光滑 和李宁的PU差不多,并没有普通EVA鞋垫的粗糙感,从捏起来的感觉说,他这个鞋垫回弹很快,而且用手指甲按进去不会留下一点印痕,和李宁的pu捏起来很类似。

因此我觉得亚瑟士在近年的设计上并不是偷工减料,而是转变了发展方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穿过以前的亚瑟士,以前的亚瑟士强调的是缓震,保护。但由于鞋的重量太重,还有跑步时的卸力而为人所诟病。

在我看来,亚瑟士近几年的设计,除了在强调缓震保护和支撑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回弹,反馈,轻量,设计。这种富有弹性的鞋垫直接贴近脚底,无疑会带来更强烈的反馈和回弹,同时gel在不必要位置的减少,减少了鞋的重量,毕竟gel是很重的。亚瑟士近几年对于鞋款的设计上也用了心,近几年的鞋款的设计终于不是只有跑步才能穿的了,平时压马路也不会感觉太奇怪。

鞋面

接下来的谈谈鞋面。

采用了双层鞋面。

这次鞋面依旧采用了工程网布加上双层鞋面的设计,鞋面上如此多的小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透气性。这次的工程网布摸起来和看上去都非常像耐克的飞马35代。不知道耐磨性也是否像飞马35的斜面那样如此耐磨。

鞋面与飞马35虽然像,但是构造却完全不同,飞马35代的鞋面里面是埋了飞线的,包裹性当然比这双鞋更好。而这双鞋似乎在鞋面的支撑性上下足了功夫,接下来看一张图:

注意看白色部分。

原图

这次的鞋面采用了大量的tpu内置热压片来固定,白色部分即为tpu的部分,摸起来感觉像是双层网面中间,用tpu将上下两层网面热压了起来,白色部分是不能用手将两层网面分开的,而非白色部分就可以,这样带来的好处是,鞋面的支撑感更强,同时也防止了脚在鞋里面移位,这估计也是斜舌放心大胆采用光滑材质的原因。

动态支撑?

大家都知道以往的亚瑟士,都是会在鞋头的部分有一层皮革或者tpu来让鞋的形状立体起来,走动的时候,前脚弯折也不会压脚趾,这种效果很像美津龙和索康尼所说的动态支撑 而在第8代,光看图片,我也以为取消了前掌的皮革,其实不然,他只是内置了,内置成了tpu贴片,上图的弯折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内部有硬质贴片。这种方法在我看来,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鞋变轻了,毕竟皮革永远是比tpu要厚重的,坏处就是,这双鞋不能用来踢球

了,因为tpu对于前脚趾的防撞远远不及皮革的防撞能力强,因此这双鞋的多用性可能会减少,不过他毕竟是一双跑鞋,也不能奢求太多当足球鞋去用。从这点上也看出了亚瑟士新的发展理念:轻量化。

后跟包裹

亚瑟士这次的脚后跟部分,和鞋舌部分,都换用成了更光滑,往里面混入了氨纶的,布料自身带有夹棉的材质,同时后跟的部分,也从原来的两片式改为了一片式,同时厚度也大大减少了,捏起来几乎只有原先的一半左右。这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夹脚的感觉,降低了一定稳定性,却提升了舒适度,但实际上稳定性也没有太大的降低,毕竟后跟还有内置的硬制tpu贴片。之前很多人说亚瑟士磨脚的问题,应该就来源于此。鞋舌变光滑了,这样能改善穿脱的方便性,一滑就能滑进去,当然这肯定不是正确的穿鞋方法。(但是你们在看这篇文章的人有谁不是这么偷懒呢

,反正我是

)但是坏处是,绑鞋带反而要绑得紧了,因为光滑的斜舌容易让脚左右移位,进而诱发与鞋垫的摩擦发热。

以往的两片式海绵

一片式整体海绵

而在这个设计上,亚瑟士应该是借鉴了索康尼,我们来看一下索康尼胜利三代的海绵和鞋舌。

胜利ISO三代的鞋后海绵。

鞋舌的光滑材质。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材质没有太大的区别?事实上摸起来也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光滑的感觉。

中底,大底部分

这次的中底和上一代变化算是比较大。

首先看第1张图,直观的感受是:全掌中部,原先两片橡胶断开的部分,居然又有了橡胶,这跟这一次k26的设计语言类似,以前,就我而言,我的跑鞋,多半都是前掌中部直接露出中底的部分,磨损巨大。同时补充一点:位于足中的tpu支撑片按上去似乎变软了,没有k24那么硬。

而这次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重心引导线也变浅了(之前觉得是取消了重心引导线,结果仔细一看,发现重心引导线是还在的

后侧gel

这次的gel延伸到了后掌足跟部,对比上一代应该对后掌落地跑法的人群有了较大的缓震提升。同时立体的剪裁,也让gel的形变范围更加大了(这又和k26的设计语言一致)真就实锤是k26的简配版吧!

中底后部是采用三层设计,其中第1层是Flyte Foam,第2层是t-gel,最后一层是DYNAMIC DUOMAX多密度材料。这种设计从第六代一直沿用至今,这一代只是将多密度材料运用的体积更大了。DYNAMIC DUOMAX让我感觉他这种密度的变化是渐变式的,而不是像普通的DUOMAX是突变式的,就是你踩上去会突然觉得这一块非常的硬,而这种新科技(其实也不算新了,只是相对新)让支撑感没这么明显,只有跑起步来,才会明显地感觉到足弓的支撑,这样使这双鞋适用的人群更多。

从支撑这个角度上来看,我认为亚瑟士已经将gt2000的定位变广,不像以前的gt2000就是给低足弓或者扁平足的人穿的,亚瑟士似乎将gt2000定位为外翻或者正常而不是只有外翻。而那些只有外翻的人群,亚瑟士则推出了新的鞋款,gt3000和gt4000来服务那一部分的人群。

与以往鞋款c19对比

说实话可能是中底衰减的原因,这双鞋的确比目前的c19要软,但他的前掌外侧是不如c19软,c19毕竟有gel。C19的网面比他厚多了,虽然孔大但是透气性不咋地。

与k24对比

本人72kg,K24比这双鞋硬多了,K24是属于我都压不动的那种级别,建议各位体重较轻的人千万不要入k系列。我穿k24是觉得像砖头一样,只能通过背着重物跳来让它变软,而这种方法十分伤膝盖,建议大家也不要尝试。K24的后跟材料和这一代的后跟材料很类似,都是光滑的。但是还是传统的两片式泡棉结构,因此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