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因私藏“玉牒”获罪,可他为何又敢私藏呢?谜底在这里

说到隆科多,其实在康熙晚年,就已经是一个权重一时的人物了。都知道,那时的隆科多不但是步军统领,还是理籓院尚书。当然,除了这两个职位,康熙还要他秘密监视被圈禁的废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禔,同时还让他秘密监视京师内的宗室王公和部院重臣动向。应该说,康熙年间的隆科多,应该算得上康熙身边众多亲信中最受器重的亲信了。

或者说,到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帝驾崩,隆科多被召至御前,接受顾命,进而传康熙口谕,宣四太子胤禛继承皇位,怕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所以,雍正登基后,为报答他的襄助皇位之恩,先是与雍正最倚重的另一位权臣——川陕总督年羹尧一同被加封为太保,紧接着,除理籓院尚书和步军统领之职外,又加封他纂修《圣祖实录》、《大清会典》总载官,并监修《明史》。

雍正二年,雍正帝决定以满、汉两种文字纂修玉牒。要知道,纂修玉牒一向是皇家内部的事。每一次纂修玉牒,也都是由皇帝亲自主持,都是由皇帝亲自从各部抽调满人官员,临时成立玉牒馆来完成。待纂修完成,交由皇帝御览,然后再送皇史宬尊藏。但此时雍正帝的注意力还仍在如何消灭政敌身上,虽是提出用满、汉两个文字纂修玉牒,却是无暇顾及,自是最终要把此事交给最信赖的隆科多来完成。

应该说,隆科多为官多年,自是深知私藏玉牒是死罪。可是,他又为何敢将玉牒——应该是部分玉牒自藏家中呢?答案其实只有一个。在新纂修的玉牒中,新登基的皇帝内容是要重写的,他无非就是想为雍正做些事,来进一步讨好雍正。因而利用工作之便,自作主张将康熙四十五年,也许是康熙三十六年或康熙二十六年玉牒中不利于雍正的记载藏起来,待修改后,再设法交还皇史宬尊藏。

新纂修好的玉牒于雍正三年底正式交到雍正手上御览。这时候,雍正对年羹尧的不满已经公开化。当然,对年羹尧的不满还主要是他的结党行私行为不满,这也是历代清朝皇帝最不能容忍的。而此时的隆科多呢,日子也开始不好过。他已丢了步军统领职务。所以,玉牒的事就更不敢说了。只是让他做梦都没想到的是,这件事竟最终成了引来他杀身之祸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