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项羽与刘邦的第一次较量

公元前209年,七月的一场大雨,让一支九百人的队伍滞留在大泽乡。

这支队伍带头的陈胜、吴广在此地做出了重要的决定,干脆反了。

轰轰烈烈的大泽乡起义开始了,天下苦秦久矣,自从陈胜吴广起义之后,都纷纷揭竿而起。

刘邦也觉得时机已到,九月份便在沛县起兵了。同时项梁、项羽叔侄也在吴(今江苏苏州)起兵,战国时代的其他六国后人也都有人投身反秦运动中。

楚王景驹在留县,在下邳待了十年的张良召集了一百来号人去投奔楚王。在半道上遇到了刘邦,两人的相遇仿佛是上天注定的。

十年蛰伏,日夜苦读兵书的张良也不是没有给别人进行理论宣讲,只是他们都没有领会,往往一头雾水,不明觉厉。只有刘邦能听懂他的话语,并多次用他的计策。张良觉得:“沛公殆天授。”

就这样,张良放弃了投奔楚王的计划,追随刘邦。都说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张良选择刘邦也是因为他能采用自己的计策,能够发挥自己的价值,尽快实现灭秦。

只是没想到的是大秦帝国只剩下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了。


公元前206年10月,沛公奉楚怀王之命,举兵伐秦。

他率先攻破函谷关,进入秦朝关中腹地,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便向沛公投降,张良为韩灭秦的复仇计划完成了。

子婴投降后,沛公便率兵进驻了秦都咸阳城。随行的诸将士都贪念秦朝的财物,争先恐后抢掠金帛财物。

沛公见秦宫富丽堂皇,侍奉的宫人美女有数千之多,生活起居的东西一应俱全,都不用拎包,直接就可以入住。沛公就想在这住下了。臣下樊哙担心他沉溺于享乐,耽误了夺取天下的大事,便劝沛公能够率军回驻霸上,不可住在这里。

沛公对樊哙的劝谏表示不听,我就想在这住下,多好的房子又有美女。


张良说:“主上能有今日,全在于你以仁德对待百姓,若刚入关中就霸占奢靡的秦宫,怎会是代替百姓讨伐有罪的正义之师呢?

忠言虽然听着并不舒服,但对人有益,就像药材,吃着虽哭,但能治病。樊哙所说的话全是发自肺腑的忠言,不可不听啊。”

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可会提建议的人也会讲究说话的技巧。在人际关系中,不要轻易给人提建议。

沛公听完张良的话,就率军回到了霸上,等待其他诸侯的到来。离开之前与民约法三章。

这样关中百姓才相信他是为了除暴救民而来的,而沛公的潜在敌人也由此知道他志在天下。

等到项羽到了函谷关,关门紧闭。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项羽不禁大怒,派人攻破函谷关。

此时刘邦的阵营里出现了叛徒,左司马曹无伤派人转告项羽,沛公打算在关中称王。

项羽听到就坐不住了,打算第二天就攻打刘邦的军队。当时项羽手下有四十万兵力,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仅仅有十万兵力,驻军霸上。

刘邦算是遇到麻烦了,可他还不知道。多亏了一个人连夜奔驰到刘邦军中,这个人就是

项伯




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与张良交好,他连夜到刘邦军中是来救张良的。他将所有情况都告诉张良,想让张良同他一起离去。

张良却拒绝了,项伯不想让张良陪刘邦一块死,还在说服张良跟他离开。


张良说:“如今沛公遭遇灾难,我却独自逃跑,这是不义之举,我不能不告诉他。”

张良去刘邦的营帐里,将项伯的话都转述给了刘邦。

刘邦的兵力根本没有胜算赢过项羽,刘邦要怎么办呢?

刘邦让张良请项伯入帐,项伯便进去拜见刘邦。

刘邦开启了影帝级的演技,没两盏酒的时间,就和项伯相约结为儿女亲家。刘邦对项伯说:

“我入驻关中,封存府库,就等着项羽将军的到来,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止盗贼,我可是日日夜夜都盼望着将军大驾,哪里敢反叛啊。”

刘邦希望项伯能够将话传给项羽,项伯答应了,让刘邦明日再亲自向项羽道歉。刘邦自然答应。项伯回营将话传给了项羽,极力劝说,让项羽放下了攻打刘邦的念头。


第二日的鸿门宴虽是危机重重,可刘邦也必须得去,他带上了张良、樊哙和百余骑随从人员。

刘邦拜见项羽,当面给项羽道歉,说都是小人妖言惑众。项羽说:“这都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散布的谣言,不然的话,我何必要这样啊。”

可怜的曹无伤就这样被项羽给卖了,刘邦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掉了曹无伤。

鸿门宴进行中,范增让项伯舞剑,意在刺杀沛公,项伯也拔剑起舞,护住刘邦。张良见到樊哙说宴会上的紧迫形势,樊哙便直接进入帷帐。

项羽知道樊哙的身份就赐他酒和肉,樊哙也大方爽快地接受了。樊哙开始向项羽发问了,问为何将军听信小人谗言要诛杀有功之人,项羽无言以对,只得让樊哙坐下,好酒好肉招待着。

樊哙的闯入,向项羽发问掌握了两人之间的主动权,问的是项羽哑口无言。

沛公起身上厕所,趁机招呼樊哙一同出去。刘邦是出来了,还在想没有告辞可怎么办。樊哙直接给刘邦说,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方为鱼肉,何辞为!”

刘邦和樊哙他们就离去了,剩下张良让他和项羽辞谢,给项羽白璧一双赔礼。等估摸着刘邦他们应该回去了,张良进帐跟项羽辞谢,说沛公已经回去驻地了。

刘邦鸿门宴的危机算是度过,可项羽营中的范增气的直接摔了酒杯,说:“这小子不值得与他共图大业!夺取项将军天下的人,非刘邦莫属。如今我们这些人迟早要成为刘邦的俘虏了。”

事实上,范增所说的不错,可惜项羽听信项伯之言,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鸿门宴上更是放虎归山,这个半途而废的宴席也预告了后来的结局。

四年后,项羽自刎于乌江岸边,天下大势归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