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我家的“五朵金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一部电影《五朵金花》杨丽坤主演的,几乎家喻户晓,我家兄弟姐妹七人,五女二男,据说是最佳组合阵型,五姐妹从此被街坊邻居称作“五朵金花”。98岁的老母亲常说,幸亏是五个女儿,要是五个儿子可养不起呀。记得有一次我们五姐妹手拉手,挽着爸妈逛公园,对面走来一对老夫妇,那女的老远就说,这家五朵金花真让人羡慕,爸妈笑眯眯的,我想二老心里一定是美滋滋的。女儿心细,会照顾人,这倒是事实,现在妈妈穿的、用的基本上都是五个闺女购置的。

电影里的五朵金花个个是劳动能手,有着积极向上的风貌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我家的“五朵金花”也是如此,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应该不逊色她们。我是家里最小的一个,也是最受家人宠爱的,尤其受姐姐们的疼爱和关照,下面来说说我家的“金花们”。

大 姐

大姐与共和国同龄,取名红旗。大姐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年代,据说当时很不受长辈们的待见,很小的她就替妈妈分担家务了,挑水、洗衣、做饭、照顾弟弟妹妹们。大姐说,那时夏天,每天傍晚,她都带着弟妹们去河边,先给大家洗澡,顺便在河里把衣服洗好。

有一次,三姐看着别人在水里游泳,她也跳了下去,不会游泳的她很快就没了踪影,吓得大姐直呼救命,幸亏被人救起,事后想想挺后怕的。大哥小时候,一次自己在石灰池边玩耍,不小心掉了下去,只长他两岁的大姐闻讯赶到把大哥拉出池子,回到家,大姐莫名其妙地挨了一顿打,可能大人是怪她没有照看好弟弟吧。

大姐说上学时,假期的作业都没有时间做,父母工作忙,作为老大的她,既要照顾弟妹,又有很多家务要去做。妈妈虽是老师,却也不能支持她学习,因为家里的孩子多,忙不过来。大姐记得一次做饭时,她边烧火,边看书,妈妈一气之下把书扔进了灶台里烧了,大姐轻描淡写地说起这些事,既是理解,更是怀旧。从小练就了吃苦耐劳,现在的她依然是有困难就上。妈妈年事已高,需要子女来照顾,按说是每个孩子轮流照顾的,但现在基本上都是住在大姐家。她对妈妈的关爱无微不至,科学安排妈妈的一日三餐,每天上午十点给妈妈用果汁机打各种应季水果汁喝,下午三点喝酸奶,保障营养搭配,清晨和傍晚都带妈妈下楼散步。妈妈生活规律,精神矍铄,耳聪目明,平时看看书报,写写回忆录,给重孙们用毛线打小鞋、小衣服,安享天伦之乐,大姐功不可没。

我爱喝家乡的面筋汤,此汤做起来工序多,很费事,每次回去,大姐都是早早地就做好一锅等着我们。回合肥时,大姐会带上我爱吃的一些家乡特产,特别疼爱我。现在节假日我们都到大姐家聚会,孩子们围在妈妈身边问寒问暖,一大家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大姐每天变着花样做各种美食,我们坐享其成。大姐的炒羊肉串堪称一绝,味美无比。过年时,大姐接过妈妈的班,炸焦叶子、蚂蚱腿(家乡的年货),离开时还会给每家带上一些回去,让我们充分享受大家庭的温暖和大姐浓浓的爱。

妈妈说,老大多受十年苦。大姐任劳任怨为家所付出的远不止十年。有困难找大姐,是我们七兄妹的常用语,大姐是我们家的典范,是兄弟姐妹们学习的榜样。大姐虽平凡,但平凡中闪烁着伟大。

二 姐

二姐在家排行老三,在姊妹中排行第二,熟悉的人都说,我和二姐长的特别像。说来也怪,我们生活在一南一北两个相隔很远的城市里,一年半载的才能见上一面,但对一件事情的看法,观点常常是不约而同,二姐常开玩笑说我和小妹本应是双胞胎,只是间隔了近十年。

二姐在她还不到三岁时,过继给远嫁天津的二姑家了。二姑无儿无女,视二姐为亲生。小时候二姑带她回老家,对“大舅、大舅妈”的过分疼爱,以及彼此间酷似的长相,就心存疑心。二姑一直没有告诉她的身世,可能是有所顾虑吧。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后,我至今还清晰的记得,很多伤员通过火车转送到宿县城里的各家医院,我们站在街边看着一辆辆人力板车上的伤员,场面非常震惊。天津塘沽和唐山相隔不远,听说塘沽受地震的影响也很大。居住在塘沽区的二姑一家和我们一时失去了联系,当时的通讯很不方便,妈妈放心不下,跑到天津去寻女儿。妈妈直接到了二姐的单位,在倒塌的房子后面找到正在一线抢险的女儿,妈妈看到孩子安然无恙,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就是这次的母女相见,二姐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揭开了萦绕在她心中多年的疑问。

后来二姐在一次出差的途中,悄悄地回老家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那天二姐穿着当时最流行的“列宁服”上装,扎着两个小辫子,好像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芳,显得特别精神,漂亮。血浓于水,姐妹们虽然从小没有生长在一起,但一见如故,大家亲的不得了,我们到照相馆照了张全家福。妈妈反复叮嘱二姐说:生身没有养身重,一定要孝敬二姑,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表现彻底让二姑和姑父放了心,我们两家亲如一家,相互来往得更加阳光和频繁。

成家后的二姐一家和二姑他们生活在一起,尽心尽力地照顾已上了岁数的二老,为他们养老送终。随着年龄的增加,思乡心切的二姐,时刻挂念着家乡的老母亲,现在每天都要给妈妈打电话,和妈妈聊聊天。妈说我又没有养育你,还给我这么亲,这么孝顺,总觉得对不住孩子。二姐总开玩笑说,您把我送给二姑,让我提前享受独生子女的待遇,我比家里的孩子都享福,多好呀。只要这边的亲人去她家,姐和姐夫都是全陪,吃喝玩乐一条龙的优质服务。1987年我们全家三口去北京、天津游玩,在二姐家过了大半个月才回来,让我们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我和二姐不光长相近似,性格相近,她儿子包括现在的小孙子都和我特别亲。只见过两面的小家伙这次回来,天天跟屁虫似的,吃饭要我喂,睡觉要我哄,可爱极啦。二姐属马,马到成功,马上有钱等很多吉祥的词语都与马相关。孩子们觉得二姐有福气,都向她看齐,添了三个小马新成员,二姐的马队日益壮大。二姐作为家里的领头马,任重而道远。祝二姐一马当先,马到成功,事业和生活蒸蒸日上!

三 姐

昨晚三姐打电话问我家里可有馒头了,准备给我们做些送过来。外甥女在合肥工作,三姐想孩子时就从老家来,在女儿家住些日子。三姐在合肥居住的日子里,是我最享福的时候,她隔三差五地会做很些好吃、好喝的送给我们,帮我打扫打扫家里的卫生。

在我们七兄妹中,长我7岁的三姐格外疼爱我。我从小是三姐带大的,三姐因为要照看我,错过了上学的最佳年龄。三姐说,有一年她背着我,领着小哥去妈妈教书的学校报名上学,负责报名的老师说,旷老师(妈妈姓旷),你儿子上学年纪小了,女儿上学大了,还是先让女儿(三姐)上学吧?妈妈说那不行,她要在家带小七子。是我耽误了三姐学习,虽然这不是我的错,但是事实。说实话,长大后我一直觉得亏欠三姐的,只要三姐家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会在所不辞,竭尽全力,来弥补一下对三姐的愧疚。三姐待人真诚,人缘好,她有一些特别铁的好姐妹。别看三姐文化程度不高,说话、办事有板有眼,唱歌、跳舞样样精通,三姐绣的十字绣,一幅幅画面上的人、鸟、花草都栩栩如生,有意境,有内涵。

三姐小时候在奶妈家过到了7岁才回到父母身边,和家人有些生疏,兄弟姐妹多,父母忙,三姐夹在中间不大不小的,吃了不少苦。三姐小时候胆大调皮,她会爬树为我够枣子,上山采山果给我吃。一次三姐带着我在妈妈学校的操场上推石磙玩,推着推着石磙压到了我的脚上,三姐跑到教室喊妈妈,妈妈和学生赶来一起才把石磙反方向推过去,每次三姐说到这总觉得对不住我。假期教师要集中备课、学习,为了不影响妈妈的工作,我太小也离不开妈妈,是三姐带着我天天跟着妈妈,集体宿舍一住就是一个暑假。我上学时,妈妈在郊区教书,周日才能回家,大姐和大哥也都下放农村去了,已经上班的三姐就在城里带着我,照顾我的生活和学习,我和三姐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最长,感情也最深。外甥女曾难过说,妈妈炒小鸡的鸡大腿都给小姨留着,三姐总觉得我还是那个需要她来照顾的小妹妹。勤快的三姐,每次到我家,一刻也不闲着,都是直奔厨房去,帮我洗刷擦,忙个不停。我们家几乎常年吃的大馍、饺子和其它的一些面食都是三姐做好的成品,尤其是三姐做的蒸烙馍和菜盒子我们全家都特别爱吃,每次她回老家前都会把我家冰箱塞得满满的。我们若要外出几日,家里的花、菜和乌龟们,都是委托三姐照看,即使三姐在淮北老家,她也会立马坐火车赶来帮忙,把家交给三姐我最放心了。

2014年4月初,我去美国看望女儿一家,一走就是2个多月。当时天气还较冷,冬天换下来的厚衣服都没来得及清洗;先生一个人在家我牵挂着他,怕他照顾不好自己,诸多的不放心。打电话给三姐一说,她立刻从老家赶来合肥,帮忙洗晒收拾,每次再做几个菜放冰箱,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

这就是疼我爱我的三姐,对我一直默默地关心和照顾,任劳任怨,总把她小妹的事放在心上。

四 姐

四姐在家排行老六,在姐妹中老四。我有两个哥哥,喊大哥和小哥,四个姐姐分别喊大姐、二姐、三姐、小姐,所以小姐一直是这样喊着。


这些年“小姐”一词似乎变了味。有一年,我和小姐一起逛街,在步行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小姐走得快,我想让她等等我和孩子们,大声喊道:“小姐等一下”结果走在前面两个穿着暴露浓妆艳抹的年轻女子,马上转过身看着我,表情很不友好,好像我特意喊她们似的,吓得我赶快补上一句:“老六等等我!”从那以后在外面一般不会再喊小姐了,在家里还是照旧,因为喊了几十年已经习惯了,感觉亲,所以这篇文章除了标题为四姐外,其余我还是称小姐的。今年母亲节,写了一篇文章《我帮妈妈建相册》在文章里把小姐写成六姐,为此我还特地给小姐解释了一下,怕产生不必要的误会,现在四姐或六姐成为小姐的书面语。

记得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相互都是喊名字后面加上哥或姐字,比如大姐叫红旗,喊红旗姐,妈妈说这样喊不像一家人,像喊邻居家的姐妹,要求我们换成了现在的称呼。小姐大我4岁,赶上自然灾害,正是缺吃少穿的年代,由于营养不良,长的又瘦又小,5岁才会走路,这在家乡叫“派(音)五年”,我会走路了她还不会。听妈妈说,有一年合肥的表姐去我家,看到小姐这么大了不会走,天天坐在门口,显得也不机灵,就让妈妈把她扔掉算了,妈妈当然没有同意,要不俺也没有小姐喊了。

小姐初中毕业,国家有个政策,一家下放到农村三个子女,可以抽上来一人回城里上班,当时叫“三抽一”。家里的大姐、大哥都下放多年,年纪也不小了,妈妈决定让小姐下放,先让大姐回城,于是小姐下放到大店,离宿县城约20公里,每到瓜果成熟的时候,小姐会拉着一板车瓜果到县城来卖,本来就瘦小的她晒得黑不溜秋的,看着让人心疼。因为小姐下放到农村,大姐才得以回城的,所以大姐一直很内疚,总觉得对不住她,后来又有个新政策,父母一方退休,子女可以顶替回城,于是大姐动员妈妈退休,小姐才顶替回到了城里。

现在的小姐已退休,在合肥买了房,帮儿子带孩子。今年五月份,小姐回老家照顾妈妈,95岁高龄的妈妈虽然生活可以自理,但身边没有人照顾还是不放心的,兄弟姐妹轮流照看。小姐在老家的房子早已卖了,住在大姐家,大姐和姐夫随孩子在合肥生活,家乡的房子闲着,为了让妈妈看到我们,小姐安装了宽带,这样孩子们可以隔三差五地给妈妈视频。


今年的6月27号,我们应邀参加家乡汴河行的采风活动,妈妈听说后,知道我会回家的,激动的都没有午休。当我和朋友们出现在妈妈面前时,老人家别提多高兴了,拿出自己写的二篇文章朗读给大家听,接着又抑扬顿挫全文背诵了《木兰辞》,大家都被妈妈的好记性感染了,对妈妈赞叹不已,好友叶子说老人家可以上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节目,绝对会感动中国,太了不起!在此要谢谢我的朋友们,你们不顾劳累赶去看望老妈妈,并齐声问妈妈好,让妈妈度过了一个幸福的时刻,这份友情铭记在心。听小姐说,后面的几天,只要孩子们给妈妈视频或电话,妈妈都会反复快乐地说起这件事。

这次回家,一个多月不见,小姐胖了也白了,娘俩的精神都超好,母女俩天天享受着快乐的二人世界。

说说自己

性格开朗的我,热情好动。我的闺名叫红利,红字虽是辈分,但很适合我,红彤彤,火辣辣的;利从字面上解释是:利落、顺利、与愿望相符合、吉利、成功、一本万利。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名字决定着他的人生。

结婚后,先生希望我改名为:董静。他曾开玩笑说,两个字的名字发电报都省钱,人家自己也把三字名改成二字名了。“静”,他可能是想让我把心静下来吧?说实话,我对改名一直耿耿于怀,那里有我儿时、童年和青春的回忆,跟随我20多年,已经深深地烙入心底。有一次传稿子给朋友的一段对话特别有趣,我说:“本来想用我的曾用名,董红利,一激动传出去了,木有改成,那个名字是我出嫁前的。认识许辉后,他建议我改名,说这样以后发电报都省钱(省一个字),哈,现在想想要不改名字多好,红利分红所得,这样我的股票就不会赔钱啦哈哈哈。”朋友回信:“想得真美,其实你这辈子最大的红利就是许辉了!还是‘懂’得安‘静’才幸福。”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了名的我,说话做事依旧是风风火火。现在想想,那时孩子小,工作忙,天天团团转,打理着家里家外,没有我这急性子还真不行。终于,孩子大了,像小鸟一样飞出去了,我们成了空巢家庭,两个人的生活简单多了,一下子清闲下来,突然感觉心里很失落,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是当务之急。

首先要让自己坐得住,家里每天十几份报纸认真学习,少看电视多看书报,心先安静下来,把以前没有时间做的事情补回来。接下来做了让我自信心大增的两件事:一是学会了开车;二是爱上了阅读和写作。我发现自己只要坐在电脑桌前,心立刻变得安静下来,不再浮躁。开始尝试用电脑记录家中三园里植物和乌龟们的生长过程,记录外出旅游的见闻和感受,常常一坐就是半天,忘记了时间。慢慢地我喜欢上坐在电脑前的感觉了,泡上一杯淡淡的绿茶,欣赏着一根根叶芽在水中慢慢地舒展,婀娜多姿,好美的意境,写作的欲望和灵感一下涌上脑海。一篇篇习作诞生了,自我感觉不错的文章试着投稿,记得第一篇在报刊上正式发表的文章是《学车记》,写的是我学车的历程和拿到驾照时的喜悦心情。写作时只想把学车时的辛苦和快乐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这是我背着家人第一次偷偷投的稿(怕写的不好,发表不了),没有想到文章居然刊出了。文字变成铅字的感受非同一般,那一刻,兴奋、幸福、开心、自信,无以言表。文章见报后得到了家人的赞赏和支持,从此一发不可收,创作兴趣浓厚,在不影响日常生活,做好家人后勤工作的前提下,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慢慢地自成几个系列:城市农夫、云游四方、寻常生活、亲情儿女、怀旧记忆;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出门在外我会带上小册子记下重要事件、地点、天气及周边情况,回家后,旅途的疲劳早已丢在脑后,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记录下一路的所见所闻。现在更加方便了,用女儿为我买的iphone手机拍照,免去带相机的累赘;用手机备忘录直接记录,回家传入电脑稍加修改即成一篇文章;图文并茂,快捷,省心,大大提升了旅行的内涵,让一次次旅行更加充实有趣,丰富多彩。

多思考,做一个有心人,生活处处有精彩。“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不自觉地爱上了读书,从书中汲取精华,再活学活用到自已的写作中,开阔了思路;爱上了行走四方,拓展了眼界,让自己的思路变得丰满。辛勤的努力,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已出版了散文集《有一种爱叫放手》和《咱家三口的三种生活》(与先生、女儿合著)我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坚持下去,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