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母亲的土灶台

「散文」母亲的土灶台

你的关注,是我不懈的动力!

老家的房子拆了,每个家庭都搬进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新农村小区,这本是件大好事,令人高兴的事,可是,大哥一大早打电话过来,一定叫我回去一下,说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源于九十高龄的母亲。

回到母亲身边,从母亲的谈话中我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政府拆迁任务重,时间紧,农户一边搬迁一边装修。家家过渡阶段都在门口用煤炉炒菜,电饭锅煮米饭。大哥正准备在厨房安装煤气灶台的时候,母亲看出了装修师傅们要干什么,因为,她在城里我家的厨房见过这个大致式样。这下母亲来气了,大骂大哥不会办事,她说:“农村毕竟不是城里,哪里要用那洋玩意,没用烟筒冒烟哪还叫有一户人烟吗?”大哥也是个老实本分的农民,很委屈地冲我说:“回来正好,你挨家挨户瞅瞅,现如今还有哪家支锅的了......”

「散文」母亲的土灶台

说起支锅,年轻人都没有见过,过去人们把土晒干,堆成山似的,然后从顶部用铁锨挖坑,放满水泡透干土。再在泡透的土上撒上麦糠,牵个大水牛在泥上一圈一圈的走,很快泥就和好了。把和好的泥放入长方形的特制木框里,木框决定了土坯的长宽厚度。用手把泥按实抹平,移去木框,土坯便成型了。两三天趁土坯干湿适中,掀起土坯,用镰刀削去棱角不规则部分后,把土坯立起暴晒五六日,土坯一干就可以用来支锅了。支锅不是件容易的事,锅支的不好浪费柴草还不说,烟不从烟筒出去,反而从入草的口子出烟,搞的满屋是烟,连眼睛也不敢睁。一般一家会支两口锅,一大一小,大锅用来煮饭、蒸馍;小锅用来炒菜。聪明的支锅师傅,不但会附带把风箱支好,还会在两锅之间靠烟筒的地方,安放一个陶瓷罐子,充分利用火道的热量,冬天饭煮好了,陶瓷罐子里的凉水也热了,温暖的洗脸水就有了。

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既要面对现实,又要尊重母亲的心愿,我还是说服大哥,给母亲支锅。每次与同学聚会,谈及老人的状况时,我很自豪,母亲虽然岁数大,仍能自理自如。有同学的父母已经瘫痪在床多年,既要忙工作忙生活,又要照顾在床的亲人,令他们疲惫憔悴。他们很羡慕我,会常问我,你母亲身体好,平时她都做些什么?我说,反正不闲着,洗衣、做饭、伺弄菜园。人常言:“家有一老,犹如一宝”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完成她的心愿。我从村里找来有名的支锅师傅张世涛,用砖块给母亲支了一口锅,烟筒沿厨房的拐角穿过二楼,直接上了平台。锅台也纯白色的瓷砖贴面,融入现代元素,与厨房整体装修协调一致。点火试烧,很成功,母亲乐得嘴也合不拢,不停地嘀咕:“还是文儿会办事!”。支锅的同时,我叫装修师傅煤气灶台继续做,水池安装好,煤气灶孔预留在那里就行了,这样大哥也不会有意见。

「散文」母亲的土灶台

现在,母亲的厨房里依旧用老式的炊具,适应了时代潮流算是低碳环保型的,水瓢和面瓢是锯开的葫芦头挖去瓤子,放在锅里加水煮透,尔后放在太阳下暴晒至干而成;刷锅用的是老透的、挂在藤蔓上在外面过了一个冬天的、去掉外皮及黑黑的籽儿的丝瓜瓤;扫地用的是小秫秫头(高粱)脱粒后的空壳扎成的条把、碗是姐姐在外地旅游时买回的十几个小木碗......

每次回故乡,老远看见家园惟一的炊烟袅袅升起,就知道母亲又在她的厨房忙乎了,顿时觉心里踏实得很,暖暖的。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不妥告知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