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千金万马亦无懈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县人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周瑜和孙策、鲁肃都被后世文人赋予了许多文艺色彩,英姿雄发只是周郎其中一面。

近代史学家吕思勉评价周瑜、鲁肃,用上了好乱之士一词,认为这类人强悍轻捷,心怀行险徼幸之计,来成就自己的志向,其实在他们身上还有一部分枭雄的气质。

吕思勉用剽轻一词形容周瑜,很符合淮、楚之人气质,往前说两汉以来淮楚之地凶蛮之人仍很多,就是到了西晋,淮南王司马允养的剑客仍强悍至极。当时天下大乱,贼寇纵横,益州和荆州都扛不住,那些盗贼偏偏就是到了扬州,被本地人打出去。

东汉扬州地区豪强纵横,周瑜、鲁肃、孙策能够在庐江一带打出名气,都不只是靠文才,而是靠强悍的气质。周瑜麾下就养有几百人,鲁肃经常养着一群少年练武,孙策四处结交豪杰,令袁术、陶谦忌惮。还有鲁肃的好友刘晔更是少年杀人,并设计靠自己斩杀了有武勇名声的郑宝。刘晔杀郑宝,就好像梁家辉和任达华去钓鱼~

他们还没有真正走向政治舞台以前,就已经获取了很强的江湖力量。尽管周瑜、鲁肃、刘晔以智谋著名,但仅仅把他们视作文臣、儒士就大错特错,谈判时他们也能拔剑跟对方火拼,不然你以为鲁肃怎么有胆量一个人去跟山西大汉关羽谈判?

孙策有小霸王一名,可不单纯是美誉。他也是一个非常蛮横的人,因为陆康对他礼待不佳,后来奉袁术之命对陆康进行围攻。孙坚的好兄弟王昇差点被孙策灭门,名士盛宪、高岱皆被孙策所害。单只突出周瑜、孙策、鲁肃其中一面特点,只是用脸谱来塑造一个文学形象。历史人物往往有些复杂的多面性。其实历史上评价周瑜,多用雄、烈、英、武等字,儒雅一面反而不多,倒是因为他是武人中少有的雅致,所以才显得与众不同吧。江表人物被文艺化,应该是从东晋开始,北方士族大量流入,谈论风流、玄学,主导了文化风气,江南人物也纷纷转型跟他们并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