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写最深情的诗句,做最风流的情场浪子

看历代悼亡诗词,除去苏轼的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最令人动容的莫过于元稹写给亡妻韦丛的那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离思五首之四)”。


这并非元稹唯一一首写给发妻韦丛的诗。韦丛出身高门,和元稹的婚姻实属下嫁。但韦丛从不嫌弃元稹,甚至还发自内心地爱护丈夫元稹,

安心地与元稹过着清贫的生活,努力操持家务,维持二人的生计。婚后第七年韦丛因为操劳过度,不幸香消玉殒,这让元稹无限感伤,他常常写诗表达自己对亡妻的追思之情: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遣悲怀三首之二》

怪来醒后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春遣怀八首之五》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遣悲怀三首之三》

……

这一句又一句痴情的诗,每每读来总让人潸然泪下,但对比现实,更像是个莫大的笑话——妻子韦丛逝世时,元稹正与蜀中名妓才女薛涛打得火热,连亡妻的葬礼都未曾亲自到场。并且半年后,他便娶妾安仙嫔,韦丛过世后一年,他又续弦裴氏。

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于元大才子而言,可能不过只是心血来潮时偶得的两句上好的诗句吧。

其实,韦丛并不是第一个成就元稹风流名声的姑娘,另一个比她更出名——西厢记中女主角崔莺莺的原型。

《西厢记》改编自元稹的《莺莺传》,而《莺莺传》所写的其实就是元稹自己的故事。

年少时,元稹与从小一同长大的崔莺莺互定终身,元稹承诺待到他考取功名后便风风光光地娶崔莺莺过门,两人从此共渡余生。

后来,元稹参加科考时被上司韦夏卿看中,认为他才华横溢日后必有一番大作为,想要将女儿韦丛嫁给她。韦氏是唐朝高门大族,寒门出身的元稹若是能攀到这棵大树,自己的仕途自然能顺风顺水。于是,元稹毫不犹豫抛弃了与自己青梅竹马感情深厚的恋人崔莺莺,投入了可以为自己铺平前路的韦丛的怀抱。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这还只是一个普通的薄情郎的故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元稹越发思念曾被自己抛弃的初恋,写了一首《刘阮妻》感叹曾经的爱情逝去:

芙蓉脂肉绿云鬓,罨画楼台青黛山。

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

甚至在崔莺莺嫁作他人妇后,他还以表兄的身份求见,只是崔莺莺早已对他失望透底,坚决不见,并写诗劝告他“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相较于崔莺莺的委婉规劝,才女薛涛在与元稹撇清关系时则决绝得多。

那年,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途经四川,与薛涛相遇。两人互慕才名,一见钟情,立刻便坠入了爱河。薛涛此时年近不惑,按理说她几十年的官妓生涯,在风月场上摸爬滚打,什么男人没见过。但元稹不愧情场浪子的虚名,让薛涛陷入了热恋,整个人仿佛回到了情窦初开的少女状态,写的每一首诗都甜的腻人:

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鸳鸯草》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池上双鸟》

……

这样的浓情蜜意,若是一般的男子定将薛涛视若珍宝,但在元稹看来,所有发生的一切不过只是寻常,三个月后,他便离开了蜀地,也忘却了此中的薛涛,与在途中遇到另一位名妓才女刘采春相亲相爱了。可怜薛涛还在蜀中眼巴巴地等着他,只能写诗排解相思之情: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春望词》

双旌千骑骈东陌,独有罗敷在上头。——《怀人》

……



直到唐朝名相李德裕途经四川,薛涛才知自己早已被元稹忘到九霄云外了,她的深爱对元稹而言不过是出差时的一个乐子罢了。于是薛涛就此死心,不料十年后,元稹不知怎地,突然想起了老情人薛涛,写了一首诗寄给她: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寄赠薛涛》

诗中元稹不遗余力地称赞薛涛的貌美与才华,然后又表达自己之别后对她的殷殷思念。若是不知元稹离开四川后丰富的情场生活,难免不被他诗中的“深情”感动。但薛涛早已知道真相,她对元稹毫无兴趣,便回了一首语气辛辣的诗撇清二人关系: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

月下咏花怜暗澹,雨朝题柳为欹垂。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

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教男儿。

薛涛在这首诗中强调,当年为元稹写诗并非因为自己爱得深,不过是年轻不懂事,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可元稹你却误以为我对你有情,那干脆我把以前为你写的那些旧诗都给你,你慢慢看但不要自作多情了。


元稹一生红颜无数,他以为所有人都爱慕他,对他情深不能自抑,以为多年后再撩拨老情人,会看到薛涛对他情意绵长的场面,不料薛涛却给了他一顿劈头盖脸的讽刺,估计元稹收到信件会气个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