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与潘金莲到底如何?夫妻恩爱,还生了四个儿子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其中描写的脍炙人口的故事,至今依然为人所津津乐道,这其中就包括了武大郎和潘金莲之间的故事。

但是,多年之后当人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之后,却为他们两人喊冤,这是为什么呢?

确有武大郎与潘金莲,但与小说描写不同

在1992年的冬天,河北省清河县城东四公里武家村的村民,打开了一座古墓,里面是一对夫妻的合葬墓,其墓穴呈圆井型结构,是一座悬棺墓。


而后证实了这座古墓就是武大郎的墓葬,而女性就是潘金莲,按照小说的故事,武大郎最后是不可能同潘金莲合葬的,如今眼前的墓葬,揭开了一道历史内幕。

事情要从水浒传说起,在《水浒传》的第二十四回中写到:“这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

这些对于武大郎的描写,让读者以及脑海中呈现出一个丑的让人惊讶的人物。因此,武大郎无论在官方还是民间,都成为了一个悲催的人物,而潘金莲也成为了不好的代名词。似乎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成全武松。

实际上,历史上的武大郎和潘金莲没有小说里说的不堪,反而夫妻二人过得十分美满,还生了四个儿子!


武大郎是相貌不俗身材高大的知县,潘金莲是名门淑媛贤妻良母

据《清河县志》的记载:“武大郎原名武植,幼时唤作大郎,少时聪慧,家贫……相貌不俗,身材高大……武、潘共育四子,后世子孙徙至武家那村,半数姓武”。

原来,真实的武大郎本名武植,他虽出身贫寒,但却聪颖过人,且他还崇文尚武,武、潘二人和睦恩爱,并且育有四个孩子,并且重要的是,记载中的武大郎身材高大!据《潘氏家谱》中记载:“潘金莲是一位识文断字的名门淑媛……是一位典型的知书达理的贤妻良母。”

事情的起因,竟是一场误会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对鸳鸯,最后却被人写进小说里面,百年来遭受世人的唾骂呢?

原来,这件事跟前面提到的武植的那个兄弟黄堂有关。


武植早年贫苦时,曾接受过好友黄堂的资助,而后来武植通过科举,成为了一名知县。当时,恰巧黄堂家的房屋失火,黄堂便投奔武植希望可以谋个一官半职,并且想让他救急修建房屋。

不料,黄堂在武植家里一住就是三个月,而武植虽是天天好酒好菜,但却始终不见其伸出援手,这让黄堂觉得武植不讲义气,于是他一怒之下便一走了之了。

在回去的路上,黄堂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恨,他四处编造宣扬关于武大郎和潘金莲的谣言,又张贴了传单,捏造了武潘二人的丑事。

这件事让当地恶少西门庆听到之后,他也与黄堂沆瀣一气、添油加醋,很快武潘看二人的谣言,就传遍了相邻州县的街头巷尾。并还被施耐庵得知并写进了小说《水浒传》中,从此流传天下。


武潘两姓深受其害,施耐庵后代为消除谣言而奔走

施耐庵怎么也没想到,《水浒传》不仅让武大郎潘金莲两人名声尽毁,也给武潘两姓的后人带来了灾难。在《水浒传》将这个故事传播到全国各地之后,清河县的武家与潘家几百年来从不通婚。

对此,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潘姓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潘建民说道:“作为潘姓后人我们也为潘金莲感到委屈,但是误会已经造成,一两句话是改不过来的,希望后人理解就好。”

小结

归根结底,武大郎与潘金莲之间的故事,是因一场误会而产生的,而又恰好被施耐庵写成了流传千古的故事,如今,还是有极大部分的人,还是不了解真实的故事的,说到这里,希望事情的真相可以早日传播出去,还他们两人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