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扎伊尔”——消失的国度


提到扎伊尔这个国名,我想很多国人都会觉得熟悉,这应该源于其总统蒙博托第五次访华,与中国建立了非常友好互助的关系。但更进一步,这个国名的建立与消失、其与刚果之间的关系,以及冷战期间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共阵营在这片矿产丰富的中部非洲大陆的“逐鹿”,就鲜为人知了,尤其是中国在当时站到了支持扎伊尔的一方。


· 毛泽东主席会见访华的蒙博托


· 两个刚果 ·


目前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用“刚果”命名,分别是刚果共和国与刚果民主共和国。经常有人会搞混这两个国家,甚至有人出访刚果时走错了目的地。


· 红色为刚果共和国,蓝色为刚果民主共和国


为了区分这两个国家,国内通常用其首都的第一个字来标注,刚果共和国的首都是布拉柴维尔,称刚果(布);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首都是金沙萨,称刚果(金)。这两个首都中间仅隔着一条刚果河,也是世界上距离最近的两个首都。


· 一河之隔的两个首都


不难看出虽然是两个国家,但一定有其历史渊源,也不难想到这与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相关。

早在13世纪,刚果河中下游一带就建立起了强大的刚果王国,到了17世纪,西方殖民者从西部沿海到达这里,法国人占领了刚果河西北地区,比利时人占领了刚果河东部地区作为其国王的“私人采地”,这就形成了法属刚果与比属刚果的分裂局面,开启了刚果的殖民统治时代。


· 比利时残酷统治下的刚果人民经常因为小错被砍掉手脚


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非洲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1960年6月30日,在奉行反帝反殖民的卢蒙巴的领导下,比属刚果独立,建立了刚果民主共和国,当时还沿用以比利时国王命名的首都利奥波德,简称刚果(利)。同年8月15日,原法属刚果也取得独立,建立了刚果共和国。


· 暴君蒙博托 ·


20世纪的非洲有三大“暴君”,一是乌干达的前总统阿明,二是中非皇帝博萨卡,这二者甚至以吃人肉著称,第三个就是前扎伊尔的总统蒙博托,虽然他不吃人肉,但独裁统治期间也是杀人如麻。


· 非洲三大暴君:阿明、博萨卡与蒙博托


建立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民族英雄卢蒙巴因为反帝主张,仅在建国后次年即被美国CIA策划的政变颠覆,本人也惨遭杀害。领导政变的正是时任刚果国民军总参谋长的蒙博托。


· 刚果民主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卢蒙巴


在美国的支持下1965年蒙博托发动第二次政变成功当上了刚果民主共和国总统,残暴的蒙博托一上台就杀掉了5万余反对者。

1965年蒙博托将首都利奥波德改为金沙萨,是为刚果(金),1971年修改国名为扎伊尔共和国,改刚果河为扎伊尔河。


· 五次访华 ·


亲美的蒙博托自然是中国所反对的,从其上台开始中国就大骂其“美帝走狗 ”,但“走狗”很是审时度势,1973年1月即进行了第一次访华,会见了毛泽东主席。


· 访华的蒙博托为毛泽东主席讲解扎伊尔


首次会见,毛主席非常坦率:“你到中国来比哪一个都快,说来就来啦,卢蒙巴他没有来”,蒙博托应答:“对,他没有来得及”。毛主席直言:“我们是支持他的。我们还支持基赞加、缪塞尔,就是不支持你。我们给他们钱和武器,他们就是不会打,打不赢啊!那我有啥办法啊”。

蒙博托惊讶于毛泽东主席的坦诚,同时也感到十分钦佩:“过去使我们分裂的事情一笔勾销”。主席又说:“现在两国合作了,你讲和平共处,我没法子反对了”,说到这里主宾都笑了,就这样扎伊尔的蒙博托成为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 蒙博托登长城游览


次年年底,蒙博托第二次访华,刚过了81岁生日的毛泽东主席在长沙会见了他。此后的1980年、1982年和1994年蒙博托再次访华,累计共五次。


· 资源与利益 ·


当时扎伊尔是世界上钴的主要出口国,占到了全球的60%,此外,扎伊尔的工业钻石与铜的出口量也占到了世界的33%与7%。

这些矿产资源多半都来自于其南部的一个与安哥拉接壤的大省,名叫沙巴。沙巴省的铜、金刚石、锗、钴、铀等矿储量都居世界前列,其首府科卢韦齐更是矿业重镇。


· 绿色部分为原扎伊尔沙巴省


扎伊尔丰富的矿产资源自然也成为了西方各国投资的热点,当时比利时在扎伊尔的投资金额在7.5亿至10亿美元,其次是美国投资了约2亿美元,法国约2000万美元。在1975年扎伊尔还和法国签订了价值5亿美元的电信合同。


· 两次沙巴战争 ·


1977年3月8日刚果国家解放阵线(FNLC)约2000名参与过刚果危机与安哥拉独立战争的加丹加刚果士兵从安哥拉越过边界进入沙巴省。队伍获得了当地人的同情,很快就行进到了科卢韦齐。


· FNLC 行军路线


蒙博托指责安哥拉、苏联、东德及古巴资助叛乱分子,此时西方集团与中国也发出援助,支持蒙博托。比利时提供了武器但拒绝提供军事协助,法国提供武器与弹药,美国向扎伊尔运送物资但拒绝给予武器及派遣部队,且卡特总统坚称没有证据表明古巴参与其中。


· 沙巴战争双方参与国


扎伊尔的武装部队(FAZ)采取的行动多半无效,第一个与叛军接触的11旅是新训练的,很快就崩溃了。很多扎伊尔士兵不愿意作战,有些因为没有拿到报酬,有些人开始叛逃,更有甚者通过伤害自己来逃避战争。而另一方国家解放阵线所希望的人民起义也没有实现,人们因为害怕暴力而躲在家中。


· 蒙博托在沙巴战争中指挥军队


到了4月7日,一个由法国、摩洛哥、埃及、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参与组成的叫做“狩猎俱乐部”(Safari Club)的国际秘密组织,宣布由摩洛哥派遣军队支持扎伊尔,由法国将军队运送至战区。

在亲政府联盟的干预下,扎伊尔军队最终取得了胜利,5月26日宣告战争结束,此被视为第一次沙巴战争。


· 扎伊尔军队与来自摩洛哥的军事顾问


次年5月11日,刚果民族解放阵线卷土重来,6500名民兵从安哥拉越过边界,冲突再次爆发,叛军快速占领了沙巴首府科卢韦齐,并在科卢韦齐杀害了80名欧洲平民和200名非洲本地人。蒙博托再次呼吁外国援助,此次美国与法国均派出了空军部队,联合击败了叛军,并将2250名欧洲公民空运到了比利时,这也是美、法两国在越战后第一次军事合作,这就是历时不到一个月,以科卢韦齐战斗为主的第二次沙巴战争。


· 参加科卢韦齐战斗的法国军团


两次沙巴战争虽然规模不大,但在扎伊尔短暂的历史中十分重要,而且它也是冷战状态下世界上两大对抗力量的一次较量。扎伊尔政府也为两次沙巴战争设立了“沙巴行动纪念章”、“军事十字奖章”、“勇敢十字奖章”,以及“军事功绩奖章”,用于表彰参与两次沙巴战争的本国与盟国军人。


· 从左至右依次为:扎伊尔沙巴行动纪念章、军事十字奖章、勇敢十字奖章、军事功绩奖章、刚果军事功绩奖章


从奖章的设计上一眼就能看出兼具了法国与比利时军事奖章的特点与元素,比如马耳他十字的形状、绶带上棕榈叶片代表授予外国军人、绶带上的倒三角代表一级等等。当然也有代表扎伊尔的元素,比如十字奖章正中均使用象征扎伊尔丰富野生动物资源的,同时也是用在其国徽中的豹头图案。

此外,在沙巴行动纪念章的正面记录了发生战斗的全部十个地点。



· 消失的国度 ·


蒙博托执政期间大搞个人崇拜,自诩了“国家之父”、“超级战士”等一大堆称号,自己和亲朋好友大肆敛财,到1980年代蒙博托的个人资产就超过了50亿美元。上行下效,整个政府贪腐十分严重,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 “城头变换大王旗”


1997年5月17日,当年追随刚果独立斗争民族英雄卢蒙巴的卡比拉,在乌干达、卢旺达的支持下推翻了蒙博托,并将国名从“扎伊尔”改回了“刚果民主共和国”,宣告了这个存在仅仅26年的国名的消亡。三个多月后的9月7日,流亡的蒙博托客死摩洛哥,再次印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普遍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