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六代帝王的大明第一女政治家——诚孝昭皇后张氏

最近这段时间《大明风华》的热播,带动了一大批对明朝历史感兴趣的粉丝,里面演员精湛的演技,华丽的汉官服饰,以及挑选演员与历史人物相似性的符合,都让许多观众非常喜欢这部剧。尤其里面朱高炽的原配夫人张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她不仅在剧中有智慧识大体,而且在历史上也算一位难得的女中豪杰


在大明建立后,太祖朱元璋遍阅史书,有感于历代外戚专政,导致皇权旁落的危害,就定下了皇子龙孙不与朝中大臣结亲连枝的规矩,所以在大明一朝近三百年中,皇后,王妃出身低微者非常多,就是公主下嫁的驸马出身也不是很高。所以这位张氏,只知道是指挥使张麒的女儿,出生时间并不明确。后来嫁给了当时皇四子燕王朱棣的嫡长子,朱高炽。幸运的是朱高炽生性仁厚端重,举止言行沉静有法度,深得朱元璋的喜爱,在藩邸的时候就被祖父朱元璋立为了世子,而爱屋及乌的张氏也在洪武二十八年被封为了燕王世子妃。这对于一个出身小康之家的张氏来说,这就是飞上枝头做凤凰了,不出意外的话,以后自己会成为燕王妃,在封地之内,犹如国母。这已经算达到一个女人的巅峰时期了

但是不出意外,还是会出意外,他的公公朱棣,不甘心做一名镇边守疆的藩王,依然打起了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夺取皇位的靖难战争。经过艰苦的苦战,最终把建文帝赶下了龙庭,自己做上那个至尊宝座,成为明太宗,后来嘉靖帝抬庙致明成祖。而后身为世子的朱高炽顺利的升级为了皇太子,而张氏也成了太子妃。但是由于丈夫朱高炽身体肥胖,在靖难的时候不便随军作战,所以被公公朱棣留在后方监国,因而丧失了建立军功的机会。这也引起了那两位年轻,勇武好斗兄弟,对太子之位的觊觎之心。做长辈的都是偏爱小儿子,这种情况在皇家也不例外,朱棣因为自己的勇武好战所以更是偏爱像自己的儿子,朱高燧和朱高煦两兄弟。而对于朱高炽,朱棣甚至表现出了厌恶。时常有心的要废除朱高炽,立更像自己的汉王朱高熙为储君,但是徐皇后和大臣们一直阻拦,加上张氏的孝谨温顺,侍奉朱棣夫妇的尽心周到,更重要的是张氏所生长子朱瞻基聪慧好学,深得朱棣的宠爱,朱棣也很喜爱张氏这个儿媳,所以]综合这些原因也让朱棣,很难下定决心。由此可见一个好媳妇的重要性,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娶个好媳妇旺三代的道理。


多年的媳妇终究会熬成婆,永乐二十二年一代雄主朱棣病逝。皇太子朱高炽登基,是为明仁宗,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而张氏也顺利的戴上了皇后的凤冠。欲戴王冠,必成其重。她做到了。即位后的朱高炽,日夜勤于政事,让原本疲弱的身体更加虚弱,而身为皇后的张氏开始帮助丈夫料理朝政,并对朝中内外政事,莫不周知。但是可惜的是一代贤主,朱高炽在位仅仅十个月就病逝。然后她的儿子,太子朱瞻基登基,是为明宣宗

带上凤冠仅仅十个月的张氏,带着悲痛的心情坐上了皇太后的位置。而此时的张氏已经成为了大明立国以后的第一位皇太后。朱瞻基对母亲极其孝顺,军国大事多让张氏做主,而张氏妇道严谨,顾全大局,对自己娘家人管束十分严格,不允许他们凭借自己的关系谋求高官,更不允许他们干扰朝政。对宣宗也是时常规劝,并且对永乐,洪熙朝的忠良之臣,关怀备至。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张氏的仁厚,宣宗宠爱孙贵妃,废皇后胡善祥改立孙贵妃为后,太后怜胡氏无过被废,一直非常照顾胡氏,常召她到清宁宫,在宴席时也命胡氏位居孙皇后之上。张氏的睿智仁厚也为著名的仁宣之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创造仁宣盛世的朱瞻基在当了十年的天子后,也骤然病逝。年仅九岁的皇太子朱祁镇即位。短短的十年之间,她从太子妃到了皇后,然后又是皇太后,到如今的太皇太后。她失去了挚爱她的丈夫,孝顺的儿子。而如今又不的不再次打起精神,去帮助自己的孙子。面对孙子即位时,宫中讹传将立襄王朱瞻墡为皇帝。悲痛的张氏当机立断,马上召集诸大臣到乾清宫,指着太子哭道:“这就是新天子啊!”群臣高呼万岁,流言才得以平息。遵宣宗遗诏,凡朝廷大政均奏请张氏而后行 ,大臣们请求张氏垂帘听政,张氏却以“不要破坏祖宗之法为由拒绝了。在这段摄政岁月里,张氏任用英国公张辅和杨士奇、杨荣、杨溥及礼部尚书胡濙这五个人辅政大臣,构成了正统初年的权力结核心,也使仁宣之治在正统初年得到很好的延续。值得一提的是,危祸大明的奸宦王振,这个时候被张氏死死的压制住,终张氏有生之年,王振一直无法擅政。正统七年十月,历经六朝的张氏病重,并且接受了杨士奇提出了三件事:其一,建庶人(建文帝朱允炆)虽死,但应当编修实录。其二,太宗曾下诏凡收藏方孝孺诸臣遗书者死,这条禁令应当解除。但是第三件事还未来得及上奏,张氏就已经崩逝。她在遗诏中勉励大臣辅助英宗实行仁政,语气十分诚恳淳厚。

纵观张氏的一生的经历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在古往今来,这样的经历是极其少有的。尤其让人的敬佩的是她精明强干,平时对中外政事、群臣才能及品行都格外留意。明仁宗死后,每遇军国大事,明宣宗都禀明母后再决定。张氏也常询问宣宗处理朝政的情况,并经常提示宣宗注意体恤百姓疾苦。由于张氏在朝廷政务的处理上,倚重“三杨”、张辅、胡濙及更早时的蹇义、夏元吉等贤臣名将,协调君臣之间关系,限制内宫对朝廷政事的干预,所以在正统初年,王振虽有宠于英宗,却没有达到专权擅政的程度。朝廷政局大体保持稳定。 而古今闻名的仁宣盛世,她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