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说五十知天命,天命指什么,能否说说您的看法?

中国传统文化集锦


五十知天命,有三点必须知道。

一、知道自己的高度在哪,不怨天尤人。

五十岁已经到了接近老人的年龄了,知道自己的人生已经无法再成长了,不抱怨天与地了。

二、知道自己人生是什么,不抱怨别人。

事业在五十岁已经趋于平稳,后面的机会就需要给年轻人了,

可能已经到了管理层的职位了。追求的是稳定。

三、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

50岁虽然已经不年轻了,但是还是处于坚挺的状态,

孩子尚小,父母已经年迈,

那么责任在两方面就知道并没有减少,

这时候要担起家庭的责任,

不能懈怠放松,要照顾好家庭。


逃之幺幺


我来说说“五十知天命”。

子曰:五十知天命。这孔老夫子口里的“知天命”,泛是指男人的50岁。这个年龄阶段,是现代人的中年时期,但在古时,50岁已经是老年人了。

一个到了五十岁这个年龄的人,就该把人情世故与人生百态都看的很清楚了。不再会去过于强求一些并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对一些很棘手的事情也基本能做到淡定自若、并顺其自然。但在现实社会中,能真正达到这样境界的人并不多,甚至是少之又少。

有句俗话说“人到中年万事休”,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人到五十岁了,就可以退休回家去含饴弄孙颐养天年。而是指人到中年了就不要再去过份的追名逐利,毕竟名和利都是一些外在的东西,可有也可无。

如果人到中年了还因为追逐名利而忽略了陪伴家人,导致自己与家人的关系不和睦,待等到妻儿老小都对自己怨声载道了,那就会得不偿失。

岁到中年,人生过半。不管自己的前半生是否如己所愿,过去的终归是过去了,无论是好是坏,都已经无法再改变。如今人到中年了,就应该当珍惜的珍惜,该遗忘的遗忘,好好的把握当下,不要再做那些会让自己在今后又会为之后悔的事情。

人到“知天命”的年纪,就应该有种“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的格局与情怀。对于过去能不再耿耿于怀,对于当下能准确审时度势,对于未来能做到随遇而安。

人到中年,经历过了岁月的洗礼和人生的沉淀,也是时候了,此年龄若是再不活明白,那这辈子基本上也就白活了。

五十知天命,天命不可违。有悖天理者,天必惩戒之;顺应天道者,天必庇护之。人生,不过如此。


牛哥谈人生


董仲舒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董仲舒在名著《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结合,创建了以儒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孔子五十岁学了《易经》知道了天命算出一百年后的董仲舒,子曰:修吾书者董仲舒。一次在一个寺庙里,一位学着发现了一个罐子,罐子里有六枚金币,还剩下五枚,寺庙里的看庙人钟伯藏其一,被学者揭穿,学者说:修吾书者者董仲舒,金币有六枚,钟伯藏其一,钟伯问学者,你怎么知道的,学者说,一百年前的孔子算出百年后的事,固把六枚金币放在罐子里,把结果写在罐子里面。于是种伯拿出手里的一枚金币,所以孔子知天命。











小手冰凉_74283125


《论语·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不同年龄段的总结,也是孔子相信天命的表现。

“天命”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复杂而又敏感的问题!

古老是因为在2000多年前,圣人孔子就认同天命论!敏感是因为今天很多人依然把天命与宿命划等号,把天命论与封建迷信论划等号。复杂是因为天命实则涉及一门精深的学问一一生命动态学!

对天命的研究与认识,本应该置于生命科学研究的范畴!因为生命科学研究,应该包括静态的生命体研究和动态的生命行为研究!注重胚胎组织、细胞、基因等研究,这是一种静态的生命研究,这种研究不能在时空上展开,即不能在时空坐标系上对生命行为作出预判描述!拍片、打B超、做CT等,揭示的只是静态生理的规律与本质。

围绕天命展开的四柱、运势、流年、神煞等,则是对生命动态趋势的关注与研究!忽视并且排斥对天命的研究,或许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最大的不足!

时也,命也,运也!这是生命的三个维度!为何命里三尺,难求一丈?因为一命二运三风水!《易经·系辞》说:“乐天知命,故不忧。”这里的“命”指的就是“天命”!

宋朝宰相吕蒙正《命运赋》(又称寒窑赋)中写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又说“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可见时机、运势的重要性!

人生,从过程而言,包括前生、今生和来生,因为任何人生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前后相随、处于绵延状态的,是有前因后果的!

人生,从构成而言,包括性命、天命和使命!性命是来自父母的遗传基因!天命是一个人出生时所处的环境能量场和接收的时空数据包!使命是一个人内心潜在的或大或小、或高或低的理想与目标!任何一个人的一生都有三命:性命、天命和使命!

一点心得,仅供大家参考!



文心龙


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五十岁,人生的重大转折点。这是一个总结一生的时间拐点,所谓的知天命,我理解的就是指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而得出自己所取得成绩的多少,从而得知自己所创造的价值。更因为自己清楚的感知到自己的生理和身体上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精力也开始出现了懈怠,很难再去创造巅峰了。

对于这种现象的无奈,又无力去化解,所以,从古人开始,就把这种无奈抛给了老天。所以,就出现了天命一词,再加上自己的无奈总结,也就有了知天命一说。


老书虫的书架


50岁是一个人从中年步入老年的过渡期,也说明一个人过完了半生,而人到了50岁后也是进入知天命的年纪。天命一般人理解的是上天安排的命运,也决定一个人的寿命有多长,但是也有人说知天命就是看透人生,顺应上天的安排。

那么,这个知天命指的是什么?

虽然说人的寿命是百岁,但是能活到百岁的人很少,而大部分人都是活到80多岁。所以,人在过了50岁后,面对身体的衰老,年纪的增长,他们对未来的寿命也看淡了。最坏的结果就是50多岁就离开人世,一般结果就是活到七八十岁,最好的结果就是活到百岁。而在古人眼中一个人能活到70多数就算是高寿,所以知天命就是知晓自己的寿命。

不过,知天命不是让你什么也不做,就等着命运的降临,而是让你全力以赴的为长寿做努力,却不问结果顺其自然。也就是不给自己心理压力,不勉强自己,保持积极的好心情,避免徒增很多烦恼,影响寿命。医学研究发现,很多人之所以患病,就是因为长期情绪低落,承受的心理压力太大,一直勉强自己做严重超出个人能力的事情,导致身心疲累被疾病缠身。

还有,人到了50岁后除了知天命,还要知道这2点,对延年益寿有帮助,也有利于日常养生。

先是不勉强自己吃东西,民间一直有一句话叫做能吃是福,吃的多说明胃口好,而且中医理论中也有肠胃好寿命长的说法。但是,人在年纪大了之后,肠胃衰老速度会加快,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都在下降,饭量会逐渐的减少。以前吃多少都没问题,现在吃点饭就会觉得肚子胀得难受,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就不要逼着自己吃饭。

如果你怕肚子饿的快就把一天的饭分成几顿吃,这样就可以在补充营养成分的同时,也能避免饿肚子。很多人把饭量减小当做是身体出现问题了,其实并不是的,只是衰老的正常现象。还有,当你肠胃不好的时候,吃的食物要以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每天适量的吃点粗粮,少吃油脂多的食物。

然后是每天最少抽出20分钟快走锻炼身体,比跑步2小时的效果还好。大家都知道50岁这个年纪,正是赡养父母,培养子女,还要面临退休的年纪。所以,人在50岁的时候压力最大,也很容易被疾病找上,而锻炼身体提高人体免疫力,就是给自己找到最好的医生。也就是说,不管你的事业有多忙,每天都要抽出20分钟快走,锻炼身体流汗,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还有抗衰老的作用。而且,快走并不属于激烈运动,适合所有人做,而一直坚持这样做的人也更容易健康长寿。

还有,50知天命知道是自己以后要走什么样的路,应该做哪些事情。所以,还想奋斗拼搏的人不要被年纪击垮,想寿命长的人,更要保养好身体,生病就积极地治病,如果身体很健康就继续坚持养生。



一棵扎了根的杨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论语里的这段话其实也是在诉说其孔子的一生,是孔子自述他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得到提高的过程。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那么其中最为隐晦的便是孔子所指的“天命”。根据孔子所表达的意思,这个“天命”又有着主观人生不可抗的因素,也就是说不能改变,只能接受。

那么何为“天命”,“天命”代表了什么,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一代圣人孔子心甘情愿接受“天命”这个即定事实,从此豁然开朗呢?这一切都跟孔子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孔子出生于没落的贵族,由于父亲的早逝,便跟随母亲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从小学习刻苦,好礼而知“六艺”,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此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第二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之后便开办私塾,孔子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所以自称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这一年,齐景公与晏婴来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但好景不长,五年后,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自己老了,不能用了。孔子只好仓皇又从齐国逃回鲁国。其仍然主张“礼乐仁义,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鲁定公时,孔子曾任中都宰、大司寇(主管司法,与司徒、司马、司空三卿并列),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 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史记·孔子世家》),政治生涯到了顶峰。由于与当时主宰鲁国政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政治观点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希望在别的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先后到了卫、宋、陈、蔡、楚等国,都没有受到重用,春秋战国,礼崩乐坏,诸侯割据,各侯争相渴望能成为涿鹿中原的霸主,人民处在水火之中,孔子其主张的思想并不被当时的君主所接受,观其一生政治生涯起伏不定充满坎坷,心有不甘的同时,也陷入深深的迷茫,史上记载孔子曾多次问道于老子,随后51岁的孔子带着失落与迷茫,南至老子故里向老子问学,之后便发出“五十而知天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等这样的感叹,其后晚年便回到鲁国一心一意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资料,不在理会政治纷争,最终成为一代圣贤。那么,老子对孔子说了什么,才最终让孔子“认命”了呢?

老子,姓李名耳,道教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这一伟大著作,道家崇尚自然,无为而治,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宇宙)的发展规律去生存,老子为了开解孔子人在世之时,不能施展其抱负和理想观点的迷茫,对其说到:“死而不亡者受,形死而神生,身虽已亡,但精神是永存的,如此才可流芳百世。”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于此同时老子又向孔子阐述何为道,何为自然之理,曰:“人生于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人生亦自然之物也,人生有幼、少、状、老之变化,犹如春夏秋冬之交替,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认自然,终日奔忙,则本性羁绊,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畜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而为之,何劳人为。”

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而“天命”其实是宇宙自然赋予万物的特点,万物分阴阳,其类型又归类成五种,为:“金、木、水、火、土。”其特点又分为:“仁、义、礼、智、信。”(金主义,木主仁,水主智,火主礼,土主信。)其相生相克,各自有着各自的发展规律,人生于自然,也是自然之产物,也脱离不了其五行的特点。由此可看出无论是老子的道法自然,亦或是孔子的中庸之道,其实都出自我国古老的另一部巨著《易经》,其衍生的智慧无穷无尽,深深的影响着这个古老的华夏民族。其中最为人知的并为:“山(风水)、医(中医)、命(八字)、相(相学)、卜(卜卦)。”

孔子所指的“天命”,便是其中的“命”,即传统的八字命理,现代人多对其有误解,其实用科学的解释也可理解为“统计概率学”是古人经过无数的验证所统计的结果,是智慧的结晶,否则便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存至今,八字又称四柱,由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所组成,共四柱,一柱由两字构成,分为天干和地支,所以亦称八字,(天干分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地支分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通过出生者所在的月令节气来判断其五行能量的强弱,或静或动,或寒或燥,其性情之类别,其体质之强弱,都有据可依,可通过八字组合看出,运势的发展规律也有迹可循。命局讲究中和,流通,其后天环境运势适配,从此可看出“中”是极为关键,此于中医之道,中庸之道同承一脉,是我们中华人民宝贵的传统文化结晶。


风吹的日子


前天,我在“悟空问答”里刚刚回答了“三十而立”的“立”是什么意思,被头条推到了首页,昨天收到了优质创作的消息。

因为本人熟读《论语》,一生几乎没有间断过阅读《论语》,所以对孔子的一些话有点自己的理解。下面我就试着把“知天命”的意思,给大家谈谈我的看法。

我以为五十而“知天命”,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意思:

一、与“不惑”不同,40岁的“不惑”主要是指对人和事不迷惑,对相互之间的关系有本质的理解。50岁的“知天命”,是指50岁的人认识到自然宇宙有其独立而根本的运行规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知天命”的人能够主动自觉地顺应天道而为,不会独逆天行事。

二、知天命就是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大道理,自己能够努力的作为,但不刻意的企求其结果。

三、知天命就是对个体的微小有足够的认识,知道我们仅仅是浩瀚大海中的一小滴水,虽然我们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仍然会奋斗,但是对个人的荣辱得失已经很淡然了。

四、知天命就是知道50岁的我之所以能够活成现在的这个样子,就是天命如此,也就是天命的结果。不管是因为客观因素的影响,还是因为主观性格的使然,总之是天命造成的。失不埋怨、达不庆幸。

总之,50岁的人、尤其是50岁的男人,也就是“知天命”的男人,是经验丰富的人,是目光深邃的人,是头脑冷静的人,是性格通达的人。在正常的状况下,一个人的一生是在这个年龄段才显得最完美,最有魅力,最有能力。

不知道大家同意不同意我的理解和看法,我是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虽然辛苦,但很幸福。




汾河家园


五十岁才是一个男人的见识、能力达到巅峰之时。

五十岁的男人,在家庭里,上有老人,下有已经长大的孩子,剩下的是照顾老年的父母,为子女挣学费,挣房子挣媳妇,压力比以前大很多,需要一如既往撸起袖子加油干。

五十岁的男人,在公司里,距离退休还早,虽然还是中流砥柱,已经到了不重用,不提拔的年纪,要小心翼翼的好好干,听话,不挑三拣四,顺利的干到退休,不要被裁员,降职,落下遗憾。一旦因此失业,压力会更大。



秋之韵144222708


天命是什么?通俗说就是老天注定的命运。这样说可能有点封建迷信,那换个说法,天就是自然,命就是规律。人过五十,如天之中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美的风景。五十知天命就是认清了人这一辈子的自然规律,并且顺应规律,顺势而为。就每个人来说,知道了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多大本事,能干多大事;能走多远、能飞多高了,而且接受这一切。

第一,从事业来讲:到了五十岁,无论是农民种地、政界当官还是经商做买卖,都应该是基本定型了。要么是专家,要么是老板,要么是局处级领导了,如果都不是,恕我直言,那估计下一步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意外惊喜,也别再异想天开成大器了。更重要的是,要接受这个现实,顺应这个“天意”,调整心态,适应现实,淡薄名利,知足常乐。

尤其过了五十岁不宜再冒很大风险创业、另起炉灶干大事了,这个年龄已经赢得起、输不起了。有人可能会拿褚时健说事,但别忘了,人家可是51岁时已是亚州第一大烟厂玉溪卷烟厂厂长,已经到达人生的巅峰,后来80多岁种“褚橙”再创业成功那只是重回巅峰。

第二,从家庭来讲:如果家庭和睦幸福,儿女成年,事业起航,老伴退休在家,每天饭菜飘香待郎归,那已是天伦之乐,爱情亲情满满,人间烟火浓浓,唯有倍加珍惜。至于什么小三小四、新欢旧爱之类的就算了吧、放下吧,什么年龄干什么事,不该浪时还瞎浪,必是两败俱伤难收场。

如果你婚姻不顺或仍然单身,也该面对现实了,不要再去一根筋地寻觅什么一见钟情,也不要刻意找什么红颜佳丽,到了这个年龄,善良温柔比美貌更重要,性格和得来比外表般配重要的多。活在当下,脚踏实地,最浪漫的事,就是有一个知冷知热的老伴,走不动了还能彼此当成手心里的宝。

第三,从身体上来讲:已能充分认识到,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健康是1,其它都是后面的零。这真不是空洞的说教,这是五十岁以后才能真正认识到的“天规铁律”。因为这个年龄的人,精力下降,体力渐弱,开始感觉到心有余而和不足了,有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已开始附体,各种药瓶已随身携带。这时就要服老,听医生安排,别较劲,别豪横。如果身体还不错,那也别大意,定期体检,包括防癌体检也该做了。据一位医学专家讲,尤其男人,体能的下降衰老是断崖式的,可能说不行就不行,这就需要格外重视定期保养,适度运动,以确保健康为天大的第一要务。因为这是自然规律的要求,也是命运的最好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