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育子最成功的寡妇,两个招数,浪荡孤儿调教成为千古"圣贤"

如何教育好自己孩子,一直是家庭教育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为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然而,良好的主观愿望并不一定都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其中就有一个教育方法的问题。这里推荐一个中国古代教育孩子最成功的伟大女性,她就是名声仅次于孔子,被誉为"亚圣"孟子的母亲。期望读者能够从"孟母三迁"\"断机教子"两个故事中得到启发。

01、孟母三迁

  孟子早年丧父,由寡母抚养成人。孟子年幼时,虽然聪明,但也很调皮。早些时候,孟子家靠近旁边的墓地,有人来祭拜,孟子就学着收拾一些瓦楞土块当做祭物,像祭拜人那样伏地嚎啕大哭。孟母看到了,觉得住在这种的地方,对孟子的成长有影响,因此就把家迁到集市边上。然而,孟子又跟着集市的商人学经商的样子,回家还很得意地对着母亲表演商人接待顾客鞠躬问候、讨价还价的模样。孟母看了,又觉得住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利于孟子的成长(因为那个时代,商人的地位很低,被人看不起),因此,岳母又把他家迁到离学校很近的地方,这一次,孟子变得懂规矩,讲礼貌,而且开始喜欢读书。孟母高兴地说,这才是我儿子真正要住的地方。

【点评】孟母虽然是一个没有知识的女性,但她懂得环境影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孟母为了孩子拥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煞费苦心,两地三迁。由此"孟母三迁" 故事传颂至今,成为古今父母良苦用心,教子育儿的典范。

2、孟母断机

虽然孟子的家最后搬到离学校很近的地方,渐渐规矩懂事,但孟子调皮贪玩的本性还未彻底改掉,到孟子年龄大一点,孟子还经常逃学。一天,孟子很早就回家,孟母正在织布见了他,便问: "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剪断布。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点评】对于孟子逃学,孟母不是像一般的父母那样非打即骂,或者不闻不问,而是用"断机"行为使孟子明白事理:不努力学习,就会像织布断机一样,前功尽弃。从而激发勤学不止念头。这种善于借助事物的道理来教育孩子的方法确实令人点赞!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当向孟母学习,少一些大而空的说教,多通过具体而微的事例对孩子进行启发引导。这种以事说理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真正而深刻理解事物的内在道理和父母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