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百年最激烈的争霸赛--晋楚争霸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既然会出现春秋五霸这样称雄一时的人物,那么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国与国之间为了争夺霸主而进行的战争。这种霸权争夺战只为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争夺,根本没有战争的正义性可言,因此就有了

春秋无义战的说法。

春秋时代持续时间最长,最激烈的争霸当属晋国和楚国的争霸战。为何晋国和楚国的争霸战持续时间最长呢?晋楚争霸赛中又经历了哪些阶段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了解一下。

一.齐国,宋国和秦国的霸业未能持续

众所周知,春秋时代第一个称霸的国家是齐桓公统治下的齐国。但齐桓公创造了一个好的开局,却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局。因为在继承人的问题上齐桓公犯下了继承制度不明的错误,加上齐桓公晚年宠信奸佞。齐国的霸业伴随着齐桓公的去世而迅速衰落了。

五公子之乱不仅极大的损耗了齐国的国力,而且也彻底葬送了齐桓公的霸业,甚至于齐桓公本人也落得个身后凄凉。忙于内乱的齐国竟然无人过问齐桓公的尸首,停尸长达六十七天的齐桓公尸虫都爬出了寝宫!

至于宋襄公统治下的宋国,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作是一个称霸的国家。宋国国力的实际情况并不能跟上宋襄公称霸的雄心,而且宋襄公一味地夸大仁义的力量也是不切实际的。

秦国的秦穆公是一位胸怀天下的雄主。秦穆公的志向不仅限于称霸中原,甚至于有一统天下的愿望。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秦国即将崛起之际,晋文公却率领晋国率先称霸了。

好不容易等到晋文公去世了,似乎秦国东进中原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但是秦晋崤之战却给急于称霸中原的秦穆公当头一棒,东进中原不成的秦穆公于是把注意力转向了西戎。晚年的秦穆公拓地千里,称霸西戎,实现了自己不完美的霸业。

如同齐国一样,秦国的霸业也几乎随着秦穆公的去世而中断了。只不过秦穆公并不像齐桓公一样犯了继承人的错误,但是残酷的殉葬制度也几乎全部带走了秦穆公时代的治国人才,导致秦国霸业难以持续。

二.楚国是中原各国成就霸业的垫脚石

与周天子分封的中原各诸侯国不同,楚国历来被周天子和中原各诸侯国视为南方蛮夷。楚国国君敢向周天子一样自称楚王,中原各诸侯国只能称

公,侯,伯,子,男。能够称王已经是战国时代的事情了!

早在周昭王时期,周昭王亲自率领军队南下伐楚,结果却在汉水全军覆没,周昭王本人也被淹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壮大,春秋时代的楚国已经发展为南方的一个大国,国土面积远超中原各国,人口和资源丰富。

强大的楚国时刻威胁中原各诸侯国,并时不时的吞并掉一些周天子亲封的中小诸侯国。自从齐桓公和管仲提出了尊王攘夷,楚国就被中原各国列为和北方戎族一样的蛮夷。

齐桓公称霸中原时曾经率军攻打楚国,阻挡楚国向中原各国渗透势力;自不量力的宋襄公曾经与楚军在泓水一战,虽然宋军惨败而归,但是宋国却赢得了中原各国的认同;秦穆公治理下的秦国也曾经打败过楚军,受到了周天子的褒奖。

三.晋国想要称霸必然绕不开楚国

齐桓公,宋襄公和秦穆公成就霸业需要攻打楚国刷经验,当然真正称霸中原的晋国也不会例外。因此晋国和楚国的争霸必不可免的展开了。楚争霸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晋文公称霸,晋国占据上风

公元前636年,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登上晋国国君的位置,是为晋文公。晋文公任用贤能,结束了晋国长久以来的内乱,晋国才得以以雄厚的实力称霸中原。

晋文公的霸业必然会与楚国的利益发生直接的冲突。于是在公元前632年,晋楚爆发城濮之战,晋军退避三舍,以少胜多,大胜楚国。此战之后,中国打败楚军取代了齐国成为中原霸主。

2.楚庄王称霸,楚国占据上风

晋文公在位仅仅八年,而城濮之战的胜利也仅仅只是阻碍了楚国向北的发展。北上受阻之后,楚国把发展的方向转向了东方,国力依然处于上升阶段。

公元前613年,志存高远的楚庄王即位。经过三年的韬光养晦,楚庄王带领楚国灭国二十六,地拓三千里。终于在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领的楚军在邲之战中大胜晋军。中原各国从晋国倒向楚国,楚国这一时期成为实际上的中原霸主。

3.楚国霸权迅速衰落,晋国全面压制楚国

邲之战的失败并没有使晋国元气大伤,晋国仍然有与楚国对抗的实力。相反,楚国在这场战争当中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甚至楚国的先锋将军战死,楚庄王的弟弟也被晋军俘虏。

随着楚庄王的突然病逝,楚国的霸业也迅速衰落,国内也不断陷入动荡之中。这一阶段的晋国和楚国对峙中,几乎都是晋胜楚败。

公元前583年,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晋军不仅击败了楚军,攻破了楚国的盟国蔡国和沈国,甚至还第一次攻入了楚国本土。

公元前575年,晋楚爆发鄢陵之战。晋军击败楚郑联军,俘虏了楚王子公子茷,就连楚共王也被射瞎一只眼睛。鄢陵之战是进出两国爆发的最后一次主力决战,楚国败的简直惨不忍睹。

公元前557年,晋楚发生湛阪之战。这次战争已经是晋国第三次攻入楚国本土了,晋国军队大肆劫掠而去,楚国主力却避而不战。由此可见,这一阶段晋国已经能够完全压制楚国了。

四.晋国独霸中原,春秋时代落下帷幕

从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到公元前546年晋楚第二次弭兵之会。晋国和楚国共爆发城濮之战、北林之战、柳棼之战、颖北之战、邲之战、晋楚绕角之役、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鄢陵之战、彭城之役、焦夷之战、湛阪之战等十一场直接战争。

这十一场直接战争中,楚国仅仅在楚庄王时期赢得了邲之战和北林之战这两场战争的胜利,其余九场皆败给晋国。即便是在楚庄王时期的四场对晋国的战争中,楚国也仅仅做到了两胜两负而已。

公元前546年的晋楚第二次弥兵之会后,晋国和楚国对中原各个小的国家平分霸权,中原大地基本维持了近四十年的和平时光。直到公元前506年,晋国率领诸侯联军再次攻入楚国境内,持续近两百年的晋楚争霸才开始落下帷幕。

与此同时,东方大国齐国和西方霸主秦国在与晋国的争霸中也逐渐处于下风,秦齐楚三国皆被晋国所压制。在春秋时代的大部分时间内,晋国才是当之无愧的中原霸主。

直到历史的车轮从春秋时代过渡到战国时代,外部势力已经无法威胁的晋国最终发生了内部的分裂,春秋时代的晋国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韩,赵,魏三家分晋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开始,单独立山头的韩赵魏三家也都能位列战国七雄。可见,晋国国力之雄厚,根基之牢固!晋楚争霸虽然晋国占据强势地位,但是并没有真正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