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也逃不过"真香"定律

“我王境泽就是饿死,死外边,从这里跳下去,也不会吃你们一点东西!”

“嘛呀,真香,哈哈哈!”

出自敢于直面人生的勇士,中国著名“哲学家”王境泽,这是他提出的“真香定理”。一般人都逃不过,历史名人也逃不过,当然这不是我说的,书上都写着呢!

春秋郑庄公

郑庄公,被称为“春秋小三霸”之首,据说因为他出生时母亲姜氏难产,所以很不受母亲的喜爱。在诸子之中,姜氏最喜欢的是共叔段,多次希望立自己的这个儿子为太子,只不过郑武公一直没有答应。在武公死后,庄公虽然顺利继位,但是姜氏的野心却依旧强烈。

姜氏先是要求庄公给自己的弟弟共叔段封在军事要塞制地,被拒绝后就要求国内第一大城市京邑。这里虽然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而且城墙高大,比国度面积还要大,但经不起母亲的要求,庄公还是无奈的同意了。

接下来姜氏和共叔段这对母子就紧锣密鼓的筹划反叛,共叔段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控制了西部和北部边疆的指挥权,扩大了自己的领地,铸造了很多的武器。庄公虽然对此心知肚明,但是面对下属们一次又一次的进谏,只是回答多行不义必自毙,任由共叔段发展。

在具体得知共叔段造反日期的时候,再突然发兵进攻共叔段,顺利击败了他。对于他的母亲姜氏,则发誓到,“不到黄泉,誓不相见。”

但是毕竟血浓于水,不久之后,庄公就后悔了,但是毕竟身为一国之君,所说的话当然不能像王境泽那样直接视若无物,所以只能硬撑着。幸好当时一个名叫颖考叔的人得知了庄公的心病,给庄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

那就是挖一条能看到泉水的地道,庄公母子二人在地下的“黄泉”中相见。庄公照做了,进入隧道中,庄公高兴的说,“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离开隧道之后,目前姜氏说,“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然后两人关系变得就很好了。


唐朝闫都督

高宗尚元二年秋,南昌滕州的滕王阁被一位姓闫的都督重修,为显示政绩,再滕王阁办诗词研讨会,王勃应邀参加。在宴会上,闫都督让在场的人为滕王阁作序,并说道:“谁拿第一,滕王阁的序就归他,刻碑立篆,留名史册。”

闫都督其实就想让自己的女婿出下风头,来的人也知道,都推脱不写。但王勃不管不顾,便起身作词。闫都督一看,对王勃说道:“我好酒好菜招待你,你却不给我面子,我就是眼睛瞎了,从滕王阁跳下去,也不会看上你写的文章,更不会当滕王阁的序。”说罢,便挥袖而去。

但闫都督却没走远,张着耳朵在隔壁偷听。一会吓人来报,王勃开头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闫都督一听,“切,这有啥,老生常谈而”。一会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闫都督说:“这也没啥,我女婿也会写”。

又过了一会,手下再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劲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都督一时没了言语。王勃诗性大发,看到波光交映,随即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时,闫都督立马忘记了刚才的言词,冲出屋来为王勃鼓掌:“太棒了!极致也不过如此,真乃天才啊,滕王阁的序非这篇莫属也。”这闫都督,真香。


明朝徐阶

明朝嘉靖时期,当时的内阁首辅张璁向皇帝建议去除孔子的王号,遭到了徐阶的反对,于是张璁就把徐阶狠狠地告了一状,嘉靖得知后,十分生气,便派人在大殿的柱子上刻了下“徐阶小人,永不叙用”八个大字!

三十年后,严嵩被徐阶给扳倒了,嘉靖就让徐阶做了内阁首辅。

清朝钱谦益

这位文人相当有才,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以及诗坛领袖,不过最出名的估计就是那句“水太凉了”,清军入关时他高调宣称自己要效仿屈原,投水自尽。

可当他的小妾柳如是跃进湖中时,他呢,伸手摸了摸水,觉得水太凉了,就不跳了,之后不仅主动出城投降,还写信劝朋友投降,带头剃头示众。

《恸馀杂记》有言:“豫王下江南,下令剃头,众皆汹汹。钱牧斋忽曰:‘头皮痒甚。’遽起,人犹谓其篦头也。须臾,则髡辫而入矣!”


民国钱玄同

著名文学家钱玄同先生曾经说过一句偏激的话“人到40就该死,不死也应该被枪毙。”

转眼间,40岁到了,钱玄同先生早就把这句话给忘了,可是他的一些朋友们还记得。

于是胡适,周作人等人在《语丝》杂志上刊登了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

鲁迅先生还给他写了一首诗: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何妨赌肥头,抵当辩证法。

这不还是好好的活到了52岁,才寿终。

其实,还有更多更多的“真香定律”埋藏于历史之中,也不知道,这条“定律”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墨菲定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