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摇号买房”疑人为制造房荒 传递供应稀缺信号

摇号买房造成的“特殊效果”正在发酵。近日成都、杭州等城市均出现万人摇号买房,“房荒”现象进一步加剧。

5月29日,位于杭州的融信澜天项目吸引了11927户家庭登记,而推出的房源仅404套,无房家庭倾斜比例为40%。据计算,整体中签率为3.4%,无房家庭中签率为5.24%。而成都某楼盘通过摇号买房审核的购房人数高达6.1万户,创造了新的摇号记录,6万多人争夺千余套新房,综合中签率仅为1.71%。此外,成都另一楼盘出现5万人摇号640套新房,中签几率不足1%。

因中签率很低,摇号买房被称之为“抽奖买房”。业内人士认为,限价政策导致的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倒挂,以及摇号买房本身传递出的供应稀缺信息,导致摇号买房“摇”出了很多乱象。

“新房的批证价格与周边二手房相比有较大差距,限价后新房价格比二手房低,一套房的差价为百万元甚至更高,许多购房人本着买到就是赚到的心理去抢房。此外因批证问题,不少新房延迟入市,带来供应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万人摇号的现象。”一家全国性房企的副总裁向财联社记者表示。

房源统一摇号政策由上海于去年率先发布,随后包括南京、长沙、成都、杭州、西安、武汉等城市均跟进了该项政策。政策明确要求新开盘商品住房采取由公证机构主持的摇号方式公开销售,严格落实购房实名制,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价外价。上述城市全部或者部分房源需要摇号出让。

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限价背景下,摇号政策这项行政调控几乎与“供应紧张”信号共生,这与为市场降温的调控目标背道而驰。

“摇号政策实施后出现的多人抢房状况说明房源是比较紧缺的。”易居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财联社表示。

据易居研究院发布的《百城住宅库存数据报告》,当前多数城市去化周期均明显处于低位。截至2018年4月底,一、二、三四线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分别为2137万平方米、22484万平方米和18765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5.4%、9.6%和6.1%,其中,二线城市库存同比跌幅最大。

上述报告还显示,在实施摇号政策的二线城市中,杭州库存周期仅为2.8个月,南京、成都分别为4个月、5.1个月。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摇号短期的确有效,可以增加普通人买到房的概率,但后期不配套其他政策,只限价摇号,有可能会催生各种暗箱操作。

事实上,部分城市实施摇号买房政策后已造成诸多乱象。据媒体报道,杭州摇号买限价房购房人最多要交1700万元定金,很多人去银行冻结存款,办理业务的长队排出1公里,造成晕倒、打架等现象;深圳某楼盘要求同样严格,购房者须先交500万元诚意金,计算下来诚意金冻资高达33亿元;西安某楼盘则被曝出内定摇号,多名官员动用关系内定房源。

南洋理工大学教授黄有光日前公开表示,摇号是违反市场经济原则、不公平、效率低的分配稀缺物品的方法,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违背市场原则的摇号制度,很难避免违规滥权等行为。

“应防范摇号政策释放出的房源紧俏或房源稀缺信号,否则摇号买房反而会加剧一些人的抢购行为。”一家研究机构资深分析师告诉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