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后,曹操为什么没有马上统一北方?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就成为了中国北方的霸主,袁绍阵营迅速土崩瓦解,很快就被曹操所歼灭。《三国演义》中所展示的情节也大体如此。然而,在真实历史上,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却远没有那么简单。

“官渡之战”以袁绍兵败告终,自此曹操和袁绍的实力对比由北强南弱转变为南强北弱。然而要在此时说袁绍阵营已经彻底没戏那还为时尚早。

曹操无疑是非常精通军事谋略的人,所以在“官渡之战”取得大胜后,他立即下令展开追击,并趁势占领了冀州部分郡县。不过,曹操对河北展开的军事行动至此也就告一段落了。为什么不继续追击呢?显然是凭当时的实力还无法做到。

另一方面,袁绍在返回河北并稳住阵脚后,很快就将那些被曹操所吞并的郡县一一收复回去了。由此可见,袁绍虽然遭遇了“官渡之战”的惨败,但也没到完全无法自保的地步。

曹操无法迅速统一北方,所以就将下一步的战略重心放在对南方的征服上。这对袁绍来说显然是天大的利好,毕竟他雄踞河北四州,只要假以时日,再度复兴强大也并非什么难事。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公元202年5月,袁绍病逝,此时离“官渡之战”结束还不到两年时间。

袁绍去世后,他的第三子袁尚被众人拥立为继承人,但身为长子的袁谭对此极为不满。结果在曹操大军再度压境的情况下,袁氏兄弟自己先闹起了矛盾。

公元203年,袁谭被袁尚打败,于是派人向曹操求援,这无疑是引狼入室之举。曹操在得到这个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后自然不可能拒绝,于是曹军再次进军河北。

袁氏阵营中经过几番内耗后,实力已大不如前,而袁谭(公元205年复叛曹操被杀)投靠曹操这边又使袁氏阵营雪上加霜。即便如此,曹操还是花了两年时间才扫清了袁氏家族在河北的势力。

袁尚被打败后与他的二哥袁熙带着残部投奔乌丸,曹操怕袁氏家族在河北深耕多年,如果不斩尽杀绝的话恐有卷土重来的风险,于是率领大军远征乌丸,并最终将其平定。袁熙、袁尚在穷途末路之际逃往辽东投奔公孙康,结果却被公孙康所杀。

从公元199年曹袁交兵到公元207年袁熙、袁尚被杀,曹操统一北方前后共计花了八年时间,而不是像《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那么轻而易举。所以“官渡之战”后,袁绍阵营其实还有很强的实力,如果不是袁绍早死以及他的几个儿子不断内耗,曹操能否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还真的是个未知数。

“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袁绍阵营真正的败落并非“官渡之战”,而是兄弟之争,祸起萧墙。

有许多人觉得历史就像故事,闲来无事看看可以,但没什么真实用途,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正确。历史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每一段历史事件不仅向我们讲述了当年的社会背景、风土人情,也能让我们了解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的兴衰成败。历史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许多类似的情况却往往还会在大家身边不断重现。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往往都能在历史事件中找到最佳答案,“以史为鉴”其实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受益无穷。

当然,很多人想好好学习历史,但却苦于看不懂晦涩难懂的古文,这个问题现在终于得到了解决。今天我们向各位推荐的这套《三国志》采用了原文和白话文对照,全注全译的内容呈现方式,每个普通读者都可以通过此书轻松读懂三国这段极为精彩的历史。

这套《三国志》经过全国百名大学教授进行重新整理,在保证内容完整权威的基础上,又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原文比对通读,力争从内容到版本上都做到精准无误。此外,本书纸张质量上乘,包装精美,是非常值得珍藏的国学精品。

《三国志》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为我们现代人的生活、职场、经商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发。超越身边的人还是被身边的人超越,也许就取决于大家对待业余时间的态度。点下面的横条参团购买这套书,全套四本,原价360元,现在活动价格只要118元包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