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考:科举“会试”知多少

中国疫情接近尾声,社会复工在有序进行,援鄂医护人员也开始分批撤离武汉,各地学生尤其是初三和高三这些马上要迎战中招、高考的学生的开学复课也渐次提上日程。

不过,距离6月7、8号的高考还有两个多月,不妨先来一场古代版的科举会试(相当于今天的全国高考)热热身、试试水!

毕竟古今考场区别还是挺大的,咱还是先熟悉一下考场环境——贡院吧。

贡院就是会试的考场,最早始於唐朝。“贡”的意思指的是各地举人来此应试,就像是向皇帝贡奉各地宝物名产(人才)。贞观年间,唐太宗看到新科进士们从端门列队而出时得意感叹:“天下英雄尽入我吾彀中矣!”这句话就是说:“天下的青年才俊都进了我的智库、成了我的智囊团!”,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我国现存有河北定州贡院、四川川北道贡院、江苏江南贡院等。尤其是位于江苏南京城的江南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间,四周建有两重围墙,上面布满荆棘,以防夹带作弊,世人又称其为“棘围”。

呃,是不是走错片场了……没错,这就是科举应试的考场、古代的“号舍”。就是破败了,修复后它是这样的:

贡院的号舍数十间为一列,每巷有《千字文》编列号数。号舍内置木板两板, 分别作桌椅用,休息是两木板合而为床。应试者入内即封号册,食宿均在号舍内,交卷时方开。啥?考试时还能休息?还能食宿?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不要太爽!现在的高考一场下来也就三个小时,会试一场下来得三天!三天就困在这么个两立方米的小隔间,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它不憋屈么?

心明眼亮的你一定发现了:这号舍面对面的,不怕考生交头接耳对暗号吗?

想啥呢,古代虽然没有摄像头,但是总有无数双眼睛360°无死角深切地监视着你!地面上的巡绰官(负责考场巡查的官员,以武官充任,掌试院巡查、纠举不法)时不时在你周边徘徊,高空中的兵勇坐镇周边一切岗楼也在俯视着你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有人徇私舞弊,这些兵勇就可入内对舞弊者绳之以法。

江南贡院明远楼,站在上面则整个贡院尽收眼底

不过悄悄告诉你,办法总比困难多,据说宋朝的苏轼和苏辙兄弟俩两次对暗号都成功了!

北宋蔡绦《铁围山丛谈》载,在四川乡试的时候,哥俩被安排在对角的两个座位上,苏轼接题一看直接傻眼:考题出处完全想不起来!这等于是完全不懂要考什么,还怎么作答……钭对面的苏辙见亲哥抓耳挠腮,又不能传话,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只见苏辙不慌不忙拿起笔管子,就那么轻轻一吹,就吹得苏轼喜出望外、奋笔疾书、即时交卷,得了高分!苏辙就这样告诉了苏轼:考题出自《管子》的注文。聪明的苏轼也一下了悟:笔管子就是“管子”啊!

另外一次就不是这样的考场环境了,不过兄弟俩再次作弊成功: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兄弟又同时参加了制科考试(一种由皇帝亲自出题的特殊考试制度),这回轮到苏辙弄不清考题出处了。苏轼立马假装发怒,朝监考官吏索要砚台,还边拍桌子边小声骂道:“小人哉!小人哉!”苏辙顿悟,这是孔子骂樊迟的一句话:“小人哉,樊须也!”此题出自《论语》的“樊迟学稼”注。于是哥俩又双双高中。

真是哥俩好,好哥俩!

羡慕一下就好了,这哥俩的作弊境界,一般人模仿不来!难度太高。

熟悉了作战环境,让我们揣好武器、备好干粮,进考场吧!

一、请出示您的准考证!

古代也有准考证啊!没错,古代也有神枪手。隋唐开科取士以来,由于考场规则是逐步完善的,初期管理较为混乱,总有考生挖空心思徇私舞弊骗取功名,于是为防有人冒名替考作弊,考生首先得有一个能够证明“我就是我”的票据,相当于今天的准考证。票据上详细记载着考生的姓名、座号、年纪、体貌特征,如身高矮胖、肤色黑白、有无胡须胎痣等等。考生们凭票据进入考场,也根据自己领到的“座号便览”和“票据”来寻找自己的座位,这两种东西就是当时的“考号”和“准考证”。


由上图可知,票据上明确记载着考生姓名、年岁、体貌特征以及座次编号等信息,上端标有“浮票于交卷时自行揭去发案比对”的字样,并且盖有官府印章以防作伪。如从第一张票面上可以清楚地知道,江苏海门考生杨鑫镛年21岁,身高中等,面白而无须,弥封霜字陆号。除此之外,也会有“浮票”或“文童”等字样。“浮票”就是当时对这种票据的称呼,因为这种票据是一半粘贴在考卷上、另外一半呈悬浮状态,等考试结束交卷时让考生“自行揭去”以便“发案比对”的(一般而言,发榜时浮票均得收回)。最后一张赖以尊的浮票可以看出不完整,明显上面被撕去了一半。

目前常见的科举票据,大都是童生试“浮漂”。如上图第三张和第四张浮票上面明确标有“文童”或“童生”字样。到了清代,“童生浮票”又名为“院试卷结票”,如清代光绪年间成都府华阳县的李升荣的《院试卷结票》是他参加秀才考试时所用的准考证。

结票(图左)上端印有“院试卷结票”字样,另有文字:“成都府华阳县正堂为科考事案奉府宪举行,于点名时执票领卷,该文童李升荣各有凭据,如无卷票者不准入场,各宜遵照,毋得自俣,须至标者──曾祖廷先、祖玉兴、兴替文、业师张德芳、 里邻屈云飞、互结高绍聪、认保张孝文、派保彭宝杰;光绪 年 月 日。”此票左则有一行小字:“此票本童至廪保处过押,该童仍收存,临点领卷备查无此票者,不得领卷,毋得自误。”也就是说李升荣在赴考前需要亲自去领取《院试卷结票》,在赴考时,需“于点名时执票领卷”,“如无票卷者不准入场”参加考试。另外结票上还写有李升荣的曾祖、祖父、父亲、老师及邻居的名字,且需要两位保人画押,以备在领取考卷时查验考生真实身份。内容比现在的准考证要复杂多了。

不过,文字描述再详细,毕竟理解起来常常莫衷一是,到底没有现在的近期免冠照片直观,为此免不了出现矛盾、尴尬时刻。清朝钱泳的《履园丛话》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道光年间,有位叫胡希吕的"朝廷视学"在南京巡视考务,就把文字描述的"微须"的"微"字解为"无"字。所以,凡是脸上有"微须"的考生都被他审定为“人图不符”赶出考场。这急坏了那些有微须的考生,他们同胡希吕争辩起来,胡希吕固执己见,怒斥学生:“汝等竟不知‘微’作‘无’解耶?”一个微须的考生一听哈哈哈大笑,反驳道:“依您之见,孔子曾微服外出,是不是把衣裤脱了精光外出?圣祖康熙下江南均‘微服私访’,该如何解释?”胡希吕被驳斥得无言以对,十分尴尬,只得让那些微须的考生重新进入考场。

好了,折腾了一圈,你终于有了一张“准考证”,时间紧迫,咱们赶快进场吧!

二、松开你的裤子!

你兴冲冲地入场,却见前面排起了长队,大家好像都在忙着脱衣服,还不断传来催促呵斥声:“松开你的裤子!”啥玩意儿?进场还要脱光光啊!冇有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作弊的手段更加巧妙多样,科场中夹带、抄袭、顶替以及飞鸽传书、龙门调卷等作弊手段层出不穷。为了保证大家公平竞争嘛,只好严格搜身喽。

别紧张,这是考前的“例行检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帽子发巾、衣裤鞋袜、书箱铺盖等,必要时还要“裸体展示”——当场命令考生放开双手让裤子掉在地上。没错儿,就是你刚才听到的、前面等着你的那句“松开你的裤子”(如今的艺考是不是还在发扬这个传统?)以便于检查考生皮肤上是不是有文字图案之类的嫌疑。更有甚者,史书记载“解发袒衣,索及耳鼻”,连头发丝儿、鼻孔、耳朵眼都不放过啊!据说乾隆时期每逢大考,江南贡院门口就人满为患——大家都是来看考生屁股的!

自然,脱掉的衣服也不会被放过的。清朝的时候,考生必须穿单层的衣服,不能穿夹层衣裤,否则就会被呲的一声撕开来看是否有夹带。其他随身用具,笔墨粮油铺盖卷之类,一个都不能漏网!道光十二年(1832年),林则徐初次监临江南贡院,制定了《考场规约十二条》,要求考生不许夹带, 甚至带来的干粮都必须切开,以防作弊。你别笑,就是凭着这份细致和苛刻,林则徐在他三次担任江南贡院主考官时留下了“三度亲临棘闱中,雷厉风行革弊政”的佳话,使科场风气为之一变。

监查官也不是闹着玩的,关系着乌纱帽的事情,必须严查!考生进入考场要经过三道门的严格检查,如果前两道没查出问题,最后一道发现问题,那么前两道门的工作人员将以玩忽职守治罪。作弊考生将示众,并革除已有的功名。

这些项目确实细微繁琐,金朝的时候干脆直接洗澡换装——反正都是男性,众目睽睽之下,考生统一脱光光,洗头洗脸洗屁股,然后再换上统一的着装方能进考场。不过古代洗澡的成本毕竟太高,所以执行的朝代不多。

三、认真答题,金榜等你;扰乱考场,立马处置!

一系列的搜检程序结束,凭票据领取试卷,然后听从巡绰官指挥,参照“座位便览”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座位表寻找号舍,找到你的座位坐定,开始撰文应试、认真答题吧。

这个时候贡院就正式锁院封门了,三日内你只需宅在你的2m³号舍内文思泉涌、才华横溢并把它们书写于考卷之上即可,顺便吃喝拉撒;

期间号官还会将各管号内何人现坐何号逐一查明,呈报提调官、监试官等,不用管他;

提调官、监视官也会冷不防的过来抽查,发现枪手立即处理,不要理他;

三日之内考场内的巡绰官交替巡查时不时在你面前徘徊穿梭;

考场外围的士兵也全副武装严阵以待,刀枪剑戟等常规武器防人、弓箭弹丸装备打鸟——防止有人“飞鸽传书”;

高空中的岗楼兵勇也会白天摇旗示警、夜晚举灯求援,时刻俯视你的一切(包括你的吃喝拉撒)以防出现骚乱或作弊

……

不过这些统统与你无关,你只需废寝忘食、笔耕不辍认真答题即可。

哦,对了,唐代应试时考生还是可以日夜作答的,由官府给蜡烛三支,烧完为限。只是此举不仅容易引发火灾,还容易出现作弊现象,到宋真宗时期便严禁继烛了,考试只能在白天进行。所以你也别废寝忘食了,晚上还是保证充足睡眠、养精蓄锐以待明日吧!别问我这么局促的空间怎么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漫漫长夜你得蜷着!

四、还有两场,继续奋战!

第三天终于到来,可以交卷喽!蜗居了三日三夜的你以百步穿杨的速度“嗖”的一声第一个冲刺到大堂交卷,然后出场活动活动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等待着跨马游街、放飞自我……啊,此刻的天空是多么的蓝,风是多么的柔,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那么清新美妙,真真是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哎哎,这位兄台,醒醒,该进场考试了。

——老子都考完交卷了,还进场考试?!

咳咳,那只是第一场考完啦,现在高考还要分个语、数、外、文综、理综的,这会试怎么也得有个第二、第三场嘛!之前没说主要是你也没问哈!

温馨提示:三年一期的会试第一场结束后,考生可在贡院的部分区域内活动,主持考试的官员则在大堂誊卷和封卷,然后送到主考官处,等待评阅试卷。紧接着又会依照上述方法举行第二、第三场考试,9天之后会试宣告结束。

啥也别说了,在这里伸展一下胳膊腿儿喘口气儿,就赶快进场吧!十年寒窗苦读,成功在此一举,再复制两回这三天的经历,也就是6天之后,就真正解放啦!

预祝金榜题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