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新冠疫苗實體注射, 美國速度之快是否暗藏隱情

據德國政府信息發佈, 本月15日阻止美國“買斷”一家正在研製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德國企業。有報道說,

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欲開價10億美元,購買這家企業成果的“專用權”為美國專用。而這一提議遭到了德國經濟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的回絕,德國議會衛生委員會議員埃爾溫·呂德爾也表示:“現在國際合作很重要,不是一國私利。”


而就在3天之後,美國居然開始了首次的新冠疫苗人體注射臨床試驗。很多美國人連確診測試都沒來得及做,疫苗就已經生產出來了,這一操作也是很迷幻了。

我們要知道從疫苗的研發到使用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研發→註冊→生產→流通→使用

而僅僅研發的階段就是一場持久戰:找到病毒----分離病株---選擇毒株、工藝穩定性的實驗,到完成臨床研究的整個過程,都稱為研發階段。具體分為:實驗室研製、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


最早爆發疫情和進行研究的中國都尚未進行疫苗臨床試驗,美國盡然能在短短十幾天內完成,而且還是在想要買斷別人的疫苗專用權被拒絕的情況下。不禁讓人心生懷疑。

詹妮弗接種疫苗

無獨有偶,美國《新科學家》在3月18日還發布了這樣一篇文章, 文章表示有望在接下來的12到18個月能夠有可用疫苗,其實這個時間其實很短, 因為通常來說疫苗的研製、安全測試和生產之間通常花費10年或更長時間也不足為奇。

《新科學家》

文章中也提到了,Broderick(加州Inovio製藥公司的分子遺傳學家)表示在WHO公佈第一例新冠病例後的兩週,中國公佈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得到這個信息後的3個小時內,她的團隊就有了疫苗原型,可以進行初步測試,雖然在非常規時間內3周能夠研發出疫苗,但是安全性和有效性卻不敢保證。

目前首個接種疫苗的詹妮弗正在接受觀察,外媒連線詹妮弗瞭解情況。詹妮弗表示:她需要每天記錄自己的體溫、症狀、是否有其他副作用,並持續觀察14個月。

連線採訪

也表示這是她能為其他人做點什麼的絕佳機會,有潛在風險, 也希望這個疫苗有用。

外媒上人們對於這個情況褒貶不一,有些人讚揚她的勇敢,也有人懷疑是在演戲。


“看哭了,但我不能去擦,因為我對病毒還不能免疫”


“”真勇敢,她是英雄,希望她一直安好”


"她是一名勇敢的女士, 但是我有一點好奇, 如果她沒有感染新冠,那如何知道疫苗是有效的呢?”


“這給了人們空希望,你只要去看下埃博拉病疫苗研製的時間線就明白了”


“疫情爆發至少5年後才會有疫苗”


“危機中的演員, 都是假的”


“拜託! 在我們醫院, 疑似病例都還沒辦法確診”


“不管發生什麼-不管疫苗是否有效,她為整個人類邁出了一步,希望上帝保佑她,因為她是如此勇敢”

對於整個事件,人們看法不一,也有人提出了日前美國“0號病人”事件。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 美國這次的疫苗臨床試驗是否有效,也許只有時間能夠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