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看中国之广东:遂溪县。

遂溪地名由来

取”溪水合流,民利遂之“之意。

遂溪历史

夏、商、周属荆扬南裔。春秋时楚越之交。战国属楚。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属象郡。秦末汉初属南越。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交州合浦郡徐闻县。三国时初属蜀,后入吴。隋开皇十年(590)遂溪地设铁杷、扇沙、椹川三县,唐贞观二年(628)省椹川、扇沙入铁杷县,属东合州。天宝二年(743)改铁杷县为遂溪县,县址设今麻章区旧县村,此为遂溪得名之始。五代遂溪属雷州。乾道七年(1171年)雷州改为雷州军,遂溪属之。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雷州军为雷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雷州路为雷州府,遂溪属雷州府。清沿袭明制。民国二年(1913年)遂溪属高雷道,15年属南路行政区,21年属南区,25年属第八行政区,38年属第十四区。县治于民国37年(1948年)10月迁往城月,1950年3月迁回遂城。建国后,遂溪1950年2月属南路地区,9月属高雷专区。1952年属粤西行政区。1956年属湛江专区。1958年遂溪与廉江、海康南渡河以北合称雷北县属湛江专区,县城设廉城镇,1959年8月迁遂城。1960年雷北县改名雷州县。1961年重分,复置遂溪县。同年12月并为8个区,37个公社。1963年撤销区,改设13个公社。1966年分为14个公社。1978年分为18个公社。1980年分为23个公社。1983年,海康县沈塘公祈吴村、平衡、坑仔、高明、吴西、文章、朝栋和乾塘等8个大队划归城月公社管辖。同年12月,撤销社队,建立区乡制,全县设19个区、1个镇。

2003年10月,遂溪县撤销北潭镇、下六镇、沙古镇,分别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界炮镇、草潭镇、洋青镇。

截至2018年,遂溪县下辖15个镇:遂城镇、黄略镇、建新镇、岭北镇、城月镇、河头镇、江洪镇、乐民镇、乌塘镇、北坡镇、港门镇、草潭镇、洋青镇、杨柑镇、界炮镇15个镇,另辖一个乡级单位:广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