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然一新!这个村早已开始"自我革新"


3月13日,小编来到绥山镇汪坝村时,隔的老远便听到甘蔗林里传来的声音:"这几捆给我"、"再给装一车"、"哎呀,不讲价哈师傅,你尝一下,不甜不收钱哈"...

走近一看,前来进货的小商贩、只身购买的当地村民,在村委会的协调之下,有序地、其乐融融地进行买卖。与几个月之前"死气沉沉"的局面完全不同。

几个月之前,这里才遭受了一场几年难得一遇的大洪水,这场洪水几乎将汪坝村2组一半的房子都淹了,这里30多亩的甘蔗林也无法幸免,"意料之中"地倒了一大半,这可把甘蔗林的种植者冯学成给急坏了,正在不知所措之时,村委会班子给出了一个点子--可以将倒了的甘蔗全部卖给糖果厂进行二次加工。

果不其然,冯学成将"受损"的甘蔗卖给糖果厂后竟然也收益20余万元!

无独有偶,当提到汪坝一组的菌子时,汪坝村副支书胡太军可是有太多话要说了。"很早以前,我们一组虽然有几户人家开始了菌菇大棚种植,但是很散乱,东一坨,西一个。在村支部的倡议下,一组的村民都参与到菌菇大棚种植,并将所有大棚都集中到一起,十多户人一起种植菌菇,变分散为聚集,太方便管理与售卖了!"

顺眼看去十多个黑色大棚一字排开,一个40多岁、皮肤黝黑的村民在收拾着菌胞,他就是菌农夏建忠,"它可是我们致富的法宝,浇水就能变出票子来。今年菌子就已经卖了50万多元,现在菌胞还可以收入10万元。"

小编了解到,以前菌胞都作为废弃物被丢弃掉,自从村支书丁荣忠代表合作社受邀参加四川省农业厅组织全省优秀农民企业家到日本学习现代农业及农业废弃物循环处理,回村后就组织村委会班子一起研究,最后发现菌胞可以作为施肥的好材料,随后村委会便召开专项培训会,对一组十多户菌农进行培训。

现在一块菌胞可以卖到0.2元的价钱,据了解平均1户农户家里一般有10万-30万个菌胞。小编算了算,这菌胞卖下来也是一笔极为可观的收入呢!

除了二组甘蔗、一组菌子之外,在绥山镇的支持之下,汪坝村还不断进行"自我革新",3组发展龙虾养殖,4组发展果禽混养基地,5、6组着重培育蔬菜棚,7组打造火龙果采摘基地,真可谓7组7"样",相同却又不同,和谐共谋发展。

汪坝村,全村共7个生产组553多户1508人,17户贫困户。村委会在不断发展产业的同时,也不忘这17户贫困户,在引进私人企业的时候,商谈的第一条便是企业必须为这17户贫困户提供工作,根据实际情况,结算工资时可以是按小时结算、也可以按天结算。

村委会讲,此举的主要目的是在于鼓励、提倡每个人都能够靠自己的勤劳获得相应的报酬。据了解,今年贫困户的年均收入可超过去年平均水平1000余元。

汪坝村实实在在做到了村村换新颜家家有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