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战“疫”女性

他们用文字记载“战胜病毒”的曲江抗“疫”日记

用影像记录“奔走一线”的曲江群像

用网络输送“急民所急”的曲江服务

他们——是曲江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宣传组

他们中有一个人

像一束光,温暖着大家,携手前行

瘦小的身躯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她就是宣传组组长——文静

凝聚年轻的心,“她力量”很暖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考——各类消息不绝于耳、真假难辨,有人恐慌无措,有人盲目乐观……正在紧张筹备“中国年”宣传的文静敏锐地意识到,必须得尽快发声,传递权威科学的信息,让公开和理性驱散病毒的迷雾。

战“疫”伊始,文静发现,有的同志有点不知所措。的确,当年的非典,这些80、90后还在上学,完全没有这方面经验。她说:“只有我在一线,他们才能安心。”文静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以身作则,不论是在医学观察点,或是在“封楼”现场,她带领团队完成了一次次高质量的新闻采集和社区宣传

在同事们的眼中,她是大家的知心大姐,工作上虽然要求很严格,但生活上对大家很关心,

她对团队的爱,在夜宵的方便面和火腿肠里,在抽空给大家做红烧肉里,在正月十五的元宵里,在“三八”节给女孩子们做的蛋糕里……

过年期间,同事秦犁担心孩子太小,就让爱人带着孩子回了娘家,每天回家冷冷清清,冰箱里也空空如也。大年初二来到单位,秦犁情绪有点低落,嘟哝着“过个年连顿饺子都没吃上”。晚饭时间,一份羊肉饺子“从天而降”,原来,是文静悄悄让母亲在家里包了饺子拿过来。同事刘冬笑着回忆说,当秦犁吃到了代表福气的硬币时,眼睛都亮了。秦犁不好意思的说,饺子真香啊,当时就想给知心大姐一个拥抱。

用专业扛起责任,让老百姓安心放心

从曲江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伊始,文静就用一名“老记者”的丰富经验,迅速组织大家制定了一系列宣传工作方案和突发状况的应急措施,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行动,让群众看到政府坚决打赢这场阻击战的决心和行动。

大年初一,社区宣传的任务迫在眉睫,在设计公司、印刷厂几乎全部歇业的不利条件下,文静带着团队通宵工作,不到24小时,10万份海报就迅速分配到各个社区,有力的口号、科学的防控知识,给群众再添上一份安心。

很快,曲江新区内的所有官方自媒体也发动了起来,图文、短视频、长图等形式,让疫情防控工作措施、成果,物资保障,防疫知识,感人故事等各类信息通过网络送进千家万户

,连续几篇10万+的文章,让团队所有人都兴奋不已,干劲十足。

同时,宣传组还组织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新社、陕西电视台、西部网等中省媒体连续采访报道,尤其是曲江新区医学观察站的种种暖心举措,被大量报道,彰显了西安形象,传递了城市温度。

鼓舞人心的同时,文静和宣传组的小伙伴们一直在关注着民生。他们不但想办法让西旅集团的“送老字号上门”“送餐上门”等特色服务通过强力宣传而被市民熟知,还联手经发局推出了“黄马甲送菜上门”活动,市民只要动动手指,平价鲜菜、特色小吃就能送货到家,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她说:“我们要做到,群众只要打开曲江官微,宅在家一样安心放心”。

坚守是我们的使命,曲江精神在不断传递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这是曲江人的作风。大年初一开始一直无休,工作到深夜是常态,文静也没觉得有啥不正常,因为大家都是这样扛过来的。只是孩子总是埋怨见不上妈妈,爱人很快也进入了单位的防疫工作组,70多岁的母亲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日三餐做下来,腰腿疼得要靠吃止疼药支撑。说到这里,文静充满了内疚。但很快她又说,防疫工作组里的每一个人都不容易,他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家庭。但这个时候,职责所在,每个人都选择了坚守。人,还是应该有点儿担当的。

采访中,文静反复说,和那些每时每刻都奋战在一线,与生命赛跑的“奉献者”相比,和那些一直战斗在留观站、检查站、社区的同事相比,自己的工作顶多算1.5线,也只是做了该做的工作,微不足道。

“宣传上如果说有一点点成绩的话,那是因为这个团队好,每个年轻人都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吃苦,工作中从不互相推诿,总是争着干活,抢着加班,互相补台,彼此鼓励,充满正能量,我常常被这些可爱的年轻人感动着。”她说:

“在这次抗击疫情中,那么多老大哥、老大姐奋战在一线,那么多年轻人有担当有作为,能感觉到曲江精神在不断传递着,这种精神,是我们必将迎来战‘疫’胜利的信心,也是圆满完成今年工作目标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