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餐饮行业被“新媒体”激起波澜,餐饮+新媒体发展大趋势

2019年,在疫情开端中倒计时;2020年,在疫情尾声重新开启。

中国有超过1000万家餐饮门店,在大多数人眼里,开300万家,关300万家,快生快死已是常态。

但在大数据等因素作用下,2019年起餐饮行业被“新媒体”激起波澜,已经迎来大变革时代,崭新的行业生态、商业模式日益崛起爆发。

中国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选择上市,地方政府也出台大量支持政策,欲将2020年打造为新餐饮上市爆发元年。

近期,餐饮+新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在疫情下彻底揭开了神秘面纱,想哥也做了些大胆的分析:

1. 小面积化,是品类第一的共同特征

像是绝味鸭脖、DQ等等,还有极多的小吃店,品牌规模越来越大,分店越来越多,但店铺面积也越来越迷你。

其根本原因在于:店面缩小,投入门槛相应降低,经营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的调整也就愈加灵活,对规避创业风险有极大的作用。


2. 爆款化,高服务强感知才能被顾客记住

举一个很好的例子,DQ冬季依旧在卖冰激凌,冬天买冰淇淋的人少,就可以想尽办法降低成本,提高服务和品质,资金投入到研发新品中。冬天能卖的不差,那么夏天来临的时候必定迎来爆点。

现阶段更是这样,厚积薄发,死磕运营管理、效率提升才有机会形成规模。


3. 餐饮零售化,餐厅成为特定流量的终端销售场景

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都开始以自身名气为根基打造出零售产品:在海底捞,你可以带走袋装火锅底料、佐料。在星巴克,你可以买到新品不断的杯子、咖啡豆以及玩偶。

越来越多的门店不再只是单一的只做堂食,而是开始利用自己的店铺流量池进行营销,所以餐饮零售化也是大势。


4. 多场景化运作,边界被打开将成常态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喝过”Luckin coffee”(瑞幸),这是一个刚出道就喊话要超过星巴克的品牌,其在探索过程中寻找到了“线上+写字楼大厅”的模式,顺利在2年分支出5000家店面,也将餐饮行业的桎梏大门开出个缝。

越来越多的店铺选址不再局限化,而是突破常规更加多元化,再结合线上“病毒“式传播,创新出快速规模化的新路径。


5. 渠道下沉,一线城市造势能,三四线城市造规模与利润

今年很多本身就很有盈利能力,但规模不算巨大的企业都齐刷刷的选择在一线城市开首店比如:“巴奴毛肚火锅”和“喜家德”之类的。

而像西贝、海底捞这些根基较深的品牌企业则逐渐下沉到了一些二三四线级市。

原因也很简单,在现在全民自媒体时代,每个人的见识都在日渐提高,下沉到一些富裕的乡镇、村落,中国有3000个县和70万个村都像是未经开发的蓝海。在一线城市创造出品牌优势,瞄准三四线城市创造规模与利润无疑是诱人的。


6. 传播多样化,应有自己的“流量池”

在10年前,餐饮品牌的传播渠道更多的是传统线下传单海报,电视投放广告;

但是在现阶段,抖音、西瓜视频等视频直播平台已经成为了新的带货传播窗口,很多企业都在奋力尝试,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7. 管理数字化,数据成为核心竞争力

数字化不再只是一个标签,也不再只是IT方面的专属话题。

互联网+时代,其巨大的影响力已经从量变到质变,对消费者行为、外部商业环境、以及餐饮企业自身的运作模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比如说以数据为基础的线上线下运营、新品研发、厨房生产、供应采购等等。


8. 集中规模化,10亿级餐企将显现

2014年-2018年一共有1444亿的资金进入到餐饮产业里。据官方预计,中国餐饮未来10年,可能会出现超100家的餐饮上市公司,20年时间可能达到200~300家。

火锅底料的工厂化促进了火锅的全球规模化,并成为了餐饮里的最大品类,还产生了2000亿市值的海底捞。

我猜想,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都会向集中规模化看齐。

我是想哥,一个希望通过新媒体运营的方式,助力餐饮品牌跑赢时代,永远屹立于风口的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