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公交车听新闻 太原市“39路新闻客车”挺新鲜

“39路新闻客车,现在为大家播报时事新闻……”在省城39路公交线上,有一辆“特别”的公交车,当遇到红灯时,车厢内会响起司机嘹亮的播报声。除了最常见的文明宣讲、安全提示外,内容更多了一些时事新闻。引人注目的是,这并不是车载电台广播,而是公交车司机郭乐的口头新闻播报。

3月27日上午,山西晚报记者在下元公交站见到了郭乐,坐上39路公交车,感受这辆“新闻客车”的魅力。

提前做准备 才能准确播报新闻

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郭乐今年38岁,在39路公交线上已经工作了9年。

上午9时30分,离发车还有一段时间,郭乐已经在做发车的准备了。他先打扫了车上的卫生,又检查了车辆各处的情况,最后坐在驾驶座上,拿出了一个橘色的小本子。山西晚报记者看到,郭乐的小本子只有手掌大小,翻开一看,里面写着各种各样的新闻,既有出行提示,也有关于疫情防控进展情况的。

“主要是省内的一些新闻,和省城有关的会比较多。”郭乐说,最近他播报的都是关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新闻,每天要播报的新闻,他都会提前一天整理好,写在小本子上。每天晚上下班后,他都会在各种新闻类APP上搜索和省城有关的新闻,经过筛选后,再告知给自己所在的电车一公司二车队工会主席杨凡,“他也觉得可以播报,我就记录在小本子上,准备第二天上班的时候用。”

这样的播报形式,是郭乐从2019年8月左右开始的,到现在为止,他记录新闻已经用掉了两个类似的小本子。“现在习惯了,提前把要播报的新闻整理好,还要练习读几遍,做到流畅才行。”郭乐说,“这既是对广大乘客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特别的播报 引来不少好评

10时05分,距离发车时间还有5分钟。随着公交车驶出公交站,郭乐的新闻播报就开始了。在一个十字路口,眼看着红灯还有近40秒的时间,郭乐拿起放在驾驶台左手边上的小本子,读了起来:“39路新闻客车,现在为大家播报时事新闻,目前,太原市发布关于……”山西晚报记者注意到,当郭乐播报新闻的声音响起来时,车内的一些乘客有些诧异,但大家很快就平静下来,也有人开始认真听新闻。

“挺好的,第一次遇到。”山西晚报记者在公交车上随机采访了一些乘客。市民李先生是第一次乘坐郭乐驾驶的39路公交车,他觉得,相比以前公交车单纯播报文明礼貌、提倡让座等内容,播报新闻不仅内容新颖,也能让市民了解时事新闻,一举两得。大部分乘客和李先生一样,“挺有意思!”“很特别!”是山西晚报记者听到最多的评价。

“我们是服务行业,又是窗口单位,作为公交司机,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乘客提供一个便捷的服务,让乘客坐车开心、放心、满意。”郭乐说。有时候出车,他看到乘客经过一天工作后疲惫的面容,就想发挥自己的岗位优势,给乘客带来一些帮助,就比如现在这样,通过口头播报新闻,让许多没有时间看新闻、读新闻的人了解身边发生的各种变化。

将继续改进 提升服务质量

郭乐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虽然在同一条线路上工作了9年,对整条线路都比较了解,但怎么播报新闻,怎么能做好播报,他下了不少功夫。

“这条线路上有20多个比较大的路口,但不可能每个路口都进行播报,也有些路口的红灯时长比较短,不适合播报,这些都得注意。”在播报新闻前,郭乐都要先把新闻“压缩”到30秒左右,保证在公交车停下来的时候,能有足够的时间把一条新闻读完。

说起最初播报新闻时的情景,郭乐说他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读不流畅。“没别的办法,就是多读,读的次数多了,就流畅了。”他说。现在,他每天晚上记录好新闻之后,都会读上两三遍,保证语句通顺。

“那读新闻会影响行车安全吗?”山西晚报记者有些疑惑。

“不会的。”杨凡给出了准确的答案,他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按照公司要求,在停车等待红绿灯的时候,司机要播报一些照顾特需的服务用语,现在郭乐播报新闻,只是转变了宣传内容,不会让司机分心的,也不会产生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在郭乐最开始播报新闻的时候,车队还让人实际跟了车一段时间,确保播报时的行车安全。“一定是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才会做这些播报,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杨凡说。

“现在有人提出是不是要增加一些国内和国际新闻的播报,这些我也会考虑的。我收到过一些乘客的反馈,有直接说这种方式好的,也有人给我点赞的,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工作的动力,督促我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提升服务质量,也为咱们的创城贡献自己的力量。”郭乐坚定地说。(记者 张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