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故宫的风花雪月——光绪

光绪帝是大清王朝第十一位皇帝,可他的一生以及属于他的后宫往事,依旧是个悲剧性的故事,在紫禁城里上演了。

按理说,光绪帝载湉本是醇亲王奕譞的长子,和皇位关联并不大。但由于同治帝早亡,而且又无有子嗣,大清王朝的皇位就空悬起来了。于是,两宫太后与宗室大臣商议继位人选的时候,慈禧太后率先指定了载湉继位。因为,载湉不仅是她的侄儿,而且载湉的母亲还是慈禧的妹妹,载湉就是慈禧的外甥了,这双重的身份自然比其他人的关系要亲近。加之载湉年方四岁,又是个幼年天子,也利于慈禧继续以皇太后的身份,掌握着朝政。

于是,载湉离开了醇王府,告别了本应属于自己平静的王爷生涯,走进了陌生的紫禁城里,继位当一个少年的傀儡天子,时为光绪帝。登基后的光绪帝,童年时光并不幸福,他不仅没有享受在父母膝下承欢的快乐,也没有像其他孩童那边无忧无虑的玩耍。他还给得任人摆布地做在孤零零地坐在皇帝宝座上,充当所谓的“傀儡”。而作为天子的他,还给每日进行繁重而枯燥的学业,好不自在。特别是姨母慈禧太后,对小光绪的管教也是十分严厉的,动不动对小光绪进行体罚呵斥,这也造成了小光绪长期对慈禧太后的畏惧。就这样在战战兢兢和慈禧太后严厉的目光下,小光绪度过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随着小光绪一天天的长大,可慈禧太后依然没归政的意思,直到光绪帝十八岁的时候,才允许其大婚、亲政。可亲政后的光绪帝依旧不快乐,大清王朝的江河日下,让做皇帝的他倍感压力重大,慈禧撤帘归政后,却丝毫没有交出权力,事事还能请亲爸爸示下的局面,让他也毫不轻松。

而光绪帝接手的大清王朝,不仅是问题不断,还给面对日本及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侵略的局面。特别是甲午一战,大清王朝一败涂地,割地赔款,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不甘心做个亡国之君的光绪帝,决定痛定思痛,进行变法革新,以期待国家富强起来。于是,他重用意康有为的首的维新派,开始进行了轰轰烈烈地戊戌变法。变法之初,也是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但光绪帝太年轻了,太心急了,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结果,在变法的过程中与慈禧太后产生了深深的矛盾。特别是当变法触及到慈禧太后她的统治权力时,老太后却不肯让步了,毅然做出了发动了戊戌政变,逮捕维新党人,并将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之中。从此,光绪帝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大清天子,实际上却是一个囚徒式皇帝,十分凄惨的。

最后在慈禧太后归天前夕,老太后依旧对光绪帝不放心,他害怕光绪帝一旦登基后,会对其清算。所以,心狠手辣的慈禧太后还没有放过光绪帝,派人将其毒杀了。就这样一生为傀儡的光绪帝,在自己的三十四岁年纪,就匆匆走完了自己的可悲、凄惨的帝王生涯。

说到光绪帝,他不仅是自己的皇帝生涯极其悲惨,而属于他的婚姻及后宫嫔妃也是十分骑车,这其中就是一后二妃的故事了。

光绪帝

光绪帝也算是晚婚的年纪了,至于光绪帝晚婚也是慈禧太后不肯交出权力的原因。直到光绪帝十八岁的时候,才同意光绪帝的大婚。

当时,经过层层选秀,进入最后PK环节的有慈禧太后之弟都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还有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他他拉氏姐们和其他三名女孩子。上一次,自己的亲儿子同治帝选后的事情,就没有遵照慈禧的意思进行,这已经令她十分不满了。所以,这一次,她要亲自指定小皇帝光绪的婚姻,不让任何人插手。到了选后妃的日子,隆裕和其他4名女子一起,在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正襟危坐的注视中,完成自己人生命运的改变。本来,光绪想自己选择婚姻,他已有中意之人,但面对的慈禧的威严,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初衷,一切以亲爸爸的懿旨为准,最终选了,自己的表姐,副都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为后,珍妃与她的姐姐瑾妃同时选为嫔。而珍妃,入选的理由更是可笑,因为她不是皇帝一见衷情的那位,所以才被留了下来,这是皇家的游戏,规则,永远都这般荒唐,永远只能服从。而光绪帝一后二妃的配置,也是大清王朝后宫人数最少的一位皇帝了。

我们先来说说皇后叶赫那拉氏,也就是日后隆裕太后。身为大清太后的侄女,这使得她在年幼的时候,就比寻常的官宦人家的女儿高出一筹。到了及笄之年,在自己姑姑慈禧太后的安排,她被迫走进皇宫,成为了表弟小皇帝身边的女人、大清王朝的皇后。之所以,慈禧选择了隆裕,正是因为隆裕是自己的亲侄女,叶赫那拉氏的人,她入宫为后,不仅能维护自己的权力与威严,还能更好地控制皇帝和后宫,选秀结束后,皇后按照皇家的礼仪,在指定的日子,从自己的娘家被抬入紫禁城中,与光绪完婚。就这样,她告别了自己的少女时代,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皇宫里,成为皇帝身边的女人,同时也揭开了她一生不幸的开始。大婚之夜,本应是每一个女子最幸福的时刻,可那一天隆裕也没能得到应有的快乐,光绪对她却是异常的冷淡,客气得根本不像新婚夫妻。因为光绪无法接受自己昔日的表姐,在慈禧的安排下,成为自己的枕边人,这让他无从释然。若是从前,仅仅是表姐弟,她们还能像亲人一样彼此交谈,可如今表姐却成为了自己妻子,这让光绪十分不悦,何况自己的表姐又是相貌平平、性格懦弱,举止拘泥于礼法,没有一点让光绪有着丝毫的喜爱,他只能靠冷战的方式对抗着命运和慈禧的安排,并把所有怨气撒到皇后表姐的身上。

隆裕太后

大婚之后,一后二妃与光绪帝彼此相敬如宾,这让慈禧太后松了一口气。但不久,慈禧发现帝后之间白天相敬如宾,晚上却“相安无事”,倒是年仅14岁,玲珑俏丽,又“工翰墨、善棋”的珍嫔独得恩宠,夜夜承欢,殆无虚日。对此,皇后有苦说不出,对太后也难以启齿,只得独自默默忍受着一切。但精明的慈禧早已发现了光绪冷落皇后的事情,她没有明言,对光绪帝旁敲侧击,那小皇帝诺诺连声,但回去后依然故我。深宫凄凉、宫闱矛盾的恶性循环使这位年轻隆裕成了牺牲品。

此刻,光绪眼睛里只有珍妃,没有其他人了,即使没有珍妃,光绪也懒得搭理自己的皇后,因为他认为这位表姐就是老佛爷安插在自己身边的耳目,处处冷落隆裕,时常还搞恶作剧奚落她。然而,此时受宠的珍妃,却因为触犯慈禧的天威,而深受严厉的惩罚,深受庭杖并降位为贵人,后来又被打入冷宫幽禁起来。看到自己的爱妃受到慈禧的责罚,光绪却无力挽救,他是十分忧心,他把所有责任和怨气推到了隆裕脑袋上来,认为这件事情是隆裕告诉了慈禧,所以对隆裕恶语相加,甚至当着众人的面打了隆裕。而当时的隆裕,又羞又愤,真的是死的心都有。本来身为皇后可以享受最高的荣耀,但她却丝毫没有半点幸福,不仅得不到光绪半点的怜爱,如同守活寡一般,有时还要经常受到光绪的责打,何况她一直没有生育,更是无法使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女人,真是十分凄凉。而她过于懦弱的性格在宫中也不甚得慈禧这位姑母的欢心。慈禧,对她也没有给予更多的帮助,反倒让她如同傀儡一般,让其摆布。而隆裕依旧就像木偶一样,唯有高高地端坐在皇后的位置,仅此而已。

即使后来戊戌政变后,光绪被慈禧囚禁在瀛台,隆裕在慈禧的安排下,进入瀛台陪伴光绪,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这对夫妻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能够长时间地单独在一起,但他们的关系却没得到完全的改善。遭受囚禁的光绪,心情也十分低落,面对隆裕的出现,更是把她看做太后监视自己的人,仇视相对,常常拿隆裕出气,时时责打。伤心过度的隆裕压抑不住心里的委屈,流着眼泪对光绪哭诉自己的不幸,哭诉老天对自己的不公。但此时的光绪,连自己的生命都无法保全,自然对隆裕的不幸遭遇,也是无可奈何。尽管那一段时间里,他们的关系有所缓和,能够安静地相处,但他们依旧做不到像正常的夫妻之间,那样亲亲密密,卿卿我我,依旧形同陌路,彼此冷冷清清地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

后来,八国联军打入北京,隆裕与慈禧、光绪一起逃离北京,历尽艰辛到达了西安,这也使得隆裕这一次感受到了王朝末路的凄惨境况。之后,辛丑条约签订后,她们重新回到了北京。虽然,此时珍妃已经被慈禧害死了,隆裕没有了竞争对手,但心如槁木的光绪,对她依旧没有半分恩爱,依旧十分冷落。而隆裕则是很长时间随侍太后身边,有意避着皇帝。而此时光绪和慈禧的母子关系表面上维持得还好,所以,她未遇到大的风波,只是静静地当好着自己的皇后。然而一切的改变,是在1908年初冬,光绪帝离开人世的时候。此时,时日不多的慈禧,再一次自己决定了王朝的继承人,以醇亲王载沣的长子溥仪继承大统,兼祧同治、光绪二帝。而此时的,长年守活寡的隆裕,则在慈禧的安排下,成为大清王朝的下一任太后,与自己的小叔子的摄政王载沣,一起掌管王朝的命运。

丈夫光绪与姑姑慈禧的先后归天后,她终于得到了些许的自由和轻松,晋升为大清太后,成为了紫禁城中的女主人,万人之上,养尊处优。可她却生不逢时,此刻的大清王朝早已风雨飘摇,行将就木,外有列强侵略,内有革命党人起义,处境十分危险。可隆裕却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她没有姑母慈禧纵横捭阖的权术,也没有其掌控朝政的能力,而自己的小叔子载沣也是一个能力水平有限的人,更是无法处理这复杂的局面,她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大清这座大厦慢慢地倒下。最后,随着1911年武昌起义的枪声,终于敲响了大清王朝的丧钟。最终,在权臣袁世凯的威逼下和天下倡议共和的局面下,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终于签发了大清王朝的最后一道上谕--《退位诏书》,自此,统治中国200余年的大清王朝在隆裕的手上,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中国也从此告别了帝制,走向了共和。而隆裕能在关键时刻,能接受现实,发布退位诏书,减少战乱,这也是应予以肯定的。大清皇帝退位后,隆裕与小皇帝溥仪依旧保存帝后的尊号,继续居住的在紫禁城中,过着与世无争的宫廷生活。但此时的隆裕,却长期忧郁,以致积郁成疾。她虽然慨然下诏逊位,但实际上仍是“让国仍存亡国恨”,以为愧对创业的列祖列宗。心中一直郁郁不乐。自己尝谓“孤儿寡妇,千古伤心,每睹宫宇荒凉,不知魂归何所”等语。最终,在1913年2月22日晨2时,积郁成疾的隆裕太后不幸病逝,仅享年46岁。

武昌起义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光绪帝一朝的宠妃珍妃他他拉氏。一入宫门深似海,还是豆蔻年华小女孩的珍妃,在不谙世事的年纪,就这样告别自己的昨天,带着少女的懵懂与天真,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皇帝身边的女人,成为了亿万臣民仰视的皇室成员。初入宫门的珍妃,应该是快乐与幸运,皇家的富庶奢华、宫廷的新鲜感觉,光绪帝的怜爱,以及姐姐的陪伴,都让她觉得后宫生活应该是轻松、舒适的。一后二嫔的格局,让她没有经历太多前朝后妃之间那种勾心斗角的惨烈争斗,此时,权倾朝野的慈禧太后,对着这个还是孩子的珍嫔,也美有太多的敌意,对她也没有太严的管束与教训,偶尔也会流露出一丝的喜爱。不久,借着慈禧的六旬万寿节,她和姐姐同时被晋封为妃,再一次享受到了皇家的眷顾和荣华。

然而,幸福来的太快了,这注定要却为她将来的不幸埋下了伏笔。婚姻无从自主的选择,让光绪帝深感不悦。自己昔日的表姐,却在慈禧的安排下,成为自己的枕边人,这让他无从释然,更对身为皇后的表姐毫无喜爱,他只能靠冷战的方式对抗着命运和慈禧的安排。另一位相貌平平、近似木讷的瑾妃,也与光绪的关系漠然。此时,天性活泼、聪明灵巧、眉清目秀的珍妃,却讨得光绪欢心。

珍妃与一般满洲贵族小姐不同,珍妃自幼随伯父长善生长于广州,长善给予她们姐妹良好的教育。她性格开朗,与此地蓬勃开放的风气正相宜,进得宫来亦比长居京城的姑娘显得聪明伶俐。她的调皮活泼、天真烂漫、都让郁郁寡欢、沉默寡言的光绪,一下子觉着开朗、快乐许多。这年轻貌美的少女所给予他的活泼气息,如同夏日闷热午后的一场清雨,雨后有清甜的果木香,呼吸起来亦有畅快喜意。从来皇帝无恋爱的,而他格外处境尴尬,虽位居九五,实质上寄人篱下,比旁人更孤独,更心事重重。唯独同她一起,他可以放松笑闹,展颜一笑。珍妃喜好时尚,这与向往西方事物的光绪志趣相投,她常伴扮出男装宛如少年美差官,调皮可爱,灵秀动人。加之她本来就工翰墨会下棋,与光绪共食饮共玩共乐,对于男女之事毫不在意,他知道她与身边的其他人不同,她是专注忠诚于他的,以一个纯情女子的勃勃的青春来供奉他,仰慕他。她茂盛的情意使得他黯淡孤独的生活得以显现生机。

珍妃他他拉氏

可就在他们沉浸于二人两情相悦的幸福生活中时,一双邪恶的眼睛,却在不知不觉间盯上了珍妃。可毫无宫廷争斗经验的她,却是毫无防备,她依旧仗着光绪的宠爱,开始有些肆无忌惮地了。本来,光绪与皇后叶赫那拉氏之间的关系冷淡,专宠珍妃一人的局面,早已让慈禧不满,加之她又喜着奇装异服频频拍照,作出了出格的举动。更令慈禧不能容忍的,她在皇上面前求爵卖官,干预朝政,这对权力欲极强的慈禧无疑是最大的挑战。可老太后的天威是不容挑战的,慈禧最终发了雷霆之怒,珍妃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庭杖并降位为贵人,后来又被打入冷宫幽禁起来。

凄凉的冷宫,我们不知道她是如何度过的,漫漫的长夜,曾经的富贵荣华,卿卿我我,都化作成了昨日记忆,只有那一弯冷月,在寂寞中,伴着她守着誓言、守着挚爱,等待着命运的改变。也许,有一天,光绪真的掌权了,她就自由了、属于她们的幸福就会重新回来的。可惜、一切都只是一厢情愿,复杂多变的朝局,内忧外患的帝国,光绪的失势遭囚,最终,让她的想法只能如梦一场。甲午战败,励精图治的光绪,却在戊戌变法中,被慈禧通过政变,囚禁于瀛台,失去了人身自由。

而到庚子国变时,当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帝后准备西逃的时刻,珍妃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早已对珍妃怀恨在心的慈禧,此刻下了杀机,她带着光绪出逃之前,下令将幽闭于冷宫两年的珍妃唤出,沉井。据说,珍妃死前仍顶撞慈禧,被拉出去之时高呼:“皇上,来世再报恩了!”这一声催人泪下。没有最后的诀别,不问可知,她心有多么凄厉不甘!孑然分手,被迫离散是所有爱情悲剧的节点。可一切都无法挽回了,老太后的冷酷无情、光绪帝的无能为力,最终让她的玉体消逝、香沉井底。而作为皇帝的光绪,在那一刻却无法保护自己的女人,这无疑是这场爱情故事最悲剧的地方,正是“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而这一去,便是天上人间,再难相见。光绪也在珍妃死后越发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日日常对珍妃旧物——一顶帐子思忆旧人,叹此恨绵绵终无期。最后,在珍妃遇害后的第二年,慈禧,光绪帝由西安返京,才命人将珍妃尸体打捞,追封为珍贵妃,并将“珍”写成“贞”,大概有以示崇敬之意。可这身后的殊荣,她已无从知晓了,对她也毫无意义了。

光绪帝另一个妃子瑾妃,则是珍妃同父异母的姐姐。她们姐妹俩人一同入宫选秀,一同被选为嫔,又一同晋升为妃。相比较妹妹天真活泼、深得圣宠,相貌平平、近似木讷的谨妃丝毫没得到光绪帝的任何宠爱。可与妹妹的高调、张扬对比,瑾妃的举止如同她的名字一样,十分小心谨慎。她无意争宠、也无意争权夺利,只是好好享受着自己妃嫔的待遇,在强势的慈禧太后面前,做一个内敛、祥和的儿媳妇。也正是这样的心态与举动,才使瑾妃躲过后宫的黑暗争斗与迫害。虽然,她也曾被妹妹珍妃牵连,而降为贵人。但感觉瑾妃毫无威胁,慈禧太后也就放过了她,让她安安静静地享受后妃的殊荣而已。

溥仪

光绪帝死后溥仪继位,那瑾妃又以太妃的身份,继续留在紫禁城中养老。特别是隆裕太后死了,瑾妃才迎来了自己的春天。虽然,此时大清王朝早已逊位,但小朝廷还可以继续居住在紫禁城里的,瑾妃的待遇与地位也有所提升。就这样,她安安静静地在紫禁城里享受着自己太妃的殊荣,直到得元1925年,瑾妃在自己51岁年纪离开了人世,度过了自己波澜不惊而又有此苦涩、悲寂的人生。

纵观光绪帝一朝的三位女性,她们无疑都是王朝命运与权力争斗的牺牲品,都是可悲、可叹的女人。如今,当陈年的往事湮没在紫禁城消逝的流年里,只留下那一曲悲惨的帝国黄昏的离殇,让我们为之感叹着、感慨着。而乐寿堂钱那一口小井,依旧还在风雨的侵袭中,在季节的变迁中,带着珍妃的香气,看尽悲欢离合、看尽兴衰成败,静静地孤独停留在紫禁城的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