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改变国运


酒桌,已不再是喝个小酒吃顿便饭的事儿了,它能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运。你还别不信,历史上的“十大酒局”咱暂且不提,我来说一个年代近点的清朝故事给你听听。

1900年岁末,这慈禧老佛爷对光绪帝是越来越看不上眼了,一门心思想把他给废了,重新换一个新的皇帝,连“候补”都找好了:端郡王载漪那十五岁的儿子——溥儁。

老佛爷虽然算盘打得不错,可心里还是有点儿忐忑,想知道那些个外国公使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思来想去,还是把这事儿交给老臣李鸿章合适。

这李鸿章也没客气,张嘴就要官:老佛爷,我有一办法,您任命我为两广总督吧,洋人们必来我这儿祝贺,我在酒桌上就能把这事给您办成喽。要说这老李真是老谋深算,用一桌酒席,就把自个儿抬高了,也为晚清的国运,埋下了伏笔。这老佛爷一听,顿时眉开眼笑,赶紧下旨启用李鸿章。

果不其然,这各国公使一听李鸿章高升了,纷纷前往李府祝贺。酒酣耳热之际,老李就把老佛爷的意思透露出来,结果除了俄国公使,其余各国坚决反对。老李把结果向老佛爷汇报,老佛爷心里很不爽。这是俺的家事,跟你们洋人有啥关系?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老佛爷按原定日期发布《立储书》。载漪心里乐开了花,很快就要给皇帝当爹了,哪能不庆祝一番?于是在家里大摆筵席,招待各路客人。还事先派人“委婉”地“邀请”了各国公使。遗憾的是,洋人们一个没来。这不来,就是不承认这事儿呗。洋人们绝没有想到,对于大清家事的不支持,居然成就了大清家里的首号反帝爱国英雄——“自是载漪之痛恨外人,几于不共戴天之势”。

这场酒席不仅改变了晚清的国运,同时也改变了载漪的个人命运。

载漪从此成为义和团的“铁杆儿粉丝”,还伪造了一个所谓的“洋人照会”刺激老佛爷,搞得老佛爷很不高兴。话说这洋人呢,似乎更不高兴。这才有了后来的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才有了火烧圆明园以及种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载漪也随之失势。

对载漪而言,这恨的种子,就种下了。后来的事,都是这粒种子的发芽和生长。酒桌上的事,岂能小看?

就这样,几桌酒席,改变了几个人的命运,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国运,你说,这酒桌上的事儿,你是不是得好好重视起来?这酒桌上的潜规则,你是不是更得好好研究研究?

可以这么说,自打你来到这世上,便与酒桌发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生子、满月、考大学、散伙饭、谢师宴、托人办事儿、升迁、乔迁、出嫁娶亲、寿辰……酒席,将伴随着你的一生。酒桌,就是中国。要想在人脉关系中如鱼得水就得深知酒桌文化。酒桌文化的精髓,便是这“酒桌潜规则”了。

(余娟摘自《酒桌上的潜规则》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