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用餐,從“公筷公勺”做起!

“推行公筷公勺 共建文明餐桌 ”倡議書


聚餐、應酬、家宴……圍桌共食、相互夾菜是中國人喜愛並推崇的飲食習慣,它能一下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一盤菜無數雙筷子夾來夾去,在推杯換盞間便給了各種細菌病毒大量傳播的機會。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食源性疾病的發病率居各類疾病總髮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類傳播途徑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徑之一。由於飲食不當或共同餐具進食引起的食源性傳染病多達幾十種之多,常見的有甲型和戊型肝炎、細菌性痢疾、傷寒、手足口病、結核病、幽門螺桿菌等。

防止“病從口入”,請使用公筷公勺

  新冠肺炎疫情引發了大家對很多日常生活細節的反思,養成文明好習慣迫在眉睫。如今,隨著疫情防控形勢趨穩向好、復工復產有序鋪開,在公共場合多人用餐的情況下,使用公筷對於防控疾病傳播更顯重要。

小公筷,大文明

  《禮記 . 曲禮》中記載:" 羹之有菜用挾,其無菜者不用挾。" 中國人喜歡使用方頭圓身的筷子,使用公筷也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重要體現。

  "一菜一筷,一湯一勺 "。無論是家庭用餐還是單位食堂、酒店餐廳,使用公筷既乾淨衛生,又防止疾病傳染,是對自己和他人健康負責;用公筷為他人夾菜,更是對他人的尊重。


小公筷,大安全

  ●防範病從口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減少幽門螺旋桿菌等病菌通過唾液傳播感染,降低胃病、胃癌、甲肝、戊肝等疾病發生概率。

  ●促進孩子習慣養成,創新舌尖上的家教。倡導長者先動筷、夾菜用公筷 ,讓孩子從小懂得長幼有序,學會尊重他人,懂得文明禮儀要從小事和細節做起。

  ●方便熱情待客,表達舌尖上的禮儀。為自己和他人築起一道健康的屏障,讓就餐者沒有戒備地互相敬菜,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便於剩菜打包,減少舌尖上的浪費。使用公筷可以放心打包,使光盤行動落到實處,減少食物浪費,倡導節儉惜福。

摒除“一雙筷子吃天下”的陋習,養成使用公筷公勺用餐的良好習慣,從而阻斷食源性疾病的傳播風險。讓“公筷公勺”成為餐桌文明的“標配”,這既是對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負責,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和愛護。

在此倡議,文明用餐,從“公筷公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