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刘禅,便会想到阿斗,对!就是那个经常听到的“扶不起的阿斗”。同时还能想到一个成语:“乐不思蜀”。当然它是个贬义词。
那么刘禅真像我们听说的那样“扶不起”吗?答案是否定的。
翻开历史,你会发现刘禅在位长达41年,在中国历史上200多位皇帝当中,在位超过40年的也就那么十几位。如果是太平盛世,你说他昏庸,无能,可以仗着家底厚,撑上很多年。
刘禅呢,偏偏是在三国时期,那是个什么年代?群雄割据,弱肉强食,一不小心国家就没了。
但刘禅却在那个战乱纷争的时期,足足在位40多年。要是说他“扶不起”,可能对他还真有些不公平。
在位期间与权臣相处和睦
在位前期,一直受诸葛亮扶持,刘禅一直把诸葛亮当作父亲来对待,虽说诸葛亮大权在握,但刘禅并没有对其有猜忌之心。有时也会争吵,但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感情。
废除丞相制度
诸葛亮去世之后,很多人对丞相的位子很眼红,但是,刘禅并没有立即对谁表态。而是积蓄力量后,开始整顿朝纲,废除丞相制度,另外增加其他职位。从而使大臣之间相互制衡,这样大权慢慢就到了自己手中。
投降也是无奈,更是不想让百姓惨死
当年诸葛亮北伐之后,国库本就空虚,更没有多少精兵强将。而魏国却是兵强马壮,他深知死守的结果是什么:城亡,人亡。自己一腔热血,身为刘氏子孙可以以身殉国。但是城中的老百姓是无辜的,他们的命也是命,没有必要陪自己送死。而刘禅也是个爱民如子的君主(即位之初,便大赦天下),所以投降应该也有自己的苦衷。
“乐不思蜀”实为自保
虽说投降了,但是毕竟之前也是一国之君,你要说真心甘情愿投降,任谁一下子也不会接受。
谁知道你是真的投降还是在装呢,反正免不了受人猜忌。
所以被问到是否思念家乡时,刘禅却说:此间乐,不思蜀
反观后世的南唐后主李煜就知道了,同为亡国之君,一首《虞美人》写得多漂亮,结果却引来宋太宗的猜忌,导致宋太宗再也不能容忍,一杯毒酒了结了他的性命。
其实,个人认为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没有谁对谁错。对老百姓来说,
而刘禅做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