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称呼官员不能用“大人”,否则是认别人做爹


在描写宋代的古装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对朝廷官员,无论职位大小、爵位高低都可以统称为“大人”,而且常常前面还加个姓,如:张大人、李大人,甚至部分古装剧中还有官员自称为“本大人”。似乎“大人”就是官员的通用称呼。


影视剧和小说中无论什么朝代都是大人


但事实是,宋人并不这么称呼,在宋代称呼别人为大人,基本就是认别人做爹。其实在宋代“大人”一词是对有官身的直系长辈的称呼。查阅史书,自己的父亲、祖父、或叔伯父、叔伯祖等等是官员,那么可以称呼为“大人”,但前并不加姓氏。

如:《宋史-王全斌传》:全斌时年十二,谓其父曰:"此盖疑大人有他图,愿以全斌为质,必得释。"父从其计,果获全,因以隶帐下。

《宋史-张齐贤传》:尝事干谒,其子曰:"昔贺秘监以道士服东归会稽,明皇赐以鉴湖,以为休老之地。今洛下虽无鉴湖,而嵩、少、伊、瀍天下佳处,虽非朝廷所赐,皆闲逸之人所有尔。大人盍衣羽服以优游,何必更事请谒乎?"

《宋史-孙傅传》:子亦泣曰:"大人以身徇国,儿尚何言。"

以上几例,全部都是以 " 大人 "来称呼自己父亲,也就是所谓父母大人。从未用来称呼其它官员。



那么宋代之后元明清是否称官员为大人?

《清稗类钞-称谓类-@大人》:大人之称,始于雍正初,然惟督抚有之,康熙末,则施之于钦差大臣矣。嘉、道以降,京官四品以上,外官司道以上,无不称大人。翰林开坊,六品亦大人。编、检得差,七品亦大人。至光绪末,则未得差之编、检及庶吉士,并郎中、员外郎、主事、内阁中书,皆称大人矣。外官加三品衔或道衔者,无不大人。久之,而知府、直隶州同知亦大人矣。

《清稗类钞-称谓类》:“对于部院之尚书、侍郎,则称之为大人,而冠以姓,以尚、侍不止一人也。”




以上说明到清代才称呼高官为大人,也许一开始影视剧编剧对宋代文化完全不熟悉,于是就是把清代的称呼转到宋代,长久之后成为习惯,所有影视剧、小说里面都是满篇的“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