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甘肃新媒体集团7名“疫”线采访记者 全部解除隔离胜利“归队”

甘肃日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疫情救治一线采访报道组奔赴“疫”线(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受采访本人提供)

新甘肃客户端4月6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今天上午11时,随着崔亚明、景永鹏两名记者解除14天医学隔离,甘肃日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的严存义、金奉乾、盛学卿、孟捷、李静等7名“疫”线采访记者在完成采访任务后全部解除医学隔离,返回工作岗位。

面对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投入到一场围剿疫情的攻坚战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畏艰险、逆行而上、奔赴抗击疫情“战场”之中的还有一批勇敢前行的新闻记者们。他们用笔和镜头不停歇地记录疫情防控战线上一个个动人的瞬间和故事,在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报道疫情信息、传播科学防控知识的同时,作为一名亲历者、见证者、记录者,书写着社会各界在抗击疫情战斗中所体现出的社会责任以及暖心大爱。

为了让社会各界能够进一步了解隔离区背后的故事,甘肃日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在提供各项有力保障之后,派出严存义、崔亚明、金奉乾、盛学卿、孟捷、李静、景永鹏7名文字、摄影、音视频记者,组成“融媒体”采访团,以通讯消息、Vlog视频、图集报道、微信推文、网络专题、H5轻应用等形式丰富的融媒体呈现方式,向社会各界讲述发生在隔离区的感人故事。

严存义(右)在隔离区采访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

《摘下口罩那一天,再跳一曲〈火红的萨日朗〉——记甘肃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孙梦婕》《最熟悉你的眼睛》《与病魔较量的53个日日夜夜——甘肃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患者纪事》《感谢有你,让我勇敢前行》……一篇篇让人泪目的稿件在严存义的笔下“流淌”着。

“这次隔离采访,我们共采访了甘肃第一、二、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近50名队员。在面对面的采访中,在他们的讲述中,武汉战‘疫’惊心动魄的一幕幕场景展现在眼前,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再次重现。”结束了医学隔离的严存义说起“疫”线采访时,感动犹在:“在采访那些队员时,纸巾是需要常备的,因落泪而打断采访也成了常有的事情。他们勇敢逆行、精心救治患者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他们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受教育。幸得有你,山河无恙。也正是这些白衣天使的冲锋陷阵、勇敢担当,甚至是英勇牺牲,才使得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快得到遏制,我们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通过此次采访,也让我更加懂得珍惜生活、感恩社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加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不断前进。”

景永鹏(左)进入隔离病区

与严存义这名已经在新闻战线奋战了二十余年的“老兵”相比,刚刚进入甘肃新媒体集团9个月的“95后”记者景永鹏,略显“稚嫩”。在此次“疫”线采访过程中,景永鹏通过自己的努力,向着“老兵”一步步靠拢着。

“疫情发生后,我就与同事一起前往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省妇幼保健院采访。参与了甘肃省第三、四、五、六批医疗队出征采访报道……一直到今天解除医学隔离,这场战‘疫’我经历了23天。”景永鹏略有些害羞地笑着说:“当我在隔离区看到,为了让留观人员吃上放心的饭菜,医护人员需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肩扛手提爬9层楼,将一份份饭菜送到他们的餐桌;可爱的护士们为了调解留观人员的心情,带着他们通过视频连线‘云跳舞’,防护服下已是呼吸困难。留观人员解除隔离时,纷纷通过写感谢信等各种方式表达对祖国、对甘肃、对医护人员的感谢,那一刻我真正明白了隔离不隔爱的内涵;当我在隔离区采访时,穿着防护服呼吸困难、行动不便、设备受限、护目镜被雾气弄花只能靠感觉去操作。看到医护人员的付出、医患之间情谊通过我们的报道被人知晓,所有的辛苦都值得。我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践行‘四力’对于新闻工作者的重要性……作为一名‘95后’,一个新闻战线的新人,能够参加战‘疫’一线新闻报道,是我人生中一段最珍贵的记忆,也是一次行胜于言的特殊‘成人礼’。”

崔亚明走进隔离病区

《防疫一线的“娘子军”》《共悼逝者寄托哀思 甘肃省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在驻地降半旗致哀》《做中国人真自豪!》《【记者日记】幸得有你,山河无恙》……一篇篇或文图、或音视频的新闻报道,在严存义、崔亚明、金奉乾、盛学卿、孟捷、李静、景永鹏7名记者日复一日的白天采访、晚上写稿、处理图片、剪辑视频等这样的工作状态中产出。他们与其他奋战在一线的人员一道,不怕艰辛,不惧危险,报道着隔离区最新动态,传播科普知识,传递正能量,提振信心……他们,也是最美“逆行者”。

盛学卿走进隔离病区进行采访

金奉乾(右)在隔离病区进行采访(兰州市肺科医院供图)

孟捷(中)在隔离区拍摄医护人员日常工作

李静(右)在隔离区进行采访

来源丨新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