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是寂寞的,但也有享受的地方


隔离,是寂寞的,但也有享受的地方


尽管今天是年初八了,手机上新春快乐的问候还是不断。


快乐不快乐,大家人心知肚明,这个春节是怎么也快活不起来。为防控新管肺炎,只能待在家里,哪儿都不能去。


说它是坏事也是坏事,说它是好事也是好事。


我们大多数人不在疫区,而只是呆在家里,与外界隔离。这算不了什么。


比起那些疑似病例,比起那些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击新冠病毒第一线的白衣天使和解放军战士,比起那些每天巡回检查的基层社区工作者,特别是比起那些备受痛苦离开世界的人,我们耐一点寂寞,真的算不了什么,应该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不到万不得已,政府也不会选择隔离法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其实,隔离法,秦朝就开始了。

最早是在《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中,秦国便有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疠所”居住的规定。与体健的人,分开吃喝,从而切断传播源。


瘟疫隔离在在秦朝已经被纳入法制轨道,汉代开始有了充分的措施。


据记载,东汉时期,爆发过一种叫“毒言”的皮肤性传染病,途径是通过唾液。当时的汉代人用了什么方法呢?


隔离,不一起吃、一起睡,不用同一个器皿。《睡虎地秦墓竹简》有关于防治“毒言”的立法,写道:应主动断绝与其接触,不与患者一起饮食,或者不用同一器皿。


从防止疫情扩散的角度说,最好的方式,确实是物理隔离。一边对病人进行医治,一边切断传染源。


所以,这一次采用的物理隔离,从医学角度说,是目前为止最好的方式之一。


我们没有理由讨厌隔离,我们只能服从。因为这对人对己都有利。


隔离了,也给我们带来了好处。可能有更多的时间用来读书。


在以色列,有一个安息日,这一天最大特点是不能工作。商店、饭店、娱乐场所大都关门谢客,公交车也停运,人们在家中静心祈祷、反思,严禁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和参加其他社会活动。唯独有一件事是特许的,那就是读书。也因此,犹太民族的人口只占世界的0.2%,但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他们却获得了近30%的诺贝尔奖。


隔离了,我们还可以跟自己的内心对对话。


冷静下来想一想,这一次疫情也许会改变一世我们的生活方式。老是处在一种浮躁的环境中,很少对自己做一些认真的思考。


在巴厘岛,每年的新年叫做寂息节,所有人都静静地待在家中不允许出门,不得点灯,不得烧火,大家基本都会清食冥想,审视自己这一年的不足与成长。在那里,新年是与自己待在一起的一天。


隔离了,当自己的灵魂安静下来的时候,我们就和自己贴得很近。在那狂热的环境里,头脑很难冷静,也往往找不到自己,不想了解自己,也无法接近自己。


为什么在过往热闹非凡,爆竹震天响,走街串巷互相拜年的假期一过,人们也觉得很疲惫,也会厌倦。因为每个人的心灵,都需要一方净土,面对外界的浮躁与喧嚣。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感谢隔离给我们带来的安静。


马德说:“一个安静的生命舍得丢下尘世间的一切,譬如荣誉,恩宠,权势,奢靡,繁华,他们因为舍得,所以淡泊,因为淡泊,所以安静,他们无意去抵制尘世的枯燥与贫乏,只是想静享内心中的蓬勃与丰富。”


隔离了,我们真的可以让自己的灵魂安静下来,慢慢沉淀所有的烦恼。学会接受自己的脆弱和不堪,给自己一点时间,给自己一些期限,也许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生命里最安静的坚强。在独处中收摄精神,凝聚起生命的全力。


隔离了,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少去了许多的东家长西家短,少了很多的是非。人变得安静了,与世无争,不言人非,也不需要去讨好任何人。不染风雨,不惹尘埃,安之若素,从容不惊,这是最好的享受。


在老家农村隔离了,不串门,但可以在没有人的田间地头走走,贴近大自然。走进自然,欣赏自然,在自然中安静地存在,是活着的一种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